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尊贵的五姓七望,连皇族都没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魏国时,曾在国相公叔痤府上任中庶子,商鞅才气很高,公叔痤也不是不知,本有意提拔商鞅,可商鞅却不肯说出师从何人,最终商鞅在魏国并没有受到重用。

公元前年,秦献公之子嬴渠梁继位为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弱小的局面,因此求贤纳才,颁布“求贤令”,于是商鞅来到了秦国,与秦孝公侃侃而谈后获以重用,公元前年,秦国颁布了《恳草令》,该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等,秦国新的篇章也是从“商鞅变法”开始。

为什么要提到商鞅在魏、秦两国的差别?这就要讲到“士”阶层,现今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士”原本可能是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他们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发展至春秋战国时,百家齐放,“士”泛指知识分子,有学识之人。

后到汉朝时期,士人重士名,一旦成为名士,功利官位也就唾手可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奔去,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后,朝廷尤其看重一个人的家世出身,门阀士族因此占据显著地位,士族即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五姓七望”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的,指的是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在当时,连皇族都没资格迎娶“五姓家族”女子,有你的姓吗?

其一:李氏,分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陇西李氏,是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士族,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十世祖李弇,为前凉开国君主张轨所用后,开始明习儒学,家族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公元年,李弇之孙李暠成为西凉开国国君,为李氏首位国君。

李暠曾孙李冲是北魏名臣,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受封辅国大将军。因李冲位高权重,北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时,李氏得以与四姓并称为五姓,后来陇西李氏李渊开辟唐朝,李姓因此成为皇姓,此外陇西李氏到唐朝时已经出了10位宰相。

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分支,出自“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将武安君李牧,而赵郡李氏的一世祖是李牧之孙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李楷,李楷在西晋曾先后任司农丞、治书侍御史,此外赵郡李氏至唐朝时期中共有9人出任宰相。

其二:崔氏,分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

崔氏源自姜姓,因为受封崔邑,后世并以崔为姓,在西汉时期,崔氏后人崔仲牟定居在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东汉时安平县属博陵郡,崔氏也跻身为名门,“博陵崔氏”由此出现,其在唐朝有宰相15人。

崔氏后人崔业在西汉时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北魏时期清河崔氏略高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则出了14人。

值得一提的是,崔氏有“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的称号,唐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将博陵崔氏第二房出身的黄门侍郎崔民干列为天下第一门第,唐太宗看后很是不高兴,遂将皇室李姓排在第一,博陵崔民干降为第三,但是在百姓心中,清河、博陵二崔还是比李唐皇室要显贵。

其三:范阳卢氏

卢氏同样源自姜姓,因封地在卢邑,便以卢为姓,秦汉时期其后人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期涿县属范阳郡,“范阳卢氏”因此出现,有“北州冠族”之称,出了宰相8人,与二崔并称为“崔卢”。

卢氏族人享有名望比其他士族要提前不少,早在秦始皇时期,卢氏族人中便出了极负盛名的五经博士卢敖、天文博士卢生,后到东汉时期,范阳卢氏卢植成史上配享孔庙的28位大儒之一,卢氏从此播誉天下。

其四:荥阳郑氏

西汉时期,任大司农的郑当时定居在河南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晋时期开封县属荥阳郡,“荥阳郑氏”便由此出现,唐朝时出了宰相十人。

唐文宗李昂曾意欲将荥阳郑氏郑覃(时任宰相)的孙女许配给太子,但却被郑覃拒绝,郑覃则是想将孙女嫁给崔某,尽管崔某不过是九品芝麻官,但其背后的家族不容小觑,唐文宗得知后也是感叹:“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其五: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出自周朝王室,后人遂以王为姓,北魏孝文帝时,“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为四姓高门,唐朝时期位列七姓十家,共出宰相7人。

而从北魏以来,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五姓七望”并不屑于与其他姓氏为婚,使得盛唐时期的宰相薛元超也是感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