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迷雾方识后圣荀子,姚海涛讲荀子人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m.39.net/news/a_5778510.html

原标题:姚海涛讲《荀子》人生智慧系列(一)丨拨开历史迷雾,方识后圣荀子

作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姚海涛

卷首语:欣闻前日发表的拙文《缘遇荀子,深味荀子,俯首荀子》,获得了一定的阅读量。心中大喜,故不揣浅陋,愿将近年来研荀之所思、所悟布于网络,也算是野老献芹之举。鄙人不才,研荀十有年矣。愚虽不敏,庶几有得,以就教于方家。

有诗赞荀子云:

荀卿秀才出邯郸,燕赵之子赴齐鲁。

稷下学宫曾论道,旧地兰陵两为政。

此中书赋遗春申,赵王面前论兵善。

入秦仕楚说齐相,亦歌亦笑腐儒酸。

青蓝冰水劝学篇,六经儒脉本嫡传。

惜因性恶名不白,不明非斯惹叹息。

西汉刘向中唐倞,整理注《荀》万世功。

有清训诂王先谦,集解众家自此隆。

小子后生公平论,拨开迷雾崇后圣。

一、后生读《荀子》历程

记得那是在年,颜炳罡教授给我们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开设《荀子导读》课。当时我借的是章诗同的《荀子简注》,感觉其注释简明而得当。淡蓝色的封面,简单的设计,古色古韵的一本书。在颜老师的导读下,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读《荀子》。毕业后,几次欲购此书而不得。一直拖到十几年之后的年4月,方由孔夫子旧书网得成所愿。工作之后,我欲以荀子为研究方向,并于年购得梁启雄的《荀子简释》作为自己的第一本正式研究用书。记得是年寒冬,我曾于青岛市北区浮山后六小区一阁楼内,偶翻是书,作为假期的休闲。彼时,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偶有心得,便远眺浮山,一切风光尽收眼底,妙不可言。当时内人怀孕已五六个月,等到我儿士林出生,《荀子简释》已通读一遍矣。自此之后,我得了收集癖,凡是《荀子》原本较善者,见之必买。于是,王先谦《荀子集解》、张觉《荀子译注》《荀子校注》、王天海《荀子校释》、楼宇烈主撰的《荀子新注》等书都出现在了我的书架上。我的观点是,书既然买了,至少要通读一遍才对得起书,方对得起自己。每个版本都读一遍,这也是对我研究荀子的一个激励妙法。

年6月,我获得凤凰出版社的《荀子汇校汇注附考释》(全三册)。此书就是年齐鲁书社所出的《齐文化丛书》之二《荀子汇校汇注》一书的升级版本,是师生三代努力的成果。此书名不虚传,收录广泛,资料详实,惜乎校对未精、错讹较多。但瑕不掩瑜,毫无疑问这是近年来《荀子》版本注释领域内的大作。

年5月,赴济南开会,回母校山东大学见到同学好友张克宾。张兄以《宋本荀子》馈我。此书是浙北翻刻熙宁监本,曾经由文物出版社于年影印出版,年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是“现存《荀子》最为精善之本”。截至年12月29日上午,终于将此书点读一过,心中释然,是吾之小康实现也,一生俯首荀子之入门功课也。

二、荀子姓名、出生地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中的这几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正是通过《劝学》篇,大家知道了荀子。《劝学》是《荀子》一书三十二篇中的首篇。此篇“佳言格论,层见叠出,如太牢之悦口,夜明之夺目”,对后世影响甚大。

对于荀子这个人,我们却知之甚少。谈荀子,实在为难。荀子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甚至其姓名、出生地都尚有未明。关于荀子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仅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韩非子》《风俗通义》等书中的一鳞半爪、寥寥数笔。所以荀子生平是个学术难题,也成为一个谜团。

如今距古既远,要想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只能从现有古文献中进行抉发或者寄希望于新材料的发现。正由于史料的阙如,让荀子的形象显得遥远而模糊,但没有因模糊而陌生。荀子无疑是真实的存在,庆幸其书、其事俱在。正如孔子所言“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荀子贵姓?按照孔子姓孔,孟子姓孟的逻辑,他应当姓荀。按照老子姓李的逻辑,他似乎又不当姓荀。《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弟子后学写就。书中提到荀子都称“孙卿”“孙卿子”。荀子弟子韩非所著的《韩非子难三》中提到他,也称“孙卿”。作为荀子弟子后学的韩非等人,总不至于将老师姓什么都记错、写错吧。

所以荀子姓孙,是没问题的。后来写作荀、郇,是语音之转导致,属于同音通假字。

荀子生于何地?西汉司马迁说他是“赵人”。今天的山西人说他是山西安泽人,河北人则说他是河北邯郸人。山西与河北都是赵国旧地,也就全凭后人说了。而按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的逻辑,他似乎应当是山东人。

荀子的学术起点、人生终点都在齐鲁大地。齐鲁大地,荀子十五岁就来到这里求学。这一来,就不想走了,后来他确实也没有走。

齐国稷下学宫与鲁国故地兰陵是荀子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地点。

稷下在今山东淄博,这里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舞台,也是荀子的学术起点。他十五岁时孤身一人去国离乡,来到文化繁盛之地、思想荟萃之所——稷下学宫。齐国开放包容、多元共存的学术风气深深地影响了他。

在对稷下众多学派的接受与改造中,荀子也成就了自身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的大儒形象,迅速成长为稷下学宫的学术翘楚——“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荀子在稷下学宫,呆了共四十三年左右的时间。稷下学宫存亡虽有一百三四十年,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呀。

荀子在齐国稷下遭谗言陷害,无奈之下出走楚国,并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了交集。一代硕儒荀子从春申君渴求人才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施政兰陵的契机。黄歇允他一个兰陵令,荀子许他一个政通人和。

兰陵在今山东临沂。荀子为兰陵令始末,是其一生重要政治功业所在。他开创了兰陵文化,塑造了兰陵的神髓。而这里,也是荀子的人生终点。可以说,荀子生于赵,学于齐,仕于楚,思想上皈依于齐鲁。

三、荀子学术史地位简论

荀子的学术地位若何?先秦儒家有三驾马车,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历史的分配是如此合理。三人分别处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和战国末期。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孔孟二圣地位越来越高,而荀子的地位却充满争议和不确定。如汉代,孟荀并称。但后来唐宋之时,荀子因性恶之说以及培养出了法家的韩非与李斯两个有名的徒弟,几乎是出于门户之见,荀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孔子是至圣先师,生前就被视为圣人。孟子稍逊一点,元代才被封为亚圣,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荀子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不仅没有得到圣人的头衔,甚至一度还被贬出了儒家,被视为法家、杂家。

早在《荀子·尧问》荀门弟子就针对时人的“孙卿不及孔子”论调进行了驳斥。他们认为荀子“迫于乱世,遒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即使荀子“怀将圣之心”,也不得不“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但是荀子的作用不可忽视:“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

那么荀子之于儒家、之于中华文化的真正意义何在?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荀子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他批判诸子而超越诸子,汇通百家而凌驾百家,最终成为百家争鸣的终结者。

从齐鲁文化发展角度来看,齐鲁文化成就了荀子,而荀子又含弘光大了齐鲁文化。荀子是齐鲁文化合流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齐鲁文化从一种地方性文化而走向全国性的舞台,终成中华文化的主干、主流。无疑,荀子居功至伟。

从具体的学术观点来看,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一改孟子人性善之说,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性恶说。并由此提出了隆礼、重法与尚术的合一,开启了“礼义之统”的制度性建构,成为汉代以后的治国理政宝典。

在天人关系上,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借用哪吒的话,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荀子彻底击碎了巫术迷信的禁锢,奏响了先秦理性主义最强音。甚至达到了后世思想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荀子可说是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作为一个理性哲学家,荀子始终秉持“信信、疑疑”的清醒学术态度,以“知统通类”的逻辑尺度去丈量各家学说,以集大成的学术胸怀与责任意识对百家之学进行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成为先秦儒家乃至百家的总结者,其流波余韵还延续到西汉时期乃至后世。

然而历史是公道的。晚近的清代,不断有学者识得荀子的好处。如梁启超晚年对荀子评价甚高。国学大师章太炎评价他为“后圣”,算是给荀子正了名,让荀子有了圣人的头衔。

荀子是一个随着时间而不断被重新解读与发现的思想家。拨开历史迷雾,方识后圣荀子。学界对荀子的研究越来越热,越来越为荀子鸣不平。如在年,郭齐勇、刘学智等十教授发出了荀子入祀孔庙呼吁书。如今荀子研究早已成为儒学研究中的显学。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多达余篇。而我也有幸参与了相关的学术会议,主持了关于荀子的科研课题,发表了荀子相关的学术论文。

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今天,荀子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其实,《荀子》一书是解读不尽的思想宝库,留给我们的诠释空间还很大。比如荀子的人性论诠释模式是什么?荀子能否称为“中国第一位社会学家”?荀子思想中的现代价值又有哪些值得借鉴?这些都是值得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至社会大众共同思考的问题。

四、读《荀子》的一点体会

读与讲、学与问、理与事、知与行都要打通而为一。只读不讲,是为唱;只讲不读,是为妄;说理不关事,是虚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要讲读合一、学问合一、理事合一、知行合一,方为真学问,方能有裨于世。

抖落荀子身上的历史烟尘,掸掉那些思想障蔽,让历史强加的妄作与诠释一一退到幕后,将真正的荀子迎出来,让他走上前台。经典直面人生,《荀子》直面现实,生出智慧,解决人生困惑与现实问题。此时,我们才会发现荀子永恒的思想魅力与强大的理论张力。

所有过往,皆是序章。从现在开始,捧一本《荀子》,掬一缕清风,揽明月入怀,开启宏大视域,打通经典与人生,弥合历史与现实,源头活水一般的荀子定会汩汩而出,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润泽天地万物与苍生黎民。

附作者姚海涛简介:

姚海涛,男,年1月出生。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现为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孔子学堂主讲教师,青岛市城阳区党史地方志工作首批专家组成员,青岛市城阳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教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任齐鲁文化融创研究中心主任。

缘遇荀子深味荀子俯首荀子

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荀子读书会”走进区教体系统

荀子-解蔽篇与荀子心学-邯郸市首届荀子公益读书班第十四期讲座

从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看“荀子隆礼重法”

荀卿庠教你如何读传统文化书籍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