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世人尊为圣贤。孔子的家乡在山东曲阜,孔子生前曾在曲阜讲学,后人也一直留在此地繁衍生息。因此,曲阜也被人们认为是儒家的圣地。
在曲阜,有孔府、孔庙、孔林三大历史文化遗迹,在这些地方,可以探寻源远流长的孔儒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三孔”也在不断扩张,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的孔林,还有令人惊叹的奇观。
孔林的面积大约有2平方公里,甚至比曲阜老城还要大。孔子及家人后代,就葬于孔林。孔林不在曲阜老城中,而是在曲阜城北1.5公里处。孔林,也被称为至圣林,最早是孔家的祖坟。
截至目前,仍然是我国存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宗族墓地。走过写着“万古长春”的石牌坊后,就可沿着石头大道走到孔林的门口。孔林的门口也是一个石牌坊,上书“至圣林”。
之所以是“孔林”,是因为孔林中有10万多株绿植,比得上植物园的规模。不过最开始时,孔林的名字是“孔陵”,意为孔氏的陵地。但是在古代,只有皇帝的坟墓才能被称为“陵”,所以后人为了不犯皇室忌讳,将孔陵改称“孔林”。
孔林中除了植物多,石碑文物也不少,这些文物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其陵墓群更是对中国墓葬制度,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孔林的风水也很好,此地依山傍水,非常符合古代风水中的“水之来者曰天门,水之去者曰地门。天门宜开,地门宜闭。”
孔子之所以葬于此处,和他的徒弟子贡有非常大的关系。当时子夏根据皇帝选择墓地的标准,为孔子找到了一块墓地,可却遭到子贡等的反对。原因是他认为孔子在思想范畴中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远比治理一国之隅的皇帝要大,皇帝的标准可不兴放在大思想家孔子的身上。
一众徒弟听了子贡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推举子贡为孔子选墓地,而子贡的选择就是如今孔林的所在地。孔子下葬后,三千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七十二贤人则多守三年,随后才各自散去。
孔子安葬于孔林的中心,他的坟墓像隆起的马背,被称为马鬣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由于非常尊崇孔子,所以给他的坟墓做了不少改造。汉朝时,孔子墓地立起了祠坛和神门;宋朝为孔林刻制石仪;元朝立碑建垣;明朝重制墓门、建牌坊。慢慢地,孔林成了现在的模样。
如此的孔子墓前的石碑上,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是明朝国子监学正黄养正所写,不过石碑却是汉朝时修建的,在唐朝时进行了改造。孔林中还有“携子抱孙”墓葬格局,因为孔子的儿孙也都葬于此处。孔子儿子孔鲤的墓在孔子墓的左后侧,孙子子思的墓在左前侧。
据说这样的墓葬格局也是子贡设计的,他希望老师能看着和保佑子孙后代个个成才。不过,孔林中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当中植被繁多,经常有鸟类光顾,却偏偏没有山东最常见的乌鸦。而另一边的孔庙,乌鸦却成了常客。
孔子和乌鸦间轶事很多,其中有一次,孔子外出游学见到一只死去的乌鸦,于是挖坑把它埋了。孔子的这个举动,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乌鸦,它们分分飞来为同伴哀悼。后来孔子遇到歹徒,就有一大群乌鸦飞来营救了他,这个故事被称为“孔圣人的三千乌鸦兵”。
因此有人传说,孔庙中那些乌鸦就是当年救下孔子的乌鸦兵,可是它们为什么不选择去自然环境更好的孔林呢?而且孔林不仅没有乌鸦,就是连蛇也消失不见。
经过专家的研究后发现,这和孔林的设计有关,孔林中的树木花草很多,但其中有一些是孔子徒弟从外地移植而来的奇花异草,包括侧柏和楷树。而这两种树会散发一股香味,不过这些香味却让乌鸦极其不适,因此乌鸦不喜欢到孔林里来。
这个说法是有佐证的,由于孔林西墙的一些古树遭到破坏,园林人员改为种植一些普通的植物。自那之后,孔林中渐渐出现乌鸦的身影。再说说孔林中为什么蛇虫也很少,那是因为古人建设孔林的时候在墓地周围有撒朱砂和硫磺的设计,蛇虫厌恶这些气味,自然就不会出现。说到底,这都是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