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锅炉房供暖区域实现联网挨冻的亲们熬出头了回复1
●沈阳今冬多条街路弃融雪剂改纯机械除雪回复2
北镇庙内现存有从元代至清代石碑56通,是研究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古庙内很多建筑构件上都刻有“北镇庙”的字样,可见当初的构件都是“专门定制”的。
经过文物保护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辽宁北镇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荣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北镇市文物处处长于志刚在整理北镇庙修缮档案,工作人员对维修记录进行了详细登记。
为什么涂料里要加上三种动物的血?为什么一个古建构件的更换都需要特殊定制?为什么会有一块无字碑?
北镇庙,现存的唯一一座镇山的山神庙,始建于金代,明清两代加以重修和扩建,现存建筑保持着明清两代的风格。
相比北镇的医巫闾山、青岩寺等名胜,北镇庙声名不显,却一举成为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只有7个单体的北镇庙与庞大的曲阜孔庙、敦煌莫高窟并肩,成为文物保护的一个标尺性工程。那么,这个称号在文物保护者心血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如何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才是正确的呢?
维修发现大梁用的是废旧料
百年前的贪腐监工死得不冤
提到无字碑,人们想到的一定是女皇武则天。而在北镇庙的神马殿里同样竖立着一块无字碑,碑首和碑座是百年前的旧物,碑身则是几年前重新制作的。
“这块碑,原来是光绪年间奉命修缮北镇庙的马晓昌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用的。”北镇市文物处于志刚处长介绍说,“当时马晓昌带了名工兵用了三年时间才将已经破落的北镇庙修葺一新。”
根据史料记载,马晓昌开始还是很本分的,可是这里山高皇帝远,慢慢的,他就腐化变质了。为了贪污工程款,他擅自将原来的大殿七间改为五间、山门五间缩成三间,还克扣工兵饷银以中饱私囊。在北镇庙的修缮过程中,他命令工兵找了一块上等石料,就等工程竣工后给自己树碑立传了。可是没等刻上字去,他贪腐的事发了,被朝廷来人立斩于北镇庙的山门前。
对于这件事,于志刚原本是抱着怀疑态度,想不到在年进行神马殿的维修工程中,于志刚找到了马晓昌罪不可赦的直接证据。
“建筑光看外表很难发现问题,我们在对神马殿进行古建维修的时候,发现一些大殿内里的大梁之类的居然还有彩绘,明显当时建造大殿时就是用废料或是旧料对付上的。”于志刚说,更直接的证据就是,“许多檩子居然是杨木的,这种木料老百姓盖房子都不用。更何况北镇庙是皇家寺庙,必须得用松柏等木料才行。这个马晓昌死得不冤。”
当时找到无字碑时,碑身已经没了,只剩下碑座和碑首,“几十年前,北镇建烈士陵园,有人就说北镇庙正好有个没字的石碑,于是就把无字碑搬走了。”于志刚说,文物复建有个条件就是必须是原材料。为了重新竖起无字碑,他走了好多地方去寻找石料,最后在义县的一个山沟里找到了,“我拿着标本去省地矿院化验,结果是化学成分一致只有新旧之分。”
新的无字碑重新竖立起来,这里也成了廉政教育基地,无字碑是最好的教具。“做的坏事就是一百年后也会被后人发现,所以也提醒我们工程质量上绝对不能造假,工作一定要兢兢业业。”
历代皇帝游山须先来祭庙
古庙原址旁曾建乾隆行宫
现在的人们可能对北镇庙不太了解,但是在古代,北镇庙有着相当高的地位。我们都熟知五岳,其实神州版图中还有与五岳地位差不多的五镇山。中国古代,历代皇帝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活动,因此就把一些表示疆土或行政区划的名山封为“五岳”或“五镇”。元朝成宗大德二年,皇封今山东省临朐县内的沂山为“东镇”,今陕西省宝鸡县内的吴山为“西镇”,今浙江省绍兴市内的会稽山为“南镇”,今辽宁省北镇市内的医巫闾山为“北镇”,今山西省霍州市内的霍山为“中镇”。
“北镇庙属于皇家庙宇,老百姓是进不来的,当时守卫的都是御林军。”于志刚介绍说,北镇庙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医巫闾山隋代时期被封为“广宁公”,辽、金两代封被为“广宁王”,元代加封“贞德广宁王”,明初就直接封神了——“北镇医巫闾山之神”。老百姓想拜祭山神得到北镇庙之外的一座小庙去才行。
北镇自建成庙以来,历代皇帝都在这里设祭,祈求神灵保佑。皇帝或派官游闾山者都要先到北镇庙祭拜,故有先祭庙后游山之说。清代皇帝多次东巡途经广宁,留下了近百篇赞美医巫闾山的诗文颂句。仅北镇庙内,就有乾隆、道光的御制诗碑十六块。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多次亲临祭山,北镇庙的原址边上就有乾隆皇帝的行宫。
古建换根木头得是风干超10年的
柱子的漆里得加猪血狗血和鸡血
年1月,当时的北镇县文物保管所接管北镇庙,随后拆除了违章建筑,院内的垃圾就清理了多立方米。国家先后投资近百万元,陆续修复了北镇庙山门、大殿、寝宫及围墙。重新修建了石坊,年开始了对北镇庙全面的维修。
“只要维修开始,我们的同事都是5点半就开始上班,从来就没有过休息日。”于志刚说,“责任感是保护好文物的关键。一定不能嫌麻烦,一定要按照程序操作才行。”于志刚举了个例子,就是石灰,“袋装的石灰是不能用的,只能用生石灰,而且要处理一个月以上才能使用,不然用了之后,那么只有一小块没处理好的生石灰在风吹雨淋之下也能把瓦片拱起来,那样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文物古建要维修得好,选料是关键。”于志刚介绍说,给古建换一根木头,都必须是干燥十年以上的,而且必须是自然风干,这样才能保证日久也不会变形。
在于志刚眼里,所有的古建维修工作都是复杂而繁琐的。一根大殿的柱子,维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两个月。“一麻五灰的程序是必须的,就是先在木料上包一层麻,然后再抹上五层清灰才行。”
由于北镇庙是皇家庙宇,所以维修的规格更高,“我们维修柱子时,漆里面要加入猪血、狗血和鸡血,这都是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方法。”于志刚介绍说,这样做一是可以防腐,二就是“辟邪”。而且这样的漆涂上去颜色更鲜艳,寿命也更长。
“传统工艺很多都失传了”,在大殿里有着明代流传下来的壁画,绘的是明朝的32位开国元勋,岁月流逝,壁画也有些模糊和破损了,“这没有办法重绘,只能尽力保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给后人留一些东西。”于志刚有些无奈地说。
在浙江找到复建石牌坊的原料
请工匠雕刻就花了20万人工费
又是皇家专用,又是神仙居所,但北镇庙前高9.7米、宽14.2米的石牌坊看上去却有些破落相了。偌大的石牌坊居然不是一个颜色的,石柱是白色的,一些边角构建都是灰色的,差别十分明显。
对此,于志刚表示,文物保护不是照着样子重做一个就行,讲究“修旧如旧”,就是说能用的一定要用上。这个石牌坊就是旧物与复制石件结合的产物。虽然看着不是那么好看,但保证了文物的历史原样,有着那些整体复制品所不能代替的历史感。
这个明末清初时期的石牌坊在年时被大风吹倒了,20年后维修复建只找到了一部分能用的部件。“因为文物法规定复建文物建筑的原料必须一致,所以我们找遍了全国各地,最终在浙江天门山找到了相同的石料。”于志刚介绍说,石料都埋在地下三百米,“当时运输条件差,我们的一根石柱在铁路运输中颠簸折了,没办法又得重新买回来一件,光运回来就花了两个月。”
“石牌坊的维修是找了温岭的高级工匠来雕刻制作,石料费才两三万,人工费却花了20万。没办法,人家是专家,祖传的手艺,全国的石牌坊维修复建都得找他们出手。”于志刚表示,“文物保护维修和复建,必须遵循原型、原建筑、原材料、原工艺四项要求才行,不然就是对文物和历史的破坏。”
北镇庙PK掉上百竞争者
8年来忙维修没看过春晚
在游人眼中,北镇庙七个殿堂里很多地方都很陈旧,“这个不是想换新的就换新的,我们的标准是不损坏到三分之二不能更换。”文物古建是有独属记忆的,于志刚说这样才能保持历史原貌,是对历史文物的负责。
申请古建维修是个很繁琐的过程,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需要向北镇市、锦州市、辽宁省、国家文物局一层层地打报告申请。
北镇庙在文物保护上的特殊性就在于每个殿堂的瓦当、脊兽大小都不一样。“更换必须是相同原料、相同尺寸、相同颜色,所以我们没办法像买砖头一样大批订货,只能是订制。”于志刚说,“因为要保持原来的式样,维修期间,有时候我们只能订制一个琉璃制品。如果只是想对付,那一次性订一批货就可以了。”他们订制的配件完全都是手工制作,一个配件就需要两个月才能完工。
正是因为北镇市文保工作者的细致、辛勤工作,北镇庙成为了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国家文物局介绍说,文物保护工程是直接干预文物本体的工作,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大量珍贵遗产的安危。评选十佳工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评选树立文保工程质量的典范和正确保护理念的标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文物保护工程实践,并在专家评选中总结经验教训、强化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第二是向专家、向社会汇报文物维修保护成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判。第三是通过评选推介活动,推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文物保护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