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上蔡学宫前庙后学总体布局,庙中有学

学宫是主要的科举文教建筑,学宫为官办,亦称官学。自宋神宗元丰年推行“庙学合一”政策之后,学宫由祭祀孔子的学庙和传授儒家文化的学署两部分组成,建庙则建学,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是学宫的主要特征。

明清时期,教育的兴旺关联着地方政府的政绩,地方官员把修建学宫视为头等大事。学宫的建造形制标准“各府州县大略皆同,或学宫有右左、前后不同者,则各因地便耳”,各地一般因地制宜,或参考更高一级的学宫形制。根据孔祥林先生在《世界孔庙研究》中总结的组合方式,分为左庙右学、右庙左学、前庙后学和中庙旁学共四种。学庙一般由照壁、大门、泮池、横星门、大成门等组成,既是文教建筑又是当地高级的祭祀建筑,学署一般由明伦堂、尊经阁、考棚等组成,是教导学生之地。

上蔡学宫在县治南,始建时间未知,但据清人记载,元代重建学宫之碑有所遗存,证明上蔡学宫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在洪武四年(年)、成化八年(年)、成化十三年(年)、嘉靖二年(年)四个时期,上蔡的知县、县丞均重修过学宫,至万历十年(年),王宗孟将学宫增修完备,明末时被贼寇所毁,残破不堪。清康熙年间,知县杨廷望历经五年重建,学宫达到了一下规模:大成殿七间…东庑十一间…西庑十一间…棂星门三座左右,尊经阁三间…照壁一座,礼门义路坊一座。明伦堂五间…教谕住宅大小共十五间,训导住宅大小共十四间。

康熙年间的上蔡学宫,已经成为宏伟的建筑群,其基本布局为右庙左学之形制。棂星门、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位于一条中轴线上。进入棂星门后,两侧分为三间更衣室,向西有门楼一座,可通向儒学。向东有门楼一座,穿过门楼可抵达由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三座建筑物组成的院落。

名宦祠祭祀召信臣、杜公、潘好礼及明清时期其他上蔡历任知县,乡贤祠祭祀着从上蔡走出的官员、品学有成者,例如周蔡公子、西汉宰相翟方进等,尊经阁中放着“上谕十六条直解一部、十三经一部、廿一史一部、孝经小学一部、易经讲义一部、性理一部、朱子纲目一部、府志一部、县志一部共计书橱八顷”,可以看出,尊经阁具有小图书馆的性质。

从棂星门往北直行,首先遇到泮池、照壁、礼门义路坊,这三者与棂星门共同构成了学庙的向导空间,这种向导性空间并无奉祀的功能,从环境营造的角度来说,只是通过名称和形式,来歌颂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功绩,创造庄重肃穆的气氛。跨过向导空间向北,穿越戟门为大成殿,五间戟门与七间大成殿,搭配两侧的庑各十一间形成一个封闭式院落,这种空间的缩放带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大成殿的两侧有角门,设有房屋藏祭器,同时也作为通道。穿过大成殿向北,明伦堂组合东西各五间斋房、钟鼓楼再次形成一个开放性院落,明伦堂院落向东经过一座门楼可以通向尊经阁和崇圣祠,向西经一座门楼可以通向通教官和私署。

上蔡学宫有以下特点:一、学宫位于县治东南,东南位于“巽”地,选址上考虑风水因素,《相宅经纂》:“文庙建甲、艮、巽三方,为得地”。二、学宫整体为“前庙后学”的总体布局,有特殊之处: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构成的学庙比较规整,而后续的学署建筑,明伦堂、尊经阁、儒学门并非在同一轴线上,儒学门和尊经阁分散在两侧不同位置,儒学门成为了教论宅、训导宅的大门空间。三、学宫在建筑形制上,整个建筑群以院落为单位,向导性空间、祭祀性空间、教导性空间注重体量大小,各院落礼制等级差异明显。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