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位置
屈吴山位于甘、宁两省区的交界处,距靖远县东南部35公里,地处靖远、会宁、平川边界,属于祁连山东脉延伸,是黄河支流清水河和祖厉河等分水岭。
靖远县屈吴山区位图屈吴山朝云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清代多次维修,年被公布为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靖远县高湾镇政府管理。
二、屈吴山山名的由来
屈吴山山名的由来有大致三种说法:一是屈吴山原名屈源山,相传是由于屈姓人居住而得名,后更名为屈吴山;二是屈吴山最早居住的是屈姓和吴姓人,以此得名;三是屈武降妖的神话传说。
三、屈吴山民间宗教庙宇建筑群
屈吴山柳林沟潮云观位于屈吴山西麓柳林沟,已有年的历史,古人云潮云布雾,万仙潮会的圣地,取名为潮云观。现改为潮雲寺。
屈吴山朝云寺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呈阶梯状,占地面积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有歇山顶、硬山顶等屋顶式,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
三官殿潮云观最早建庙始于元朝末年。据记载潮云观初建元朝至正戊申年,概隐士祝天,而知仙气之神,有道人吴云劝道,建灵云桥,凡求神解厄,助愿士途者,桥上焚祷,白马督都,金龙大王,应验非凡,后年,陈士杰道人,又建桥楼,纪碑文,尔等今为庙观有史,铸磐书金文为纪这是屈吴山第一次建庙。第二次建庙在58年后,建有太上庙、显神殿、宣明楼,奉白马都督,金龙大王神位。第三次建庙为明朝初年,没有文献记载,民间传言是丁伍接白马都督神谕去四川化缘所建,建有:白马殿、显神殿(续建)、祖师殿、雷祖殿、文昌楼、九天殿、法王殿、二郎真君殿,关帝圣君殿、子孙娘娘殿。第四次建庙是清朝光绪年间,建有玉皇阁、山神庙、土帝庙,灵官楼,光绪年间续建桥档洞、灵官楼洞、文昌楼洞、战楼。第五次建庙是民国年间,由于大地震庙宇损毁严重,新建龙王殿,药王殿、桥楼。
大雄宝殿第六次是复建是由于文革年间殿宇全部被毁,至今建有五楼十八殿,
潮雲寺魁星楼佛院3殿。潮云观五楼:戏楼、文昌楼、灵官楼,乾磬楼、桥楼。十八殿:白马殿、显神殿、祖师殿、雷祖殿、九天殿、法王殿、二郎真君殿,关帝圣君殿、子孙娘娘殿、太上殿、显神殿、玉皇阁、山神庙、土帝庙,灵官楼,龙王殿,药王殿、青马将军殿。潮云三潭:净潭:在山门泉水为净潭,凡潮山者必在此潭净浴。雨潭:在佛殿前泉水,凡各方祈雨,要在此潭取水。天潭:泉水在柳林沟即灵云桥之处。
原建筑在十年浩劫中被摧毁。佛寺自唐建庙至今年,从元毁庙断代八百余年,实际庙史年。年开始复建,周边信众,乐捐净财,悉心兴教,复建新建殿堂十余座。其中还有西北最大的文昌帝君阁,各界瞩目的魁星楼,别具一格的法主殿等建筑。
潮雲寺关门前的一对狮子左右并列,左为足接绣球的雄狮,右为足抚幼狮的母狮,狮子的基座为须弥座,束腰、上下枋、上下枭出都进行了雕刻。
百志宫,也称子孙殿,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殿内供奉送子娘娘。殿宇为歇山式屋顶,门窗两侧均为四扇,每扇隔扇均为五抹头,格心部分是龟背锦窗棂格,绦环板、裙板无雕刻内容。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白马殿,殿宇内供奉白马都督双良元帅。白马都督是驻屈吴山西北教主,是一位保佑一方的感应尊神,殿宇为歇山式屋顶。
潮雲寺魁星楼屋顶这是显神殿,青马殿,魁星楼为重檐圆形攒尖式屋顶,一层供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二层是文殊菩萨,汉白玉栏杆,望柱、望柱头雕有龙纹,净瓶瓶口雕有云朵花纹,栏板雕刻双龙戏珠,多层莲瓣柱础。
财神殿,内供武财神关羽、二郎真君、金龙二王,殿宇为歇山式屋顶。
三、神灵概况及源流
屈吴山地区寺庙宫观供奉神灵较为繁多,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佛道教传统神灵。二、历史和小说中的著名人物。三、民间俗神。特以潮云观与万佛寺为例,进行了统计:
白马都督,也叫白马爷,是屈吴山山主,同时也是屈吴山最高神灵。
白马都督青马将军是当地主要信奉神灵之一,虽然地位在白马都督之下,却有着广大的信徒。青马将军原名丁伍,据说是当地靖远县高湾乡丁庄湾人,目不识丁,但是勤劳朴实,还有关于他成神故事。
青马将军神像丁伍后来被当地百姓奉为青马将军,青马将军的神位比白马爷低,并且是白马都督的下属,所以起名为将军。但是百姓对于青马将军的信仰却十分的浓厚。
万佛寺斗战神佛像潮雲寺法王(斗战神佛)神像屈吴山民间神灵体系划分可以如下表所示:
四、民俗文化
除了春节外,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佛教浴佛节。建国前,红山法泉寺会举行盛大庙会,演戏礼佛,县城学生、群众及农民,前往逛会,游览屈吴山、法泉寺等风景。
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个人祭祀,庙会活动。其中个人祭祀主要是指祈愿、上香、还愿、祈福驱灾活动。
「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3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中,有长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天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皇家陵寝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明孝陵、显陵、沈阳福陵、昭陵、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就连以纯自然遗产列入名录的四川黄龙、九寨沟也都有古建筑,古建筑占了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五分之四以上。由此可见,古建筑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中之重要性。
古建筑是社会发展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都将不复存在,总之,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付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田永复编著.中国仿古建筑构造精讲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边精一著.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
[3]王其钧主编.中国建筑图解词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4]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砖雕石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5]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雕梁画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6]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装饰之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7]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户牖之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8]楼庆西著.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砖雕石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
[9]吴辛灵.甘肃靖远屈吴山地区民间宗教研究,.5.5
由于本人知识的局限性,编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谢意!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