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雄
来源:《品读》年第4期
武当山天下闻名。
然,此武当山,非彼武当山。此武当山是地处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当山。彼武当山早已刻入华夏儿女的心扉,是指中国道教的名山——湖北武当山。而永昌武当山则是儒释道共存的大西北的名山。三教合一,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在丝绸之路兴盛发达的古代,永昌是中原人士和西域人士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素有“西北边陲重镇”“丝路古道要冲”之称。祁连雪水滋润着当地居民。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使永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谁掌握了此地,谁就赢得了战争主动权。这种亦农亦牧亦商亦军的条件,也决定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几千年来在此反复争夺厮杀,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熏染,并最终趋于融汇调和,平安和谐地相互包容并存着。
武当山意为“以武力阻挡之”。武当文化体现的“武当精神”,即“尚武精神”和“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昌武当山亦如此。由于此山位于战略要冲,历史上征伐不断,战争连绵;周边盗匪、兵匪成群,百姓苦不堪言,渴望和平。历史上,永昌的老百姓有尚武的习惯。农闲时节或放牧间隙,老百姓喜欢骑马射箭、舞棒弄枪,喜欢摔跤、打猎。遇到战事爆发,可以随时参军参战,保家卫国。平素,又可以对付土匪、散兵游勇的侵扰。
和平之后老百姓最渴望什么?当然是文化。于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相继驻足并生根发芽。甚至,河西走廊也是乱世中佛教、儒家文化的避风港。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璀璨夺目。目前,流行于永昌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民俗文艺形式——念卷,就是由佛教的“变文”演化而来。它属于讲唱文学,文体为韵散夹杂,讲时用散文,唱时用韵文,自宋代兴起,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东汉灭亡后,中原王朝分裂割据几百年,无暇顾及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也被迫中断。儒家文化在中原沦丧,反倒是在河西走廊,儒士们将文化完好地保留传承下来。明清时期,从凉州(永昌历史上属于凉州地区)走出来的进士,不计其数,明朝永昌人士胡执礼可谓其中的翘楚。
胡执礼考中进士后初任四川保宁府推官,为人清正,执事严谨,依律办事,正直不阿,一直被朝廷重用。后任应天府巡抚都御史,全面治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水涝灾害,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与明神宗皇帝的信任。
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朝政,权倾一时。胡执礼不愿依附权贵、诬陷持不同政见者,遭其党羽流言中伤,不得已于万历九年(年)称病告老还乡,在永昌卫捐资助学,创办学塾并亲自执教。张居正去世后胡执礼又被启用。万历十六年(年),南北数省发生灾荒,胡执礼请奏朝廷,奔忙在赈灾前线。万历十七年(年),胡执礼积劳成疾,卒于京邸,享年51岁,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正二品。当时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曾在给胡执礼的饯别诗中写道:“关西清白古来传,数到胡威更莹然”“四十三台尔最贤”,对其推崇备至。
据历史记载,永昌武当山全部建筑为三个部分:山脚为佛教建筑,山腰百子洞为民俗建筑,百子洞至山顶为道教建筑。山巅之处是孔庙。
历史上武当山的寺庙和道观众多,始建年代有先有后。盛唐时期曾有慧妙法师奉旨在此敕建金川寺,凿池引水,始创道场。明清发展至鼎盛时,佛寺宫殿达到一百五十七间,连绵方圆六里,规模宏大,被视为“河西禅林”。玄奘西去印度取经时,途经塔里木盆地,也曾停留在武当山的百子洞内禅修。百子洞深4米,宽3米,内塑个泥塑娃娃,栩栩如生,历史上是方圆百里百姓求子的圣地。
年春,征战河西走廊的红西路军兵败后,红西路军某位首长只身东返,为避马匪,曾在百子洞藏身,后安然东返,成为开国将帅。这让百子洞与红色文化联系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雄居武当山巅的是孔丘大成殿,依山就势,气宇轩昂。殿堂里供奉的是我国古代文士的鼻祖、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孔子,以期教化、泽润地方,传承儒风、影响世风。孔庙两个立柱上的对联是“论语不朽夫子毕竟是夫子,仁义垂范圣人终究是圣人”。
历史上,武当山的建筑群屡次遭战火破坏或人为损坏,但也曾多次得到维修和重建。目前,我们看到的全部仿古建筑是于年由永昌县筹资新建的,继承了传统,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
相传,当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途经永昌时,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就领着林则徐游览了武当山,然后在半山腰埋锅造饭,以传统菜肴“羊肉垫卷子”款待,受到林则徐一行的称赞。从此,永昌羊肉垫卷子名声大噪,成为永昌乃至河西走廊的一道名菜。
今日的武当山集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屹立于祁连山下,金川河水在山前蜿蜒流淌,亭台楼阁肃穆庄严。漫步山中,蓝天、碧野,鸟语、花香,心中一片澄静,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原标题:《永昌武当山》
编辑:滕朝阳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