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孔子去旅行之四十六泉林子在川上处

白癜风早期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615/4873214.html

泉林“子在川上处”

梅庆吉

泉林景区大门

《论语·子罕》有这样一章几乎是人人皆知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人会问孔子的这段话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其说不一,一说在曲阜尼山。尼山孔庙第一进院落的东南角有观川亭。另一说在泗水县泉林镇泉林群泉。

这里是泉的世界

说起泉,我还真跟泉有缘。听我妈讲,我家原来住在一个山沟里的山泉旁边,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后来我曾到那个泉边看过,泉还在,只是周边长满了野草。我家东面山上有许多沟,其中有一条沟就叫泉眼沟,因沟中有个泉眼而得名。我家的园田地就在那个沟里,所以我小的时候常到那个沟里去干活,渴了就喝一口泉里的水。长大后走南闯北,看过不少名泉,但像泉林泉群这样多、这样集中、这样旺盛的还是第一次,这真是一个泉的世界。

许多泉都有个美丽的名称

泉林泉群景区门口有一高大牌楼,4柱3间,中间檐下书“天下奇观泉林”,背面写的是“泗水渊源”。走过牌楼,就进入了泉水之“林”。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红石泉。据说泉水上涌,喷出红沙,袅袅上升,如霞如雾,蔚为奇观。我扶在泉边的栏杆上,仔细观察,未见红沙,倒是看到了水中长满了水草。旁有一碑,碑上刻诗一首:“红灯倒映红石泉,况有明月来青天。太白浩然意趣似,只恐傍人呼谪仙。”作者为明朝泗水知县张文渊。泉的围栏上也刻着古人写的诗。

有些名称跟济南的一样

在红石泉这前望,可见一巨碑立在前方,走近前方知碑上刻的是康熙御制《泉林记》。据记载,康熙南巡,曾两次驻陛于此,抑制不住对泉林的喜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围绕着《泉林记》碑周围有许多名泉,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而乾隆对此更是喜爱有加,先后曾9次在此下榻,并建有规模庞大的乾隆行宫。华丽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水光山色相映成趣,遗憾的是现在的乾隆行宫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距碑不远处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据说已有千年。树上拴满了红布条,在人们心目它俨然成了神。

水至清则无鱼

康熙御制碑处,是名泉最为集中的地方,左顾右盼,到处是泉,泉水涌动,水势极盛,清澈见底,汇成溪流,淙淙流动,茂密的水草随着水流摆动。据《泗水县志》载,在大约三公顷的土地上,百泉涌出,如星如云。这些泉或流出于石窦间,或隐现于沙土内,或为浅池,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涛潆洄,如流烟之作阵;涌腾吼怒,如翻雪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穷古至今,滔滔不绝,汇为巨流。泉水涌珠喷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随波飘荡,如绘如织。

泉水的品质极高

寒波所著《老残遗恨》在第24章对泗水泉林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有的泉水涌了出来,嗤嘟嗤嘟喷得好高,有的淅淅沥沥直往岩缝外渗,然后从岩顶上一颗颗滴落下来,那声响叮叮咚咚,格外清亮悦耳,是别处没法听到的。泉水七曲八弯,形成一道道的溪流,汇入到泗水中去。你若在那里漫步,只见泉连着溪,溪水又穿过泉,才过一溪,又是一溪,溪这头是泉,泉那头又是溪,别看涓涓细流,却凝聚成了一座座浅池深潭,清澈见底。”这话毫不夸张。站在泉边,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我仔细观看着流水,希望能看到游鱼,可一条也没看到,这大概就荀子所说的“水至清则无鱼”吧。

汇集成了很大的水池

这里的泉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数得清。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载:“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牛毛”二字绝非夸大其词,因泉太多,数也数不清,所以当地人干脆用一“林”字一“群”字加以概括之。

提起泉,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但济南之泉,就像总抹化妆品的美女,美则美矣,但已经远离了本来面目,哪里比得上泉林如清水芙蓉,天然本色。

近观泉水

在趵突泉之东,有一座小山,叫它是山实在是高看了它,严格说来也就是一个土包,但它却十分有名,那就是远近驰名的陪尾山。有人说此山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我查了一下《禹贡》,上面确实有陪尾山的记载:“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但此陪尾非彼陪尾也。文中所说的四座山,熊耳在河南卢氏县东、外方即中岳嵩山、桐柏在河南桐柏县东南,而陪尾则在湖北安陆。《汉书·地理志》载:“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倍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所说的“泗出陪尾”,才指的是这座山。

作者在玩水

山上有座凉亭,亭上有“观川亭”3字,柱上书有一副对联,右为“千年洙泗文章”,左为“万载泉源胜地”。显然是安反了,正确的应该是:“万载泉源胜地(左);千年洙泗文章(右)。”亭的背后立有一通石碑,碑的正面写着“子在川上处”5字。意在说明,这里就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地方。明嘉靖辛亥岁泗水县知县张祚在《始修泗水县志序》中说:“东有泗源,夫子有川上之叹。”

康熙皇帝御书《泉林记》

关于陪尾山和泉林,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也跟孔子有关。相传孔子一天带着弟子出游,见一群孩子正在追打一条小白蛇。孔子喝退孩子,将白蛇带回家养伤。伤养好后,孔子又带着它来到河边,准备放生。白蛇刚一进水,就挥爪向孔子告别说:“夫子救命之恩,来日定报!”孔子这才知道他救的是一条龙。老龙王见儿子回来万分高兴,得知为孔子所救,答应定当厚报。可当小白龙说起曲阜大旱,需要降雨时,龙王犯愁了,未经天帝允许降雨可是触犯天条的。小白龙见其父犹豫不绝,便偷偷点起水族,前往曲阜施雨。雨还未施,便被雷神赶上,将小白龙劈死,尸体落在曲阜以东60多里远的一座小山上。它虽然死了,可它仍然念念不忘曲阜的旱情及孔子恩德,便从许多石缝吐出水来,一道道泉水喷涌而出,形成了泉林群泉这一胜景。泉水汇聚在一起又曲折西行,流向曲阜。因与小白龙有了这段渊源,孔子便择日来到陪尾山观泉,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后来人们便在此立“子在川上处”碑以志纪念。

观泉亭

据说“子在川上处”5个字出自乾隆之手。碑阴亦书乾隆《至泉林二首再叠旧作韵》中的第一首。碑是后立的,但质量极差,前后字都已模糊不清,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这首诗:

泉林子在川上处,成诵髫龄记忆明。

五十望墙犹未入,东西归壑又逢晴。

门庭熟路无须问,轩榭前题有若迎。

胜地良辰扶翠辇,髙年憇赏足娱情。

乾隆一生酷爱写诗,且产量极高,据说他一生曾写了多首诗,相当于一部《全唐诗》。仅在泉林,他就写下了首之多。但其艺术水平真的不敢恭维,比如这首诗的第一句“泉林子在川上处”,就很无文采,我之所以选它用作标题,是因为这句话客观地叙述了孔子观川的地点。除此之外,乾隆还写过多首与孔子观川处有关的诗,如《近圣居》:“近圣人居若此甚,然而无有则亦无。子舆斯语俟神会,会者依稀程与朱。”又如《在川处》:“泛海犹然来往续,印心何异镜开奁。千秋川上徘徊者,谁解宣尼道体拈。”

“子在川上处”碑

除乾隆之外,用诗写泉林的大有人在,如南宋初年任济南知府的刘豫,他在《题泗泉》一诗中写道:“泗泉奇且怪,声势各喧豗。虎豹岩边去,蛟龙窟里来。洗钵僧常至,乘搓客未回。”诗中一口气就到了黑虎泉、豹(趵)突泉、潘波泉和洗钵泉。这里的名泉都有人吟咏。由于趵突泉的名气太大,所以写此泉的人很多。明朝诗人王文翰在《趵突泉》一诗中赞美说:“神物何年踏地灵,蹄涔忽动海天星。顿令麓下渀流急,看彻还思倚树听。”明朝弘治进士章拯《观泗泉》中的诗句“品推黑虎胜,合作玉虹流”,更对黑虎泉赞赏有加。王文翰写了许多泉林中的泉,比如他写潘波泉:“观泉奇处是潘波,无待风雨展穀罗。元自方壶斟得出,至文流出孔洙河。”比如他写洗钵泉:“一流空自相传钵,离垢出尘轻死活。常向泉心一洗之,辟谷绝饮忘饥渴。”比如他写珍珠泉:“渊底有珠泽自媚,明月夜光倘来寄。”比如他写清泉:“彻底分明净若油,波光混混老春秋。”比如他写涌珠泉:“龙斗沧溟破蚌胎,涣从水口涌珠来。不需横索鲛人价,智者能收百贝回。”这些诗,为泉林染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但其中最好的,当推朱老夫子的那首《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之来泉林,虽然与朱老夫子的季节不同,但景色一也,心情一也。

年7月17日第一稿

年5月24日第二稿

(本文由梅庆吉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