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帝制沿袭千年,其中起到培根固本的作用的就是儒家思想,无论汉人朝代,还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如要延续朝代气运,其在位帝王必须遵循儒教,信奉孔子思想,并且群臣百官更视孔子为偶像,顶礼膜拜,所以孔孟思想和封建帝制王朝共同存在了几千年,相辅相成。但是儒家中的一些思想势必会与帝制集权有所冲突,就像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明朝皇帝朱元璋。
孔子为万世尊崇,尤其是读书人朱元璋早年家破人亡,生活艰苦,后出家为僧,但在以后的征战生涯中,朱元璋的思想文化却得到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儒家思想,更是有着浓厚的情结。时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乱,朱元璋的麾下有好多知识分子,像李善长、宋濂等,无形之中朱元璋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于是朱元璋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史书记载:“吴王(朱元璋)微时,日不知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浏览神解,手撰书檄,注射简峭,文士顾不及也。”并且朱元璋博闻强记,苦心孤诣,曾颇为自负地向他的手下炫耀:“朕本田家子,未尝从师指授,然读书成文,释然开悟,岂非天生圣天子耶!”
孟子开国之后,朱元璋遵循孔孟之道,用儒家思想重新建立统治秩序,尤其对孔子颇为尊崇,每年皇帝都亲自降香,拜祭孔子。曾告诫百官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下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尊成均,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并且自觉遵守孔子所制礼乐为圭臬(理解为根据)。可见朱元璋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之至。
孔庙但是要知道儒家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帝王巩固权力,也有许多与集权相悖的道理,因为集权不是私欲,若天一一人而治,其必须遵循一些规律,比如孟子所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朱元璋对孟子的一些思想都是认可的,但对于其他一些类似上述的民本思想则是极为反感。比如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类的话,朱元璋就会想到自己,很是高兴,但像“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及“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这类言语可谓是讨厌之至,由此也可联想到朱元璋对待臣下的关系,以及兴起大狱,屠杀大臣的举动。相传洪武五年,朱元璋读到《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感到背部如万点寒芒刺来,心生恐惧,忽然扔掉手中的书,怒吼道:“使此老在今日,宁能免耶!”
《四书》科举必考内容,孔孟更为天下师按照习惯,每当祭祀孔子的时候,孟子就要摆在旁边接受配享,后朱元璋下令将孟子像丢出殿外,如果群臣有反对者,直接杀死。但还有一些对舍生卫道,尊崇孟子的臣子进言,刑部尚书钱唐:“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后被朱元璋连射两箭,幸免于死。朱元璋也因此感动,下旨恢复孟子原来的配享。
朱元璋整肃四次,牵涉被处死3万余众后来朱元璋的权欲已经到达了顶点,对待孔子思想也想动摇,他曾下旨说祭拜孔子不用全国举行,仅孔子故乡举办即可。不料遭到群臣反对,又是钱唐率先上书道:“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接着,刑部侍郎程徐、国子监司业宋濂等都表示反对,朱元璋也不敢一意孤行,就只将宋濂贬为安远知县,其他人概不追究。于是朱元璋深深感受到孔孟思想感召力量的强大,自己一人若倒行逆施,势必丢掉人心。
宋濂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命学术权威,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对《孟子》一书进行编排,实则删除了其中妨碍其君权的一些内容。这一系列举措都预示着明朝政策的苛刻,以及君对臣的非人道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