修真与养生的区别在哪里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武功,有文化;有僧,有道,有儒,三教的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的文明。在三教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泛化于俗的科教仪式,也有隐于密传的修真内容。而三教之所以能广泛影响社会,毫无疑问则是因其有着高超的修为。

比如说道家的“山卜医相命”,世人多知医卜相命之术,因为这些广泛流传于人间,却不知这些术法都是修真的“山”术演化而来,是修道者用来济世渡人,积累外功的一些手段而已。他们的根本在于“山”术,也就是修真之法。没有修真的内功修为,这些医相命卜之学就失去了核心,也就没有了真正的高深效果。

三教的修行各有特点,但是其核心之处都是追求人身的超越,追求身心的完善。怎么实现这一点呢?“三教仙根归丹体”,就是说三教的修行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修持丹道,把人体的精气神给补充壮大,聚敛起来,结成金丹。古人认为:修持之法有成之时,是“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也是中华文明的可贵之处,我们的祖先供奉天地,信仰自然,这是因为先人们懂得感恩,知道是天地、自然生养了自己。但是呢,同时又有一种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并不甘于人生短短百年,就化为乌有。总想着怎么样才能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于是创出了修真之法。这种美好的愿望驱使着人类不断地前行,留下了千古以来的多少神、圣、仙、佛传说。

在这种传说之中,有老子西出函谷,紫气东来,化胡为佛的典故,留下了道德五千文传世。有诗赞曰:“紫霞光照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留有仙踪隐道迹,书成道德浮世传。”

佛祖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徒弟,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留下千古传奇;后来达摩西来,一苇渡江,使佛教传入中原。儒家的圣人孔子一生传习文武之艺,有教无类。郑州孔庙有副短联赞其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孔子呢,曾经问道于老子,他也是老子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吕洞宾吕祖千里飞剑斩人头之故事亦广为流传,历史上赞颂吕祖之诗颇有内涵:“是道仍是儒,称师亦称祖”。武当的三丰祖师继陈抟老祖之传,得吕祖之神慧飞三剑之妙,融汇三教之学,反少林而创武当,留下了“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修行。

修真事仙,参禅成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长生久视,超脱凡尘。当然除了历史上彭祖八百年在世而不亡的掌故之外,大部分人能寿命百岁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能够健健康康、长命百岁是一种养生取得成效的体现。

但是前贤们所说的长生久视却并不是追求这种渡百岁乃去。生老病死是自然之理,如以功夫而论,这是自然门的功夫,而在自然门之上,则是金门。金门的修持是以金丹为用,是“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现代修仙小说里面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写法,把修真的层次分为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渡劫、大乘。到了大乘就相当于修到极致,可以飞升成仙了。在小说里,每一个层次都能增长一定的寿命,所以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寿命越长就说明他功夫越好。

当然,这只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刚好相反,就是一个人能成仙的时间越短,说明他修行得越好。因为人的身体和灵魂始终是有一定的局限,只有修成仙了才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面说的是小说家言,真实的修行情况又是另一回事。比如说小说里不同的层次会增加不同的寿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还比如说小说里是要到大乘期才能飞升成仙,但是在真元一脉里的传承则是另有他说,并不是如此,只要金丹有成就可以算是成就了。

在丹经武学(真元一脉的传承加上其他的一些修持总合)的修持里,金丹练成了,就代表金门的功夫有成就。然后可以继续修行,再往上走则是玄门,真门,门上还有轮。这是昔日九脉合真留下来的修行次第,并不是如同小说中的那样划分。

我的功夫没练好,不知道这些传统旧说是否真的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毕竟自己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只能是观其小效,验其大成。这里呢,仅以从李(真阳)师所传来叙说一二,古人的修行有这样的境界划分,权且作为一个知识的介绍吧。

那么回到现实,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然而然的生活到岁去世,和一个人勤奋修习功夫,修成金丹而离开人世,他们的生命是否有什么殊异吗?或另外来说,一个人修习功夫,活到岁,他的境界达到玄门;而另外一个人因为天赋,机遇和努力的原因,60岁就已经进入了轮的境界(轮在门之上),然后离开了人世,到底谁的功夫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也是养生与修真的区别,养生求的是一辈子健康长寿,身体越健康,寿命越长越好;而修真追求的则是生命的升华,并不追求肉身的长存。

写这篇文章,是让人们知道一些真正的传统学识,修真与养生的区别。不能以寿命来衡量修真的层次,那是养生的内容。修真的第一个层次是修墙补屋,通过修行来弥补人失去的元气。这个阶段是养生,培养壮大身中的元气,培育身体的生机。练好了这个,就可以长寿。也就是说,社会上的养生内容是修真的第一个步骤。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都没达到健康,说有功夫那就是假的。但是再继续修行下去,则是不再以寿命的长短来论高低了。对于常人来说,练习功夫,能达到“运转自如”和“潜气内循”的层次就可以达到养生的良好效果。再继续修炼下去,就属于修真的内容了。因为修真是要追求超越凡俗的,那么就不能像养生一样,慢慢调整身心。人的身体健康是因为身体是的阴阳之气平衡。修真的过程中,则是要不断地打破这种平衡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这过程中,有时会造成一些身体的不适是正常的,因为有时变化太快了。

当然功夫的修为,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得出一个人是成就了,还是去世了。比如说佛家很多和尚离开了人世,都称之为坐化。坐化是什么?坐化是佛教用语,也称之为圆寂,指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这种命终呢,按传统旧说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开始了一段新的生命征程。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来潮,想起了师父的偈语,开悟了,然后焚香打坐,马上离开了人世,这是圆寂,也是坐化。但大多数老和尚没有修行功夫,到老了,走了,这是死亡,跟坐化没一点关系。

如喜欢此文,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