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跃兴
近日,第七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在北京开幕,“举办第七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作为这个文化节一个重要内容,在北京东城区胡同创意工场,为北京市民举行了中国式生活国学体验系列活动,其中有“中国插花简史”和“甲骨文与传统文化关系”……
如今,传统文化之热,无疑已是涌动在中华大地上的一股文化暖流。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论传统文化,复活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做呢?
从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上说,我们今天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换言之,我们怎样过日子就是文化,这即我们常说的“把日子过成艺术”“把日子过成诗”“把日子过成花”等等,即把一种对文化精神的追求,融进日常的生活之中……
所以,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对传统的认知,对文化的感受,我们更应重在平时的累积和沉淀,让传统穿行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让文化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
在这个“国学文化节”上,是把“国学文化节”命名为“中国式生活国学”活动,其中“中国式”“生活”“国学”是“国学文化节”的主要诉求,即把传统和当代、把国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相融相交,让国学智慧与生活相融相交,让国学文化、国学智慧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之中,让它们化成具体而微的生活样式、生活形态、生活细节乃至生活审美、生活趣味……
在举行的“甲骨文与传统文化关系”国学文化体验中,这是一次对古文字的普及,使人们对甲骨文有了更生动的感受。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所以,研究甲骨文有助于我们大众了解文化经典古籍的本意。通过了解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甲骨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对中国年文明史,会有更多新的认知……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高冷”的文字,距离今天的生活文化似乎非常遥远。但是,如今,具有多年历史的甲骨文,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有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甲骨文不再是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东汉时期的壁画以墓葬艺术的方式记载了最早的插画图像。宋朝时,插花开始全面深入文人的生活,成为文人四艺之一……
这次国学文化节上给人们带来的“中国插花简史”这样的“生活国学”文化体验,可以使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生活艺术。今天,包括“中国插花”艺术这种古典中式的雅致生活,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慕的生活方式,学习仿效古人的焚香、品茗、插花、挂画等生活艺术,并融入自己的生活。
这使人记起现代作家周作人说过的一段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因为,在这种中国式的雅致生活中,有一种以儒家哲学思想作为基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以智慧、闲适、领悟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文化大家林语堂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古代文人生活的艺术,表达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精神。这是中国人精神的产品,生活的乐趣是其永恒的主题。在生活艺术中,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并且发挥得最好,显示出亲切、友好与温和的最佳性格……西方文化大家罗素也曾说,中国人这种艺术生活中透露出中国精神的本质,是东方人的快乐理想,是与西方价值观、生活观、艺术观截然不同的东方智慧……
今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样式回归。在当今快节奏、加速度的生活中,人们日益浮躁和疲惫,自然而然地亟待渴求一种优雅舒缓、熨帖人心的生活方式,以平复我们浮躁的心相、使我们忙碌的生活雅致起来,“中国式生活国学”自然会受到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