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9月28日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着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1400多名市民、中小学生组成的方阵齐声诵读《论语》经典,戊戌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举行,以纪念先贤诞辰2569年。
28日是中国先贤孔子诞辰日。当天上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驻华使节、孔氏后裔、海外孔子学院代表、儒学学者等组成的祭祀队伍统一佩戴黄色绶带,从孔庙外的神道上向孔庙缓缓行进。
9时许,护卫孔庙数百年的万仞宫墙大门缓缓打开。祭祀队伍沿中路缓步经万仞宫墙、棂星门行至圣时门,举行孔庙开庙仪式。由圣时门至璧水桥行进途中,站立两侧的古装礼生向祭祀队伍行揖礼。
祭祀队伍随后经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来到大成门前。主祭人员在此整理衣冠,待大成门启户仪式结束后,穿过这道门走至大成殿前就位。
9时30分许,祭孔大典正式开始。身着汉服的舞者,峨冠博带,手持羽和龠,在大成殿前跳起公祭乐舞,祭祀代表先后向孔子像敬献花篮。
“春秋之季,乐坏礼崩……天生仲尼,长夜启明……”敬献花篮完毕后,山东省政协主席付志方恭读祭文。最后,祭祀现场所有嘉宾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
据曲阜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曲阜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做了考证,对祭孔大典的名称、时间、场地、重要礼制、祭品祭器、乐舞祝文等加以严格规范,通过多方论证形成了《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标准》。
孔子第75代孙、孔府文物档案馆原馆长孔祥胜告诉记者,祭孔大典上表演的乐舞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集乐、歌、舞、礼为一体,形象阐释孔子学说中“礼”的含意。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曲阜尼山。史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他去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到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