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介绍 >> 千字文第4集

千字文第4集

得了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77:05

《千字文》(第四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9/13

老师:刚刚讲这个“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讲到凤凰。古人有一个传说,认为太平盛世的时候,就会有凤凰飞过来,所以就用凤凰来象征天下太平的一个祥瑞征兆。“在”就是栖息在哪里的那个在。竹就是竹林。因为传说中,听说那个凤凰是专门吃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有看过吗?竹子开花我们看过,竹子的花小粒小粒小粒的,大概就是吃那个东西,他们称为竹米。不过我们大概没有那么的细心去看看竹子的花里面又是什么。现在,昨天讲大家对大自然已经愈来愈疏离了,花开在路边都有看没有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都太忙了、都心不在焉。

底下,“白驹”,白驹就是白马,白马用来比喻骑著白马的贤能的人。古时候贤人大部分都会挑白色的马,因为它比较洁白,象征洁白,白驹。这也是有典故的,《诗经.小雅》篇说:“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这个我们就不细讲了,因为出自《诗经》的典故很多,我们后面有一些特别的再挑出来讲。

白驹食场,这个场,课本上是注第三声对不对?不过如果你按照韵脚来看,它应该是第二声,它是平声,所以我们还是念食场ㄔㄤˊ。就是操场那个场,它有两个音,就是场地的场跟操场的场。顺便附带一提,我们台语里头有工厂ㄔㄤˇ跟工场ㄔㄤˊ两种说法。是工场还是工厂?工场就要写这个操场的场,场所。如果是国语写厂房那个厂,就要念工厂。对不对?我们都把它念工场工场,工厂就变成工厂,那个广部再一个开敞的敞那个厂,那个是念工厂,厂长,厂长。如果是工场,是工场,就要念工,那个对应的字就是场所的场,工场才对。现在又多一个工坊,琉璃工坊,古代叫做坊,作坊,工坊。所以我们现在对文字的使用,常常就会被一般世俗误用,误用久了以后,你真正念标准的,人家反而说你错,就颠倒是非了。说白马在草地上在那里觅食。又是白马又是凤凰,这个就是象征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编《千字文》这种类别、这种性质的书,尤其要进贡给皇帝,你一定都要写一些吉祥的字,不能够写一些不吉祥的话。古代那个君王不高兴,伴君如伴虎,严重的话就是诛九族;轻的话,革职、贬官、流放到边疆。所以我们看《千字文》里面,写的都是吉祥话。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化被指的就是贤君用他的德行感化人民。化就是教化。贤能的君主他所施行的教化能够泽被万方,覆盖草木。“草木”就是大地的一草一木。这个“赖”也是“利”的意思,就是他的恩泽、他的福利广及、普及万方。“万方”指天下所有的百姓。十、百、千、万,万方,万国,不同的地方、不同部族、不同国家都称为“方”。各方、十方,我们佛教就称十方大德,来自十方。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下面这一段,“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念一遍:

学生:“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岂敢毁伤。”

老师:“盖”在文言文当中就是发语词。发语词是什么,什么意思?就跟我们白话口语里面讲ㄟ,那个、这个,日语叫做あの,就是一个发语词,写在文言上也要有发语词。盖此身发,“此”本身就有这个身体发肤,说到这个身体发肤,讲到这个,说到那个,反正就是准备讲话,然后有一个、发出了一个自然的声音,那行诸文字,变成文字就有“夫”,夫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或者惟什么什么什么,这个都叫做发语词。

“此”就是这个,我们这个身体发肤。《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身发就是身体发肤。

“四大五常”,“四大”,这里面引的就是佛家的地、水、火、风为四大,因为这个身体就是四大。其他注解有讲道家的道大、天大、地大,我想跟这个比较关系没那么明确,我们还是采取佛家的地、水、火、风四大。以这个身体来讲,地大指的就是坚固、坚硬的,像牙齿、像骨头,这属于地大。对不对?水大就是所有一切的液体,眼泪、鼻涕、血液、尿液等等。火就是体温。风,呼吸。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我们常常讲五蕴这个身体,色受想行识,五蕴,照见五蕴皆空。

那么四大这个身体,五常,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仁、义、礼、智、信五种伦理道德,伦常。五这个数字也很特别。你看我们手指头有几个?五个;脚趾头五个。五个五个合起来叫合十。你看我们手指头散开的时候,跟它合起来摆在胸前,你的心境有没有什么微妙的变化?心就收摄起来了。你试看看,你手这样子散乱着,闲置,闲闲散散的,跟这个手掌合在胸前。看这个合掌,也可以看这个人合掌的姿势位置,可以看出一点点端倪,他是拿香跟拜还是修行多年了。有的人是这样子,跟你合掌是这样子这样子,甚至还这样子这样子,这就是一般的。如果是很虔诚的,你就可以感受他的心是很收摄内敛的,那是合掌。那有的是这样子,跟拍片子一样的,好像练功夫一样。所以我们看一个人合掌是不是很安详,仿佛就会看出他的心里头的修炼的、内敛的心境。

而这个五,刚刚讲五这个数字在中国,中国文化里头它的意义很丰富的。包括我们人的五官、五脏,五官、五脏,这个是指生理方面的。外在也有很多的五,河图洛书里面,这个五,一二三四五,那六是一加五,七是二加五,就这样类推,五加五就是十。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音,宫、商、角、征、羽;五色,青、黄、赤、白、黑;刚刚讲的五脏,等等等,都是有五的,都是五这个数字。我们佛家讲的五戒,很多自古以来就把它跟这个仁、义、礼、智、信合起来讲。对不对?我们介绍五戒的时候都会讲,不杀生,跟仁的精神是一样的;不偷盗,跟什么?义;不邪淫,就是礼;然后不妄语就是信;不饮酒是有理智。这个五戒跟五常的搭配,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从魏晋南北朝古人就已经这么样的把它摆在一起来说了。那时候有一部经叫《提谓波利经》,上面就是这么把五戒、五常拿起来比配。到今天我们讲五戒,还是一样用仁义礼智信。

这个在佛教史,在中国思想史上叫做格义佛教,格就是人格的格,意义的义。因为佛教刚传进来中国,有很多名词、很多概念,你必须要用中国固有的那些名词概念去解说它,这样子听众、民众才有办法了解。其实这个方法在我们教育上面来说,这是很常用、很正常的,你的学习是用旧经验来学习新的经验,用旧的概念。所以当时用了很多,中国,包括《论语》里头,包括《庄子》、《老子》里面的概念。譬如说解释这个空,就用《老子》里面都讲无,空跟无。解释其他的一些佛学名词,就看看儒家传统的名词里面有什么。除此之外,除了像空、无这种概念的一个比附以外,重要的就是跟数字有关的,我们佛法里头称它叫做法数,数量的数。所谓法数就是,譬如说一,第一谛;二,有二谛,或者是跟二有关的佛学名词、名相;三有三宝,或者是什么三学,三无漏学,或者三毒。那四?四有像四大,或者是还有四什么的,四个合起来一组的叫什么?四正勤,还有呢?四弘誓愿,对;那五?五就是五戒,还有呢?五根,还有呢?五力;六?六波罗蜜、六和,还有六什么?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九、十,等等,这些都叫做法数。把这些佛学名词里头,几个几个称为一组的这一些名词概念,跟中国传统的一些也跟数字有关的。譬如说,我们佛家讲三皈依,当时的一些研究儒佛的这些学者,为了要沟通儒佛之间的异同,化异求同,他说,孔子有讲三畏,君子有三畏。你们读《论语》有没有读过“君子有三畏”?哪三畏?畏惧的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它跟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有一点类似吗?就是这样子去沟通。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孔门也有十哲,就是这样子去沟通儒佛之间的一些,能够拉上关系的就尽量拉上关系。

除此之外,我也发现了,像我们讲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这是佛家讲的对不对?三业要清净对不对?这是十善业里头,《十善业道经》里面讲三业清净,一个最基本的修行,人天法,人天乘。那儒家里面也有讲到三业清净,可是它的用词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儒家孔子讲诗、礼、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跟身、口、意三业有什么关系?脑筋转得快的你大概就知道了,兴于诗是什么业?口业。为什么?“不学诗,无以言”,对不对?不学诗你就不会说话。怎么不会说话?我们都会说话,问题是我们讲出来的不怎么高明,没什么内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后面,“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有没有读过?《论语》。

我在这边可能要呼吁一下,我们研究蒙学之外,你要了解蒙学的源头就是经典。经典那么多,现在叫你去四书五经样样皆通是不可能的事情,中文系的研究生也好、中文系的教授也好,都没有人做得到,你深入一经就很了不起了。那要选哪一部经?就选《论语》。就选《论语》,《论语》为基础,行有余力,再旁及其他的经典。雪公太老师到九十一岁开设《论语》班,就是这个用意。学佛不能够离开人格基础,不能够跳脱五伦,然后唱高调。基本的做人处事,就是从《论语》开始。《弟子规》一开头就是《论语》的其中一段而已,就足够开展成一篇《弟子规》了。

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兴于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就不会说话。为什么不会说话?你肚子里面根本没有东西、没有材料;有材料的话,《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诗经》就是古代一个综合百科大全,百科教科书,里面兴、观、群、怨,兴就是振发人的心志;观就是观察百姓,民间的一些疾苦;群就是可以凝聚人心。诗就是诗歌,诗歌就是唱歌,古代的诗就是流行歌的歌词;我们现在有流行歌,歌词都不怎么太高明,没什么内涵,因为作词者他本身不是很有学问的诗人。古时候是倒过来,是先有诗人作了这些歌词,然后再流传为流行歌歌谣,就是乐府。所以可以观,可以观察百姓的民间疾苦;可以群,可以凝聚人心,一唱歌,大家凝聚在一起了。我们只要唱同一首歌,大家的心就凝在一起,所以大家不要忽略、轻忽音乐的这个重要的功能,在佛家就是梵呗,在世间法就是音乐。礼乐礼乐,不可以偏废。佛家很多唱赞很感人,像〈炉香赞〉,多少人被〈炉香赞〉感动;像〈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像〈回向偈〉、像〈忏悔偈〉,那都很感人,这些都叫做梵呗,都是音乐,佛教音乐。

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就是你学了诗以后,就让你说话有内容,你不会肚子里面空空的没有东西,还有说话有条理。刚刚讲,《诗经》里面有心理学,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伦理学;刚才那个是社会学、是心理学、是伦理学,还有,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个叫做自然科学,什么都有了,所以才叫“不学诗,无以言”。

第二句叫“不学礼,无以立”。立什么?立身行道,在社会上跟人家立足,不学礼就无以立。这不是身业吗?口业、身业,最后是什么业?意业。意业跟成于乐有什么关系?成是什么意思?成就,成熟、成就、成功,成功是一般说法。我们佛法最重视的就是有成就,对不对?这个成就不是世俗的成就,你这个世间法的成就很伟大,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是那种成就。学佛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就是成佛。孔子是兴于诗,立于礼,最后是成于乐,那个“成”就是成就。

为什么用乐来成就?乐还分形而下跟形而上。有没有读过形而下的叫什么?形而下者谓之什么,形而上者谓之什么?“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刚刚讲的,兴于诗就是我们的口业清净,你说话就能够有内容、有条理。就像昨天讲的,雪公太老师讲的:“经书涵养心如镜,福德熏陶语似兰”,就是口业,语言,语似兰,像兰花一样芬芳;立于礼,就是身业清净,这个比较容易了解;成于乐,为什么是意业清净?这个乐有形而下的,乐器。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就是说有形跟无形,有形的这些都叫做器,无形的叫做道。乐器,器乐、声乐,这些叫做乐器,乐器演奏出来的这些是音乐。

《论语》里面还有一章,不晓得各位有没有读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有没有读过?如果可能的话,把《论语》整部都背起来。我是参加雪公太老师的《论语》班第二届,那个时候背的,到现在才还有一点印象,否则也从来没有机会再好好的把《论语》一章一章这样读过。他说礼云,云就是说话那个云,简体字都把那个云跟云共用了。礼呀礼呀,难道只是那些孔子庙里面的那个玉器,祭祀用的那个叫做礼器。我们昨天不是看到一个“礼器碑”吗?礼器就是孔庙里面,或者是朝廷里面祭祀用的那些道具、那些器具,叫做礼器;乐也有乐器,这些都是有形的。礼呀礼呀,礼云礼云,礼呀礼呀,难道只是那些礼器吗?乐呀乐呀,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难道只是那些敲敲打打,敲钟打鼓、吹笙鼓瑟吗?难道只是这些乐器而已,就叫做礼乐吗?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形而下的,我们要追寻的是形而上的礼之道、乐之道。

那礼跟乐的形而上的精神是什么?先不讲礼,礼是另外一个专门的部分,现在只讲乐。乐这个字还可以读作什么?乐ㄌㄜˋ。我们中国字很特别,它只要有不同的音就有不同的含义,这不同的含义都有不同的背后相关延伸的很深刻的道理。为什么乐又可以读作乐ㄌㄜˋ?乐的时候也用这个字,因为乐就从音乐来,没有音乐好像就没有快乐的样子。乐再用一个字给它造词看看,什么乐?和乐。音乐要和谐,就是要中节。读过《中庸》吗?《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后面,我要讲的是《中庸》后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七情未发,我们的情感还没有发作以前,那是叫原始和谐,现在都不和谐了。发而皆中节,其中也有发而不中节的。我们的情绪发泄,中节多还是不中节多?我们一般凡夫情绪变化太多了,一般人叫做太情绪化。情绪管理不就叫做EQ吗?高EQ,情绪管控很好,表示他中节的多;那我们一般人就是不中节的多。我们在做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念佛,看起来都很平静,昨天看你们画斑马线愈画愈好;离开那个教室,回去画看看,就不一样了。所以要让你的心情中节,客观条件、客观环境对我们凡夫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修行,有时候先到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的环境来修行,是有必要的。可是最后不是要大隐隐于市吗?你还是要回到嘈杂的世俗的环境里面来接受考验看看。所以这个乐,这个和乐,你从那个七情之未发,到七情发而皆中节。和,你用音乐来了解,我们昨天又跟大家讲了音乐的乐理,那些都是最自然的那个频率,DO、SO差五度,刚好在三分之二的地方,这些泛音的点,振动点,都是物理现象最自然、最和谐的地方。你学乐器的人就知道,五度音是最和谐的,DO跟SO共鸣是最和谐的。所以发而皆中节,如果音不准的话,就不和谐了。所以音乐里头有三个要素,你这三个要素都对了就和谐,否则就是噪音。

哪三个要素?第一个最重要,音要准,音高,有一定的频率;第二个节拍,节奏跟拍子,一二三四,一二三四,那个拍子是固定的、是不变的,当然有时候快有时候慢,那个是微调,一二三四。拍子归拍子,节奏归节奏,一拍里面两个音,跟一拍里面三个音、四个音,有变化不同,这叫随缘。拍子是不变,节奏是随缘。音乐里头就有不变跟随缘,随什么缘?随音符的高低,随它的一拍里面有三个音,有八分音符、有四分音符,有几分音符,这个叫随缘。随缘当中有不变,不变的就是拍子;不变里头有随缘,随缘就是音符、就是旋律、就是节奏。节奏变化很多,有一二三四,有一二三四,有一二三,你看它节奏都不一样,但是拍子是稳定的,拍子是不变的。一个是音准,一个是节拍,还有一个是强弱,不能太强、不能太弱。强弱在钢琴里面有用p跟f,f是强,p是弱,三个p、两个p、一个p,三个f、两个f、一个f,这个都是有一定的度数的,乐谱上面都给你标得清清楚楚了。一拍,一分钟几拍,一分钟七十二拍,一分钟六十拍,你就照这个速度去演奏。音要准,音准对了、节奏对了、强弱也对了,这样的音乐就很和谐,就发而皆中节。有一个节拍器有没有?哒哒哒哒,你中那个节没有?中节了就很和谐,很和谐的音乐,你就乐了;不和谐你就是噪音,就是不乐。所以成于乐,就是成于和谐、成于和乐,透过音乐,有形的音乐来说明形而上的和谐和乐。

再回到“兴于诗,立于礼”,为什么最后是成于和乐?兴于诗,就是透过诗歌,让我们的感情、情感可以抒发。可以抒发,要发而皆中节。中节就要立于礼,用礼来规范,礼就是理智。所以诗跟礼,一个是情感,一个是理智,诗是情感的抒发,礼是理智的规范。情感跟理智常常会冲突,对不对?人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情感、理智的冲突,理智告诉你应该这么做,情感却是在那边拔河。理智跟情感叫做天人交战,这叫做冲突。西方黑格尔叫做辨证,叫正反,最后要怎样?合,正反合。所以理智跟情感冲突,如果冲突一直不能够解决,那个矛盾就一直存在,永远在那里冲突。父子之间冲突、母女之间冲突、夫妇之间冲突、朋友冲突;老师跟学生也在冲突。所以一定要寻求,寻求解决,冲突一定要让它调和,情感跟理智调和了以后,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乐ㄩㄝˋ,就是乐ㄌㄜˋ,这才是小有所成,这叫做成就,或者我们的人生往上成熟了一步。

不是有一句话吗?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你的智慧就会提升、就会成长了。我们在座还有十几岁的年轻朋友们,你的未来人生还很长,还有很多成长空间,你要面对的就是很多的情感、理智的冲突。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条路也还有很多障碍要去面对,这些都是冲突。冲突一定要去克服,克服了以后,就是成于乐,就是成于和乐,就是和谐、就是调和。所以你不要小看这三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九个字,扣掉两个重复,三个于,扣掉两个,这七个字,短短七个字,里面含有多少人生的道理!就跟佛家的三业清净,讲的都是同样一回事。调和,心里的冲突调和掉了,就叫做意业清净。我们的清净不是一下就一百分了,是一步一步慢慢清净的。断惑是一品一品慢慢断的,不是马上你就真的是三大阿僧祇劫,把所有的见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惑一口气都全部断掉。禅宗讲的那个顿悟,顿悟只是那个道理而已,你还要渐修。所以禅宗大德,古代那些大德,顿悟以后才去扫厕所,找那个做那些没有人要做的事情,只有他们做得来,我们这些还没有断惑的人、还没有顿悟的人做不下去。你看六祖惠能不是在厨房里面?所以,兴于诗,立于礼,最后成于乐,成,这个成字背后的涵义是很深广的,是成熟,是冲突后智慧的成长,最后才是成就。水果的成熟也是慢慢来的,瓜熟而后蒂落。没有成熟的果子,你去摘就是很青涩。诗、礼、乐,这就是儒家,儒家用诗、用礼、用音乐,来修他的三业,身、口、意三业。

当你了解这些道理以后,也没有什么好区别什么是儒、什么是佛,目标都是一样,让我们三业清净,只是用的方法不同,说的名词不同。我们为什么要被这些表象给它绑住?殊途同归,不是条条道路都可以通罗马吗?所以讲到儒、佛,刚刚讲是五常,从仁、义、礼、智、信跟五戒的关系,这样子延伸出去,有很多儒佛之间的异同问题。本来它道理就是相同的,我们自己不了解,所以给它做一些分别,做一些没有必要的分别。

回到刚刚讲的四大五常,因为这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发肤是来自于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的。那既然是人,就不应该跟五常脱离、跟五常违背,仁义礼智信,失去了这个五常,就跟禽兽没什么差别。孟子不是讲嘛,“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差别在哪里?很小、很细微,不是外形。现在还有一些长得是人模人样,可是所作所为还有他的思想,甚至比畜生道还不如的都有。所以仁义礼智信,五种伦理道德,五种伦常,跟五戒精神相通。除此之外,佛家、儒家有很多的修身,各种目标都可以相通的。

底下,“恭维鞠养,岂敢毁伤”。恭维就是恭敬的思惟、思考。念就是想,心里面要想。想什么?我们这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由父母来鞠养,养育、教导。岂敢毁伤,怎么敢给它毁坏、伤害?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针对现在青少年有一些吸毒,有一些不当的行为,都伤害自己的身体,我们要想办法,善巧方便的来引导。有一些虽然不是像一般行为不端的那种伤害身体,可是现在人都有一些不当饮食,不当饮食那个饮料,饮料里面都不健康、不卫生,年轻人都很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我们也是要善巧方便的用健康饮食来引导。

好,底下这一段我们再一起念,“女慕贞洁”:

学生:“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老师:好,这个忘字,我们现在当然都念ㄨㄤˋ,不过如果在古代的诗词里头,它一般都当平声,当作平声用,都念忘ㄨㄤˊ,所以它押韵也是押平声韵。我们这一段落是押七阳韵,押平声韵,也是照理说应该是念ㄨㄤˊ。不过我们现在在推广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难处,就是你硬要照古音念,很多现代人不习惯。包括唐诗里头有两个字是很特别的,看跟听,一个听、一个看。你读过的唐诗里头,这两个字,看都要读ㄎㄢ,听都要读ㄊㄧㄥˋ。现在读ㄎㄢˋ,古音都要读ㄎㄢ,现在读ㄊㄧㄥ,古音都要读ㄊㄧㄥˋ,两个刚好都颠倒。所以如果你要照标准的古音念,这个看,犹做布衣看ㄎㄢ,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ㄎㄢ,你都念作布衣看ㄎㄢˋ,就变成不押韵了;韵是还好,只是声调不押了。所以这边你念ㄨㄤˊ、念ㄨㄤˋ,我想都可以。

“女”,女就是女性、女众。古时候的女,还没有出嫁叫做“女”,出嫁以后就叫做“妇”。所以我们称夫妇,夫妻、夫妇,没有说夫女。讲夫妇或讲男女,男女指的就是都各未结婚,各自都还没有结婚就是男女。男女有别,没有说夫妇有别。讲男女有别,男女有别就是尚未结婚的,要注意到男女之间的这一些,古时候叫授受不亲;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上讲这一套好像很不受欢迎,各自去守自己的分寸就好。

“慕”,慕就是仰慕、羡慕。羡慕什么?“贞洁”,坚贞、洁身自爱的品德。贞是女子未嫁,然后保持她的童贞之身;然后已嫁妇人,夫死不改嫁,从一而终的懿行。洁就是高尚的、清白的行为。这个在古代是很讲究,不过现在已经面临很严苛的挑战。你要一个离婚的或者是丧偶的人说不能再嫁,恐怕现在社会舆论很难接受这一点。这是我们在推广这些童蒙教材的时候,有可能面临的一些质难。

那我们要怎么样善巧方便的取它的精神,而不是说硬是把那个形式这样子把它要推出去,要把它强制去推行。所以我们在推这些童蒙教材、传统的文化,不要说这些童蒙教材,《论语》里面对孔子质疑的声浪也很多,什么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这些都有当时相关的背景,有人事物,有个案,那个叫个案。你拿个案来当通案,那就是故意误解或者曲解。我们读古书会有面临这些与当代的价值观不合,不合乎他们现在的想法,有冲突。刚刚不是讲有冲突就是要调和,不调和你就不会成长。成长就是跌跌撞撞、就是碰碰撞撞。如果那么顺利的话,一路成佛就好了,哪里有这些磨难?怎么会释迦牟尼佛成佛在菩提树下,还有魔王波旬来这边扰乱?所以我们在探讨这一些内容,都要了解,有可能面对现代价值观的挑战。

“男效才良”,效就是效法。讲到这个效法,我又想到一个被误用的。效尤,尤,尤其特别那个尤。有没有看过这个词?效法跟效尤。

这两个有什么差别?效法指的是什么?正面的、往好的方面学叫做效法;如果是往坏的方面、往负面的、往不好的去学的,那叫做效尤。所以有一个成语叫做以警效尤,警惕的警,或者人字边加一个恭敬的敬,以儆效尤。指的是你那些不学好专门去学坏的,我现在就要杀鸡儆猴、杀一儆百,这些作恶多端的要绳之以法,以儆效尤。可见这个效尤是用在不好的。但是现在你看看很多媒体,值得效尤,值得效尤,用错的太多了,用错地方。所以男效才良,这个就是效法,这个不能叫效尤了,模仿效法。

才良就是有才有德的贤人,叫做才良。有才有德的贤人。所以我们从小就是要用灌输,我们现在讲灌输,其实小孩子就是用灌输的。偏偏我们有一些号称是留学归来的学者,对我们提倡背诵他是反对,现在一些很有名的学者反对读诵、反对背诵经典。反对背诵经典,甚至认为我们用灌输的方法是违反教育的原理原则,一定要用启发的方法。他忽略的是小孩子是记忆力很好,理解力发展得比较慢。你在他记忆力良好的时候,你不让他背诵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你等到过了这个时期,你再要让他背已经来不及了。你从小就要跟他讲大道理,他不懂,你跟小学生讲微积分一样。但是有些能不能讲?可以讲,有的小孩子领悟力强的,他可以听得懂。可以讲的就讲,不能讲的就先让他背。背就是要善巧方便,用各种方式,让他产生兴趣,不要让他背得很痛苦。所以有些就是要让他树立一个榜样来学习。

再来,“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或者得能莫忘ㄨㄤˋ。知道自己的过错、过失,一定要改。改就是改变。知过必改,讲到这个改,改就是改变。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改心,如果不改心的话,这个道理大家都会讲,书、经、这些格言,凡是你只要稍微加以研究,你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可是重点是要你做得到做不到。所以今天我们来讲《弟子规》也好,讲《千字文》、讲《三字经》也好,你说《弟子规》,以《弟子规》为例,有时候小朋友会质疑,质疑老师、质疑爸爸妈妈,你教我们背,那你会不会背?你教我们这样做,你小时候有没有这样做?这时候你怎么回答?哎呀,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没有福报、没有机会来背,现在长大了、年纪大了,背不起来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读,我努力背。可是做不做得到,这就不能这样讲了,你叫他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可是爷爷奶奶叫你的时候,你又怎么样?所以我们讲的人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做我们真的是不见得都做得到。

所以我在学校教四书,我都跟小朋友说,四书像《论语》、《孟子》,《论语》上面孔子讲的这些道理,我今天照这样讲,不是表示说我已经做到了,是我们努力共勉。幸好有圣人这些圣言量、这些法语留下来,才让我们知道,还有希圣希贤这条路可以走,否则你现在对外面讲我要做圣人,人家说你神经有问题。不要说圣人,就君子就好了,你去外面说,我立志要当个君子,我对小人很不屑,外面的人听起来不理你还好,有的甚至会呛你,“我就是小人,你要怎样?”现在君子在外面都很吃亏,小人当道,小人是很得志的,我宁可当小人;当君子有时候赚不了钱,当小人才会赚大钱。这些都是我们有可能遭遇到的问题。所以改变、改心,从实际的行为去改,我们常常就是说得太多了,做得太少了。

我以前去参加另外一个团体,他们也是一样在弘扬传统的这些中国文化,可是他们可以用很现代化的观念、语言来推广。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到现在都常常转述给我的学生说,给学生听,这句话说:“我们无法用相同的现在得到不同的未来”。听清楚了吗?我再说一遍:我们无法用相同的现在得到不同的未来。这几句话很简单,可是道理却很深刻,而且描绘得很写实,有多少人是想要用相同的现在奢望得到不同的未来。如果你有在学校里面教书,教过书的,你看看有些学生,你读书的方法不改、你的作息不改,你每天睡觉,睡觉那么晚睡,然后生活步调那么乱,那你希望你的成绩会提升,那不就是用相同的现在想要得到不同的未来吗?学生学习、学生读书的情况是这样子,我们修行的人还不是一样?我们习气不改,贪嗔痴慢疑满肚子,然后希望说我能够往生、我能够成佛,有可能吗?每天都是这样日积月累,积习愈来愈深,年纪愈来愈大。我现在慢慢观察,发觉年纪愈来愈大,脾气也跟着愈来愈大,那个固执愈来愈大愈深,这个都是我们要自己警惕自己的。

像我今年五十几,我们这些以前毕业的同学,同学碰面,有时候我会发觉,大家都在说,都在讲讲讲,都想讲给别人听,很少有人愿意静静听别人讲。然后最后变成各讲各的,然后不晓得讲给谁听,就闹哄哄的很嘈杂,一般这里三五个,那里三五个,然后一堆,整个同学会就是嘈杂大会,大家都拼命讲讲讲。那有些,我真的不好意思讲我已经听过你讲N遍了,可是他已经记不住了。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有时候上课也会,老师那个老掉牙的故事,“老师你已经讲过多少遍了”,学生经常反应。老师说,喔,这样子,好吧,那我不讲了。上了年纪常常就是这样子,只是一直想要讲讲讲讲,讲给别人听,不管你有没有在听。

所以你不要小看这一句,知过必改。三岁孩子都会念,八十老翁做不到。改就是改变,只有改变,改变不是改变外表,是改变心里。《大学》里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正心是什么?正就是修正,就是改变心。那欲正其心,要先什么?先诚其意。所以我们要了解这前后的一些因果关系,今天没有办法改变你的习气,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内心、你的观念,原因何在?你要正其心,你要先诚其意,你如果意不诚,你的心怎么会正?诚意又是什么?诚意就是有诚意。有诚意,什么叫有诚意?你来看我带了一盒高级水果,很有诚意、很有诚意。是这个诚意吗?所以我们对这些经典的文字的解释,有时候常常会被局限在既定的思惟,那个窠臼,那个框框。诚就是诚实,诚实没有错,诚实也不能说他错,是没有错,问题就在于你就被诚实这个字的原来的意义,你就局限在那个地方了。

我教书那么多年,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当你遇到一个字、一个词,要叫你解释的时候,你怎么办?查字典,现在手机拿来按一按查一下,马上就有了,对不对?好了,没有网路、没有WIFI,就凭你装在肚子里面的所有的一些旧的知识,马上要你来对这个字做一个解释,你怎么解释?没有字典可以查。最方便的就是,把你脑子里面跟这个字有关的词拿出来,就造词就对了。造了词以后,把有关的字拿出来造词,你再去用删去法,这个应该无关联、无关联,最后留下来再看看,跟这个有关的,这个字的很多含义,各个方面都包括了。

我们来试看看,诚,你用诚来造词,除了诚实以外还有什么?没关系,大声一点,诚敬,诚实跟诚敬。还有呢?诚恳。还有呢?忠诚。所以诚可以开头,也可以结尾,对不对?忠诚,还有呢?先说这几个字的进一步,诚敬就是很恭敬;诚恳就是不虚假,跟诚实一样;忠诚就是很尽心,对不对?还有什么诚?诚什么?虔诚。虔诚,换句话说是什么意思?很真诚,很真诚,很至诚。还有没有?除了两个字以外,你也可以三个字、四个字,跟诚有关的这个句子。“诚于中,形于外”,有点多了。找看看有没有三、四个字的?清,清,清净,我是说跟诚这个字,有这个字的词,把它找出来,用诚来造词。还有没有?谁说的?太好了,就是我要的答案,我们心有灵犀。开诚布公就是坦诚,有没有坦诚?坦诚也是诚实,没有错,但是这个坦诚、这个开诚布公,你还可以再把它讲得更具体一点,用现在的话叫做openyourmind,打开你的心窗。打开心窗跟诚实是有一点类似,不过它是更具体。就是因为有一些人不愿意把心窗打开,为什么?他觉得没有安全感。怎样叫没有安全感?他的防卫心理很重,自我防卫。自我防卫就是他不喜欢把心胸打开,把心灵敞开,让别人进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现在这个时代,跟我们那个时代整个风气不一样。我们以前那个日记要用钥匙把它锁起来,对不对?你们有没有人写过日记,然后把钥匙锁起来,不准让人家偷看。偷看别人的日记是很不礼貌的事情,是小偷、是犯盗戒,我可以告你;现在不是,现在网志全部open。所以现代人应该更能够敞开心灵才对吧?不见得,他还是有某一部分他的隐私。所以还有人个人资料保密什么什么,个资法什么的这些问题。再怎么说,每个人都有他最低的一道防线,我们不是有一种游戏可以测试,两个人,你对他走一步,他不动,再走一步,走走走,走到他一定会倒退,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最保守的距离,再上去他就感觉他受侵犯了,他就一定会倒退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防卫的机制,可是有人那个自我防卫的心理太过于强烈了,就是我们俗称的叫做披上一层保护色,或者是筑了一道高墙,把人家挡得远远的。你想想看,你既然把高墙都筑起来,谁有兴趣去攀你的高墙?除了那一些身负重任的辅导室的老师,他不得不来了解你,否则一般朋友,你既然筑了高墙,好吧,我们就保持距离吧,就没有人要理你,你就没有朋友了。

所以欲正其心,要先诚其意,除了诚实你还要坦诚,你要愿意把心打开。把心打开,就像这个门窗一样,这个门窗不开你们进得来吗?进不来。今天如果这个是清洁的人员,要来打扫这个教室,门窗紧闭,他进不来,怎么来整理这些东西?桌椅歪了,垃圾要倒掉。要正其心就像清洁工要来整理你这些垃圾一样,要清理这些垃圾一样,你先把门窗打开。所以欲正其心,要先诚其意,打开你的心灵。

我在我学校里面所教的所有课程,不管是理论的跟术科的,我的共同目标就是openyourmind。我教诗歌吟唱,兴于诗,就是那种情感充分抒发,然后让你的心灵能够敞开,让阳光进来、让朋友进来,让师长、让父母亲来了解你。这样才能够引导你、才能够正其心。

我现在教你们书法,我一开始就跟谢淑真学长讲,这门课目标不是训练你字写得多漂亮,而是让你的心摊开来,让你自己看得清楚,openyourmind。然后我如果有看到你的一些问题,我给你一些提醒、一些建议。但是有些东西没有办法讲的,讲得赤裸裸的把你,我也没有那个能耐,只是有一些东西也是会,人他有时候总是要看面子,不要给人家太难堪。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内心某一些隐私或者隐痛,隐隐的痛。或许你们从小到大很幸福,我一点都不痛,我过得很快乐、我过得很快活。我在学校上佛学的时候,我都问学生说,你们觉得人生活到现在是快乐多还是痛苦多?他们当然说快乐多,因为都很年轻。如果是一些教学硕士班,一些上了年纪,在职场上工作多年回来以后,答案就不一样了。那是随着年纪阅历,对苦跟乐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十四讲表》第四讲,“观受是苦”,你讲那些三苦八苦,讲了半天,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等这些苦。我问他们,你有几苦?没有几苦。然后有些马上就会质疑说,我们不是要正面思考吗?为什么一定要在那边苦苦苦?话是这样讲也没有错吧,不过我只好说,现在是给你打预防针,因为你人生未来会遇到很多苦。果然若干年后,他就跟我说真的好苦。

考不上老师,当流浪教师很苦,对不对?考上老师了,苦难才刚开始。都是苦,人生无时无刻不造业。不造业,什么时候不造业?进入学校读书,祝你学业猛进,造的是学业。学期结束了,学期开始有始业式,造业还有一个开始典礼的仪式。学期末还有一个什么?结业式。四年毕业,毕业典礼,你造业结束了,庆祝一下。真的造业结束了没?没有,回去,出去,找职业、找工作去就业,又是开始另外一种业。什么时候才不造业?成佛。人生真的是苦。但是这个我们都是嘴巴讲讲,真的苦到了,苦到让你尝尽苦了以后,不用说了,说不出来。

所以到底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苦多乐多真的是随自己,随着年龄增长才能够有办法去感受。

回到刚刚讲,打开我们的心,让人家了解你,让师长朋友、让你的良师益友来关心你,你敞开心胸来接纳,这叫做诚。欲正其心要先诚其意,先开敞你的心,才有办法改变你的心,否则谈改心永远是突破不了那一个关卡,因为你的门窗紧闭。那如何打开你的心胸,善巧方便有多门。我教诗歌吟唱,就是透过音乐打开你的心胸;教书法,就是透过这些写字,让你的心,你的心电图赤裸裸的摊在那里,你这里分心,你这个地方又怎样……我再讲下去,老师,太可怕了,我不写了。这样子也是一种障碍,因为你没有办法面对不堪的自己,你没有办法面对有缺陷的自我。人生如果都没有缺陷你就成佛了,哪需要那么辛苦来这边参加汉学班,参加上这么多课,读得好辛苦?

就是要面对、接纳现在的我,不完整的我、不完美的我、有缺陷的我,坦然面对它、接纳它。不要说这个好丑,我不敢拿出来,这个叫做藏拙;讲得好听叫藏拙,讲难听、讲实在话,你就是不敢面对现实。所以你能够自我解嘲,这就是你成长的一步。你面对过去一些不堪的事情,你能够侃侃而谈,固然有时候还会哭哭笑笑、哭哭笑笑,没有关系,这就是你已经超越出来、跳脱出来了,这不容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是一样的道理,你面对这些冲突、面对这些不堪,你如何去调和、你如何去坦然面对?然后你变成一个成长的宝贵经验,将来你就可以这样分享给别人。可是你如果自己没有跳脱出来,你如何分享?你还是陷在那里面,你还是沉溺在那里面,不可自拔。

时间到了,记得知过必改,改心。得能莫忘,把这个讲完好了,学到一种知识技能,你要牢记不忘。也就是要常常复习,“学而时习之”,常常复习,然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套一句现在的话,每个月要段考、要复习。考试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逼你读书。总之,你学过的东西要常常复习,否则一直接受新的、一直接受新的,新的永远不完,接受不完,那一边接受一边忘记,一边接受一边忘记,就跟流水席一样,留不住。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