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最大的石碑重65吨,用600民工4

孔庙奎文阁与大成门之间,也就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是十三碑亭所在的地方,这里汇集了历代碑刻数百通。

十三碑亭又名御碑亭,因其亭均为历代皇帝批准所建,又名御碑亭。御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

十三碑亭按照南八北五排列,内容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祭祀和整修庙宇的记录,包括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各种文字版本。十三碑亭不仅其内容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其建筑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如建筑学中的“钩心斗角”在这里就能找到标准的范本。

十三碑亭中有一块重量最大的石碑,乃是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庙碑》。这块石碑位于大成门东侧的亭子内,石碑重35吨,和赑屃水盘共65吨。碑文中康熙对孔子是大肆推崇,褒扬之意甚浓,而碑刻是有时任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奉敕敬书。

石碑是康熙大帝御制石碑,这石头均是采自北京西山(当时北京西山的石料是最适合作碑刻的),在北京刻好之后才运到曲阜孔庙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石碑是如何运过来的呢?

或许大家说了,这还不简单,别说只有65吨,哪怕吨也能运啊,这么说的肯定是没有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啊。那时可是康熙二十五年,既没有直通京城的大道,更没有现代的运输工具。

好在是我们的先辈修了一条京杭大运河,可以直通济宁。

西山采石刻字之后首先运到通州运河,后人考证这是用原始的滚木的方式运过来的。然后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皁保、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卞永式负责押运到了济宁,于是用两个月的时间,大船才把石碑运到了济宁。

石碑是御制石碑,济宁这边要按照迎接圣旨的方式迎接啊,一套仪式下来,可谓是热热闹闹,惊天动地。

各种仪式之后,这石碑应是滚木下了船。下船之后,这么重的石碑怎么运到曲阜可成了大问题,那时候的马车、牛车可是拉不动这么大的家伙啊,自运河码头到曲阜还有90华里的距离,用人肩扛手抬,得多少人才能抬得动啊,这可让负责运输的官员伤透了脑筋。

当时正是冬季,不知谁也是灵机一动,在征用了民工人,耕牛头后,泼水让路面结冰。当地的官员和衍圣公府的人,沿途该筑桥的筑桥,该修路的修路,该建造运输设备的建造设备,一切就绪,然后开始起运。

运输起来也是劳心费神,人,头牛,协调起来也不容易,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历时15天,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大石头从济宁硬硬给拉到了曲阜。15天才走了90华里,每天就走6里地,可见其运输的艰难了。

现在我们这孔庙看到这通石碑,只是感叹康熙大帝对孔子的尊崇,感叹它是孔庙0多通石碑中最重的一块,如果再遥想当时运输之艰难,或许会生出更多的惊叹了!

小贴士: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文

朕惟道原于天,弘之者圣。自庖牺氏观图画象,阐乾坤之秘,尧舜理析危微,厥中允机执,禹亲受其传,汤与文武周公递承其统,靡不奉若天道,建极缓猷,忧乎尚矣。孔子生周之季,韦布以老,非若伏羲尧舜之圣焉而帝,禹汤文武之圣焉而王,周公之圣焉而相也,岿然以师道作则,与及门贤哲喆,绍明绝业,教思所及,陶成万世,是伏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统,惟孔子继续而光大之矣。间尝诵习诗书之所删述,大易之所演击,春秋之所笔削,礼乐之所脩明。本末一贯,根柢万有。殆与覆载合其德,日月并其明,四时寒暑协其序焉。故曰仲尼之道,一天道也。朕敬法至圣,景仰宫墙,向往之诚,弗释寤寐。

岁甲子十月有一日月,时迈东鲁,躬诣曲阜,辰展修祀事,复谒圣墓。循抚松柏栝,仪型在望,僾乎至德之亲人也。朕忝作君,启牖下民。深惟夫子师道所建,百王治理备焉。舍是而图,郅隆易曷所依据哉。因勒文於石,彰朕尊崇圣教。以承天治民之意,击系以辞曰:遐哉三五,维辟之式。于皇尼山,师道允植。天畀木铎,觉彼群生。百行以正,六籍以明。贤迈唐虞,圣则河洛。绥和动来,文博礼约。凤衰虽叹,麟德感祥。性天峻极,伦教孔彰。学昌洙泗,统归素王。炎汉崇儒,少牢用享。厥后贤君,高山是仰。予怀至圣,涖彼东方。音嶶之云邈,道德弥光。鬱鬱郁郁塋茔林,峩峩祠殿。企慕安穷,羹墙如见。泰岱匪高,东海匪深。敬仰懿轨,终古式钦。

康熙二十五年春二月上丁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