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内的匾额——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历代增修扩建,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大成殿——大成殿为孔庙之主殿,唐代称“文宣王殿”。“大成”乃因宋徽宗赵倩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重建大成殿,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
大成殿不仅殿宇宏大,装饰华丽,为全国孔庙之冠,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为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细。
大成殿内的莲花石柱础。
大成殿外栏杆石雕。
寝殿内的祭孔乐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领袖谭厚兰,率二百余人来到曲阜“破四旧”,冲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庙管理处的阻拦,进入孔庙驻扎,在当地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烂,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断,造成无可挽回的文物损失。
寝殿内的祭孔乐器的文物损失。
孔子神龛前的五供。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树东有明人杨光训“先师手植桧”被人视为孔子思想和孔子后裔兴衰的象征,倍受敬仰。至今约有年树龄,依然保存完好。
大成殿内方鼎。
古树与十三碑亭——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极具史料价值。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帝王豪门的尊孔祭祀、孔庙修建沿革发展的历史。
大成殿内的孔子像——孔子像塑于清代,毁于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塑。
大成殿内孔子像神龛及四配神龛——南宋咸淳三年至清末,孔庙大成殿内以颜回、曾参、孔伋、盂轲四人为配祀,称“四配”。颜回、孔伋坐东面西配祀。曾参、盂轲坐西面东配祀。
孔子像神龛前的祭器。
孔庙院内的历代碑刻。
孔林前的万古长春坊——这座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年),是曲阜现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孔子墓甬道石像生“甪端”——北宋宣和五年(年)刻立华表、文豹、甪端等神兽。
孔林享殿——明弘治十年(年)始建,明万历二十二年(年),清雍正九年(年)、年重建。殿内现存清帝弘历(乾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
孔子墓——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孔子墓前的新式香炉和拜台——文革时,砸毁包括孔子墓碑在内的历代石碑一千余座,捣毁孔庙,破坏孔府、孔林、刨平孔坟,挖开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坟),对其曝尸批判。
洙水桥坊——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
子思墓。
孔子墓前的甬道。
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
祭孔乐器。
孔庙圣迹殿内的“万世师表”碑刻——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万世师表》匾额是康熙去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所题写,后康熙根据大臣奏请将此题字制成匾额在全国各州府的孔庙大成殿内正中悬挂。
陋巷——颜回居于此。
启圣殿塑像——毁于文革。曲阜孔庙的启圣王殿是祭祀孔子之叔父梁紇,宋大中祥符元年追封其为齐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启圣王,明嘉靖元年改为启圣公。
曲阜城内的牌坊。
阙里坊——阙里坊,曲阜市孔庙东墙外阙里街,四柱三间式元代建筑。
碑亭。
棂星门——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
至圣林坊——建于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间重修。
转自:盛京摆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