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国盐都祭孔圣地云南楚雄州石羊古镇

如果你要享受宁静与醇厚,感受古朴与秀丽,了解淳朴的民风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你来这里——石羊古镇。

它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城西北部三十五公里,坐落在一座叫百草岭山的山脚下,一条名为香河的小河弯曲的穿镇而过。这里因盐而兴,因盐而盛,所以又名“白井”,古为“盐丰县”。

石羊古镇的香水河畔有一座“龙女雕像”。古镇的起源于“龙女牧羊”的传说,相传,洞庭龙王的小女儿嫁给了泾河王子,由于遭谗言陷害被逐,后罚牧羊。一天,龙女赶着羊群在百草岭山脚下的香水河畔放牧,发现有一只羊在不停地舔土,怎么驱赶它都不走,龙女想到羊爱吃盐,最后她就抠土,寻获一眼卤水,还挖出了一个像羊一样的石头,后人们根据传说就把此地叫作白羊井,并建了龙女庙供奉,以此纪念龙女和白羊发现了井盐。

传说只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寄托。但从汉代这里已是经济重镇,它所产食盐白色如雪,品质纯正,食盐从这里走向西南、全国及海外。所以唐代称这里为“石井”并进行扩建,元代设有督税,到了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同时禄丰县的黑井已产食盐,所以石羊“白井”和禄丰县的“黑井”是当时云南最繁盛的两个县城。

由于盐业的兴起,马帮的铃声和马蹄的踏踏声日日夜夜响彻在茶马古道上,带动了古镇商业的发展,各地云商汇集于此,白盐、丝绸、布匹、青铜、山货相互交易,市井繁华。从而带动了它与外界接触交流的不断增多,多元的中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相互吸收融合,儒家的思想文化从而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石羊孔庙的建造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石羊孔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历经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占地六千五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米,采用中国古代宫殿衙署的庭院式布置为建筑风格。以大成殿为主体,建有朱子阁,诵经阁,乡贤词,月拱桥,东庑,西庑等建筑,特别是长4.1米,宽2.2米的大理石刻浮雕“封氏节井”,反映了石羊古镇明清时期制盐,手工作坊,商品交易的发展历史,以石雕形式记录了石羊的繁荣兴盛和龙女牧羊,封氏刺虎的传奇的故事,是明清时期石羊古镇商业文化历史的缩影,被誉为石羊古镇的《清明上河图》。大成殿大门上方悬挂有康熙、乾隆题写的光彩耀眼,红底金字的“万世师表”、“圣集大成”、“与天共参”的匾额。而殿内有一尊高2.3米,重2.5吨,铸于康熙年间,中国闻名遐迩的孔子最大的铜像。庙顶是用红、黄、绿三种琉璃覆盖,搭配合理,层次分明,门雕屏风上的龙凤狮虎,花鸟草木,彩画工整,玲珑别致,整个孔庙布局完美,古朴壮严。

孔庙周边明清时期设有灵源,张公,绿萝,布泉,龙玲五大书院及众多义学,塾馆,培养出了翰林、进士、举人、贡生多人。它以“立学校以振民风,设关津以便行族,造塔访以培文风”为宗旨,使多元文化在此相互融合,成为了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

古往今来,孔庙常年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特别是每年的孔子诞辰之日,石羊都会举行祭孔大典,诵读经典,让学子们领悟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尊师重道的精神。

古镇虽小,但周边的香河夜月,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天台高眺都是美丽的风景,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时的兴盛也随着马帮的铃声一样消失了,但你来这里可以欣赏它现有的美景,领悟它的盐文化,彝族文化,儒家文化聚于一身的历史底蕴。

石羊文庙正门棂星门挂满祈福布条的树木悬挂有“万世师表”的大成殿卤水井熬制食盐的筒子锅晒盐篷制作好的百家姓盐块彝族歌舞表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