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浙江杭州的孔庙与碑林石刻的历史

杭州的孔庙与碑林

——石刻的历史(下)

—作者:王旭烽—

杭州孔庙的祭孔功能是渐渐地萎缩了,但它珍存石经石碑的功效,却渐渐地显现出来。那里众多的石碑,可都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化,正等着您去阅读呢。

中国人刻碑记事的传统,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勒石纪功就开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历史与文化的沧海,常在石头上潮涨潮落,故向来为人们重视珍爱。

孔庙历来最足以自豪的,便是此间藏有一部南宋石经——石头版本的四书五经。石经在中国不少,但皇帝亲笔书写后勒石的,只有两部。一部是今天藏在西安碑林的唐玄宗书之《孝经》,一部便是宋高宗赵构及皇太后吴氏写的南宋石经。

说到这部石经,也真是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地多灾多难,历尽艰辛。从前皇家出身,何等显贵,尊立于太学之中,如金屋藏娇。然大树一倒,便身世飘零,那个挖了宋陵祖坟的番僧杨琏真伽,在从前的南宋皇城中造了镇南塔,要将石经搬去为塔基。后经人据理力争,才免全毁。年深日久,沦入荒莽,无人理会。龟趺螭首,十缺其半。直到明代,石经方与其他一些珍贵石刻一起移至孔庙,幸存至今。

十年浩劫结束之后,对孔庙有了重新认识,当然不是用它来再做新儒学的殿堂,而是作为古建筑的保存地。孔庙的大致轮廓都还在,空空的自然不妥,本来庙里就置放着石碑,用来扩建成碑林,可说是珠联璧合。就这样请出有关方面的专家,完善了孔庙原有的格局,这座杭州城里多年前的最高学府的基本轮廓就被勾勒了出来。大成殿经过修复,总面积达平方米,也是杭州现存不多见的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中的佼佼者。

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大成殿被修复,集碑石余方,又新建东碑廊,书法碑四合院和天文星象馆,请来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杭州碑林”四个大字。年,杭州碑林正式对外开放。

我去过几次碑林,一方面深深为杭州还有这样一块旁人不知的宝地而感慨,一方面也深感碑林当时的大门实在太过于隐蔽,不要说外地人,连杭州本地人,一般也找不到这个地方。直到吴山广场开发,杭州碑林也和吴山风景区配套了。

一个人在石头的树林中,能摘到什么样的精神果实呢?不妨捧出几枚来供君品尝。

一为“吴越国天文星象图”。它是由一整块的红色沙砾石制成的,长近5米,宽2米多,距今年了。这块石头,原来是盖在吴越国王钱元瓘之墓后室的顶部,年出土,有颗星座。这幅星象图可了不得,世界之最,可上吉尼斯纪录的。它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块天文星象刻石。国家文物部门看中了,一定要往北京调呢,杭州市舍不得,是咱们的镇馆之宝啊,好不容易才求得留下了。

一为贯休《十六应真像》。贯休这位高僧,是晚唐著名的和尚,曾在灵隐住,能书会画,最精释道中人物,人称梵相。他又会写诗,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王看了喜欢,要他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然后再接见他。贯休不肯,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孤鹤,何处不可飞耶?”便跑了。

碑林中的十六应真刻石,已经不是他的原刻,是根据原刻拓本翻刻的,但也有多年了。这16方石,一方刻一个罗汉。当年乾隆见了这些石头又批又改又题,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