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比主要相差在三方面。
一、与主公关系差距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才出山的,刘伯温是朱元璋邀请才去的。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份量的差别。刘备说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是如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朱元璋则对刘伯温以先生之规格对待。
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是唯一的,刘伯温对与朱元璋来说并非必不可少,是可以取代的,他手下谋臣不止一个。
正因为如此,刘备始终信任诸葛亮,陈寿将这种关系称为: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朱元璋一开始很信任刘伯温,但后来对其也进行猜忌,包括刘伯温向朱元璋述说自己服用胡惟庸派来的医生,病情加重,朱元璋也没有任何反应。
二、能力上的差距
诸葛亮是全才,他文可以舌战群儒,武可以指挥作战。刘备死后,蜀汉一片慌乱,最后全靠诸葛亮理顺内部,同时稳定蜀汉。蜀汉存续几十年,主要还是靠诸葛亮以及他选拔培养的费祎,蒋琬等人,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个人际交往的高手,像李严等人都受过他的处份。当诸葛亮死时,李严等人却痛哭。
再看刘伯温,独挡一面的机会很少,力揽狂澜的机会也没有,最多就是帮助朱元璋出谋,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最终是否力揽狂澜主要还是看朱元璋自己的决心。像诸葛亮这种救蜀汉于危难,以一己之力拉蜀汉出困境的事情刘伯温没有遇到过。
刘伯温说自己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与诸葛亮的明显差距。同时他的人际关系搞得不太好,与李善长这一派系如同水火。
还有一个更大差距就是诸葛亮死后可以保子孙平安,他的儿子诸葛瞻最终娶了刘禅的女儿,后还掌权蜀汉,这一点刘伯温与诸葛亮差太远了。
刘伯温死后不久,长子刘琏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次子刘璟狱中自缢。
三、民间地位的差距
诸葛亮有这么高的威望主要归功于二条路:
1、西晋王朝的吹捧开了一个好头。
司马炎曾经命令众人收集诸葛亮的文集,并且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司马懿也曾经称其为天下奇才。所以晋朝就给诸葛亮加封为武兴王,唐朝受封为武灵王、朱元璋时期将诸葛亮列为“帝王庙”从祀名臣37人之一,清朝雍正皇帝特旨以诸葛亮从祀孔庙。
2、《三国演义》的影响。
诸葛亮在上层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三国演义》的推广使得底层百姓对诸葛亮也是很认同。
再看刘伯温,刘伯温虽然是“明初诗文三大家”,我们小时候也经常听到关于刘伯温的民间故事,但是宣传刘伯温的书的影响力能与《三国演义》相比,这样的书有吗?应该是没有的。
另一方面王朝的推崇上的差距也很大,明朝以及清朝并没有对刘伯温像诸葛亮如此推崇。
结语
诸葛亮是全面型的人才,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人臣的极致,刘伯温更多以谋士的形象出现。至于为什么老有人将诸葛亮与刘伯温进行对比,主要原因大致是源于“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性质不同的人物。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表显然是靠后世王朝的宣传以及《三国演义》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