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上走一走,考试不用愁说说江

图为年9月吉安市庐陵老街活动

状元桥,中国古代常用的桥梁名称,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状元桥,亦有着不同的故事传说,表现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并激励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状元桥成为学子心目中的一座圣桥,成了无数学子对文化顶礼膜拜的一种精神寄托。

南昌十七中学生参观状元桥

南昌状元桥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与百花洲路交界处,是南昌市区内东湖和南湖的分界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年),起先为石拱小桥,称为“广济桥”。后改名为“状元桥”。据传源自清朝乾隆年间的江西状元、大余人戴衢亨。当其衣锦还乡时,南昌知县钱志遥主持修建“广济桥”,并将之改为“状元桥”。年,桥改为混凝土平桥。年,南昌市政府整治四湖时再次修缮。

庐山状元桥,又名清俸桥,位于在庐山北山登山公路10公里处马尾水景区内,九峰寺西余米。始建于乾隆九年(年)。由一千多块石头拼合而成,无任何粘合剂物,拱跨约15米,拱高约20米,长10米,宽5.3米。

该桥由清朝九江监督官唐英规划、出资(俸禄),由唐英次子、乾隆进士出身唐寅宝亲自实施建造的。虽然建造者不是状元,但后人出于对唐英的赞颂,依然称此桥为“状元桥”。

这个唐英,就是中国陶瓷史那个“神一样存在”的“大清陶瓷艺术总监”。唐英不仅引领中国古代制瓷业达到巅峰水平,对九江也有很大贡献:他用自己的俸禄修建琵琶亭、能仁寺、烟水亭、公署坊,建书院,请名师授课,在九峰寺修观音阁,建清俸桥,深得九江人的称赞。在他逝世后,后人在琵琶亭白居易右侧塑了唐英像,在能仁寺建唐公祠,塑唐英像以纪念。

该桥由0多块当地麻石条拼合而成。无任何粘合剂,单拱,桥拱跨度约15米,拱高约10米,整座桥长近20米,宽5.3米,桥两边原有护栏,为大理石板柱、立柱,现已不存。

庐山白鹿洞书院有座门楼叫棂星门,棂星门后为泮池。历史上称学宫前的水池为泮池。“泮者教化也”。池呈长方形罢,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石桥,桥两侧装有花岗岩的栏杆和栏板。原名泮桥,现名状元桥。

在吉安,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几乎都晓得“三千进士冠华夏”这句堪称经典的“名言”。“名言”的背后是庐陵文化曾经的辉煌。吉安,古称庐陵,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历史上吉安出了好多科举状元(井冈山大学刘文源教授主编的《吉安古代名人传》中载有16位,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江西状元谱》中介绍有17位,中华书局出版的《庐陵古村》中载录19位),这状元桥自然也少不了。

如果可以沿着时光隧道,回溯到一千年前,以北门街为核心的四周区域,便是吉安真正的“老城”。在老城中央,有庐陵县学,也有一座孔圣殿。孔圣殿前就是迎恩门、状元桥的所在。如今,此处已看不到状元桥的遗迹,而是吉安一中的宿舍区。一堵长长的围墙把一中校园和居民区隔开,状元桥就在围墙的下面,经过围墙的堆砌和粉刷,状元桥已完全被“埋没”。

据长者回忆,该桥为一孔砖砌拱桥,宽2.5米,桥两侧建有与桥面同宽度的红色甬墙,总长80米。传说,宋朝文天祥考中状元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事,称此桥为“状元桥”。自此以后,每逢科举考试,文人必先经状元桥来到孔圣殿去谒拜圣人——孔子。而凡考中状元者,回吉安都要经此桥前往县学孔圣殿,谒拜孔子,并接受吉安官民的隆重欢迎。

据有关考证,在当时,不仅在吉安老城内,在庐陵各县孔庙太成殿前,都有一座颇具艺术性的小桥。新科状元荣归故里时,一定要从孔庙大门前跨上状元桥向至圣先师谢恩。吉安出了这么多状元,各地状元桥自然也都风光了一番。

上饶铅山的鹅湖书院与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的白鹭洲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合称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书院中,也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称为状元桥。

铅山鹅湖书院占地平方米。书院的出名,得益于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煕二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哲学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淳煕十五年,辛弃疾与陈亮仿鹅湖之会故事,来了个第二次“鹅湖之会”,二人在鹅湖同憩茅屋,共饮山泉,纵论世事,唱和词赋。

后人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鹅湖寺近处建起了鹅湖书院。

淳佑十年,朝廷赐名“文宗书院”,明景泰年间更名为“鹅湖书院”。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计近八百年,兴学始终不止,而且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天下名书院实物遗存中,得以完整原貌保存至今的一处。

赣州文庙位于赣州老城区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赣州文庙实为清代赣县县学,因为赣县为赣州府府治所在地。其始建于北宋皇祐二年,现存主体建筑为乾隆四十二年重建。泮池为原物,重建后增建了状元桥。

泰和县沿溪镇的千年古村--江畔村,有两座远近闻名的文物级古建筑,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和古石塔,被当地村民习惯称为状元桥和状元塔。

江畔村前有条称为“曲水”的小河,小河上有座三孔古石桥,被村民称之为“状元桥”,为文物保护古建。石桥高3.5米,长38米,宽3.4米,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为红米石砌置而成,桥面铺岩条石,两边立有青石桥墩和栏杆。

传说,古时候文曲星来到凡间,考察天下读书人用功情况,他一路顺着赣江巡视过来,先是来到泰和快阁旁的澄江书院上空,听见书声琅琅,心情大悦。再往前走,却一路寂静无声,大失所望。待过了印霞江,突然,前面传来一阵阵读书声,他拨云一看,是一群青年学子正在花石潭上的书院,对着赣江早读,他大为感动,翻开功名簿查看,决定给这个村庄增加文运,便提笔在村庄前面虚点几笔,写了个草字“文”,于是,村庄前面出现了一条四转五折的小河,当年,村庄科举考试大中,村民为了感谢文曲星,把这条小河称作“曲水”。后来,又在曲水河上架起石桥,称之为状元桥。

关于状元桥的来历,还有个说法:

光绪初年,一代江右儒商孙明的后代倡议重修古石桥,石桥修好后,取了个“龙湖桥”的响亮名字,又来到吉安,向状元刘绎求题字。

刘绎,江西永丰人,清朝江西最后一个状元,长期主持吉安白鹭洲书院讲学,在书院内留下“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名句。

刘绎状元出身,辞官还乡,在吉安书院专心从教二十多年,传承复兴吉安文脉;孙明一代赣商,对教育慈善事业钟情有加,一家三代捐助白鹭洲书院,三次捐资修建吉安府试院和廪局。

刘绎与孙明为故交,他们义气相投,共襄吉安教育事业。为此,刘绎一听泰和县孙明后代来求字,不顾年迈的身体,欣然挥毫,写下“龙湖桥”三个大字,并被刻石镶嵌于桥头,石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佚失。

由于桥名为状元所题,渐渐地,真实的桥名反而被村民淡忘,“状元桥”的名字日益被传播。

状元塔

状元塔位于江畔村后东北角赣江边上,为明代修建,古石塔由砖石砌置,六面五级,葫芦顶,高15米,为泰和县第二高塔。

古石塔高耸雄峙,造型优美,最上层正南面镶嵌“魁星阁”石刻匾,塔身嵌有青石阳刻“惜字”二大字,所以也称为“魁星塔”或“惜字塔”。

在塔身第五层三个窗口,有石雕“指日高升”、“魁星点斗”、“天官赐福”等传说故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石雕吉祥图案“魁星点斗”是采用会意文字的形式,画面上有一魁星的,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左手捧墨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右手执笔,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意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

“魁星”为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主文运、文章。“魁星”是赐科试第一的神灵,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称作“夺魁”,“魁首”,所以古塔也被当地村民称为状元塔。

当地村民中流传说:“状元桥上走一走,考试不用愁”“状元塔下拜一拜,好运自然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