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谈祭孔话说中国礼法生活你我他

中国人把祭祀看成“国之大事”、“国之大节”,祭天、祭地、祭祖、祭孔,祭祀曾作为国家的典章制度贯穿于历朝历代,历代史书方志,莫不以专门篇幅记录祭祀盛典和有关事项,无不有祭祀的风俗和灵验记录在案,无不有祭祀的规矩传承于世,祭祀活动伴随着中华民俗过了漫长的历史,其漫长的程度几乎囊括了史前时代和整个人类的文明。今天我们来到曲阜孔庙,就讲一讲传承千年的祭礼——祭孔。祭孔与祭天祭宗并列孔子在中国文化教育、历史发展中,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声名远播,“孔子冢”及“家庙”均立成公众瞻仰、祭拜或举行仪式之所。但“冢”只能以亡者即地而设,无法复制,“庙”却可依样仿造,因此,孔庙逐渐拓殖,通祀天下。在汉代灭亡的时候,整个中国境内,孔庙仅阙里一家,而发展到明代,仅中国境内就有余处。不仅如此,曲阜孔庙是除故宫以外最大的宫廷建筑群,跟佛寺、道观迥然不同。孔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也是全世界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庙能如此的兴盛,代表着孔子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当秦始皇意欲焚书坑儒时,他的长子太子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这说明在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里面,孔子的影响深远,追随者众多;刘邦向来厌恶儒生,但在角逐天下,即以太牢祀孔子;不喜爱儒生的明太祖每打下一个城,第一件事就是祭祀孔庙。这和统治阶级的三个礼密切相关。一是祭天,天子继承大统要祭天;二是祭宗室;三就是祭孔。文帝孔子百姓心中的“神人形象”中国自古重文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供子弟读书,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的正统地位被确立,儒学大师孔子便成为最有影响的先师。历代皇帝对孔子追赠各种封号,汉代称“公”。唐代称“圣人”,封为文宣王,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加封“大成至圣先师”,清代不仅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而且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祭祀孔子,是汉唐以来共守的大典。与天地祭祀不同的是,祭祀孔子是朝野共守的礼节。孔庙遍及各州府县,连最简陋的乡村私塾,也要有孔子画像牌位,入学童稚要拜孔子。至于朝廷的祭祀,则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祭祀仪式越来越隆重。清朝将祭孔作为第一等的重典,由皇帝亲自主祭。清初在北京国子监修建文庙,孔子的享殿被称为大成殿。春秋两季皇上派官员去祭祀。孔庙中的主建筑大成殿比故宫太和殿矮三砖,汉白玉栏杆环绕,10根龙柱精美超过北京皇宫的龙柱。每当皇帝来曲阜孔庙,10根龙柱都用黄绸包起来,免得引起皇帝的妒忌。自古有汉高祖、唐玄宗、宋仁宗、康熙、乾隆等11位皇帝,19次来曲阜孔庙祭祀孔子,并且亲自跪拜叩首。孔子的“礼”法祭祀的意义孔子一生宣导礼制、礼法的重要性,礼是国家兴旺之本,礼是智者、圣人根据天、地规律总结下来的经验,是将天、地规律运用在人事上的体现,是敬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智慧。祭祀是中国古人的大礼,祭祀的根本是通过礼的章法和程式与天地沟通、与神灵相系,从而得到智慧的启示、灵性的提升以及宇宙的能量,因此任何祭祀、任何礼法都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行礼的时间、场所、人选,人物的服饰、站立的位置、使用的辞令、行进的路线、使用的礼器,以及行礼的顺序等等。只有一切符合天、地之规律,祭祀才能达到目的。孔子之所以注重“礼”,是他知晓宇宙天、地的奥秘,遵循天、地万物之规律,祭天、祭祖、祭孔是古圣先贤的智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孔庙谈祭孔,对比古时反观今日,孔子宣导的“礼”还有多少?中国传统的祭祀还剩几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