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待久了,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古迹的古都。满街的高楼大厦,遍地的矮楼小房,就是寻不见亭阁小院,看不到花木园林,曾经的商都哪去了?原来早已消失在岁月中。
我走遍全城,只发现2个古迹建筑,它们是郑州仅存的真古迹,藏在闹市中愈加弥足珍贵,而且相距近米,似乎许下了约定,共同守护着郑州的历史烟云。
郑州文庙—年前的古老文化
查了一番资料,才得知原来郑州文庙如此特殊,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仅次于曲阜孔庙,是中国第二老的文庙,这个资格足以让它名扬全国。
可它扬名立万了吗?没有的。如今的时代,文化性景点被忽略,更奈何一座几近年前的文庙呢。
郑州文庙饱经沧桑,几次遭遇火灾,又几次重新修葺,大起大落间早已看淡了世间。现在的建筑是年翻修的,再现了旧有文庙的模样,只是规模已大不如以前。
好在还有一些古迹可供缅怀,如大成殿便是清末时的建筑,气势巍峨,朱色大气,青色琉璃瓦覆盖其上,庄严肃穆。古代房屋用什么颜色琉璃瓦是有讲究的,按阴阳五行之说,青色主生长,故文庙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寓意学子们成长之地。
文庙前有一不大不小的广场,白天属于游人,夜间则属于周边市民。叔叔阿姨们在此欢声跳舞,小孩子们追逐打闹,百姓孕育出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服务百姓,这未尝不是一种轮回。
广场上的牌坊繁琐无比,上写匾额“道冠古今”,顶部斗拱层层叠叠,两侧绘有各式彩绘,凤鸟栖林、蛟龙升腾,剑客起舞等,色泽动人,华丽无比。
接着是一处白色状元桥,古时科举考生们都希望高中状元,因而修了这样一座桥。桥很矮,两侧是泮池,古代老师们上课,往往会在此讲授。
文庙最火的地方就是这里了,因为它充满了实用性,谁不想金榜题名,一朝被天下知呢?不信你看那泮池里,扔满了硬币,清澈的湖水承载着满满的心愿。
文庙的确是一个承载心愿的地方,每逢中高考时,考生家长们都会齐涌而进,上香礼拜,求一个许愿牌,挂在文庙墙上,也不管真假,只图落一个心安。
城隍庙--恢弘的明代建筑群
在中国,城隍庙的数量应是仅在寺庙之下了,几乎每个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一个熙熙攘攘的城隍庙。可悲的是,在现代商业的夹持下,城隍庙已丧失了庙会功能,进入了一个尴尬性阶段。
中国的庙宇中,似乎只有城隍庙祭拜的是真人,文庙的孔子早已成圣化仙,寺院和道观里也是各类菩萨和神仙,只有城隍庙,依旧将古时的人物拿来祭拜。
郑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供奉的英雄是纪信。这是位忠臣,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围荥阳,纪信为了解救主公,假装刘邦本人出城投降,最后被怒不可遏的项羽活活烧死。
世人只知汉朝的萧何韩信,却不知纪信的功绩,好在郑州人没忘,将他由荥阳请了过来。
现存城隍庙是清朝式的格局,山门、前殿、戏楼、寝宫依次排列,是郑州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这里鲜有游人,冷清得让人心疼,如今的年轻人都不逛城隍庙了,只有几个老人坐在庙里聊着家常,讲述着那些久远的时光。
松柏树亭亭耸立,苍翠清幽,偶有小鸟鸣叫,增添了几丝空灵。大殿前有十二生肖的塑像,呈卧姿态,憨态可掬,如此设计甚好,少了冷冰冰的庄严,多了接地气的亲近。
最壮观建筑,当属耸立中央的戏台,是清朝时的文物,也是城隍庙的镇庙之宝。
戏台高15米,底部为石台,上部为舞台,重檐悬山式屋顶霸气十足,通体彩绘华丽繁琐,画梁雕栋,凝重端庄,看起来气度不凡。舞台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
古时的戏曲用来警醒世人,如今的影视作品多是迎合受众,其中意味让人唏嘘不已。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郑州,该庆幸还能有这样的古迹,供我们缅怀古今。两个古迹仅一街之隔,都是没门票的,有时间可到此转一转,感受不一样的郑州。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一起感受壮美山河、领略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