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朝时的巴陵郡就是现在的岳阳,而滕子京也不止修了一个岳阳楼,之后又修建了岳阳文庙。文庙就是孔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岳阳文庙建筑规模的宏大和祭祀设施的齐全,闻名遐迩,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
年6月15日,岳阳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郭亮街学道岭岳阳二中校园内,与驰名中外的岳阳楼隔街相望。
年代: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年),历代均有维修。
面积:岳阳文庙建筑面积余平方米。
布局: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状元桥、泮池等。大成殿为清代重建,重檐歇山顶。殿内龛柱、柱础、明伏和枋为宋代遗物,年大修,年又开始对东西厢房进行维修,并恢复了乡贤祠和名宦祠。
泮池和状元桥
棂星门
大成门
月台
大成殿
建筑形制:
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前廊,占地平方米,高16米,重檐歇山顶。
大成殿的屋檐起翘,极具宋代建筑风格。大成殿的上檐置如意斗拱,下檐则出抱头梁承托,其尾角起翘,柱础在雕刻花生石础上加木鼓,金柱呈梭形,其彩画图案保持宋、明、清三代手法。
殿前月台为祭祀歌舞、行礼场所,台前设七级台阶,台阶中间有浮雕云龙的丹墀御路。大殿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列带前廊柱组成。前廊柱为方形石柱。外圈檐柱18根,其中东西山和后山檐柱12根为方形石柱,前檐柱6根为木柱,下置覆莲柱础。内圈为殿内8根楠木柱,径在58cm一76cm之间。大成殿外侧柱均用石材,系湖南地方建筑的一个特点。
殿身周边由24根石柱组成东、西、北三面墙内支柱和南面副阶檐柱,充分体现了江南建筑的风格和工艺特色。
现存上下层斗拱皆系宋以后维修所置。下层斗拱形式较为简单,重拱三踩,耍头做卷云状。因双步梁前端置于檐柱上,省去柱头科、转角科,在前檐平板枋上只设平身科,明间三攒,次间两攒,稍间、尽间各一攒。下层斗拱承重作用较小,檐部荷载大部由外出置于檐柱上的双步梁承接。二层拱较一层拱于外观上复杂许多,平身科、柱头科、角科均设。明、次间平身科各两攒,稍间各一攒;进深方向由南至北依次为:两攒、两攒、一攒。重拱七踩,耍头与撑头木外出向上又形成两层如意斗拱,外观交和如网,装饰作用突出,很具地方特点。
大成殿内16根横木,在石墩和大柱之间,垫有一个约30公分厚的鼓形横木,名叫木质,为古代建筑中所罕见。木质可以防潮,保证了大柱干燥不腐,完好无损。
大成殿许多构件不失在用材比例和作法上具显著的早期特征。将柱卷杀成梭状,是宋代大木构件艺术加工特点之一。殿中的8根楠木内柱中多有略呈梭形者,保留了宋法。内柱下端置八边鼓状柱础,伏莲纹饰,费工较少而在宋法中常见。一层明袱同下枋之间置大型如意撑拱,袱枋作琴面,这些都保留了早期作法。櫍(zhi),为柱与柱础间木垫。大成殿8根内柱与础之间均垫樟木鼓状柱櫍,柱櫍横纹放置,高20cm,径为72cm一86cm之间。
价值:
岳阳文庙整个建筑保持了宋代建筑的风貌,是江南至今保存宋式建筑特色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在早期遗构基础上经历代加修而出现的一些晚期手法,为大成殿的历史提供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信息,早晚不同做法的共存关系和彼此间的谐和性,以及构造处理同形象处理的完美结合,使大成殿成为广大南方地区十分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