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孔林,又被称为“至圣林”,是孔子以及他的后裔的家族墓地,和孔府、孔庙统称为“三孔”。孔林的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其中分布有10万余座坟冢。
而孔子的墓正好处于孔林的中部位置,经过历朝历代的维护和修缮,孔林中有着大量的地上文物,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墓葬制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因此孔林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山东孔林最令人们感到神奇的,就是它可以让乌鸦远避、蛇类不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
孔林
孔林作为我国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氏族墓地,可谓世所罕见。且因为孔林是中国的圣人——孔子的安息之地,很多游客去山东旅游时,都会去孔林走一走。
对比孔府和孔庙,孔林很幽深广阔,在进入孔林之前,需要先经过“万古长青”石牌坊,顺着石铺大道往前走,可是看到孔林的入口:一座庄严的,写着“至圣林”三个金字的牌楼。
进入孔林之后,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树木和其他植物。而从风水学上来讲,孔林所处的区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恰好符合古代“水之来者曰天门,水之去者曰地门,天门宜开,地门宜闭”的基本原则。
关于孔林选址,其实和一个叫子贡的人有关,他是孔子的弟子,在为孔子选择墓地时,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夏,依照为帝皇择墓葬地的标准,选定了一块墓地,但是这却遭到了子贡的反对。
因为子贡认为,帝王虽然能够治理国家,但他的影响力只能局限于一时,而夫子作为开创儒家学派的一代宗师,必定可以流芳百世,用选择帝皇墓的标准择址,根本称不上夫子的身份。
子贡说完自己的观点后,孔夫子的弟子以及七十二位贤人也觉得有理,于是将孔夫子的墓址选在了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城北的1.5千米处,也就是现在孔林的位置。
孔子入葬之后,他的弟子为夫子守孝三年,各自离去,七十二贤人为了感谢夫子对自己的教诲,又在孔林守墓三载,这才离开。他们重新入世后,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而儒教也就成了我国重要的“三教”之一。
孔夫子
这里插一些关于孔子的内容。孔夫子其实不仅对中国千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春秋末期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孔夫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后来的王朝对孔夫子更是尊崇,多次为他建庙立祠,给予封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受到了孔儒思想的熏陶,故而孔夫子本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祭祀他的庆典也一度成为和古代神祭级别同等的大祀。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所谓“祸福相倚”,孔子在政治方面的郁郁不得志,反而让他在教育方面有了颇高建树。
正是因为有孔子,中国古代的教育垄断被打破,很多资质优秀却没有经济实力求学的人,在孔子的教导下学有所成,出师后前往各地进行思想传播,延续了儒家学派的辉煌。
现如今儒学思想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亦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的功劳。
乌鸦远避、蛇类不侵
而孔子的长眠之地孔林,除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外,其“乌鸦远避、蛇类不侵”的特点也是吸引很多学者往来研究的重要原因。
毕竟孔林可以说是山东省最大的植物园,其中种植着各种珍奇树木、还有百余种奇花异草,但就是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竟然没有乌鸦的踪迹,蛇类更是从不曾有。
实在是称得上稀奇,这与曲阜孔庙常年有大片乌鸦栖息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后,很多人都忍不住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实在是令人叹服。在孔林中,孔子的墓地周围环绕着侧柏和楷树,这两种树木散发出来的气味,会让乌鸦感到不适,因而在孔林中,乌鸦基本上不会栖息。
与树木驱逐乌鸦的原理类似,在孔林中生长的奇花异草以及中药材,其所散发的味道也不为蛇类所喜。更别提孔子墓地的周围还曾发现了一些朱砂和硫磺,这些也都是驱蛇的常用品。
如此精巧的设计,大概也只有科技相对落后,依赖于大自然生存的古人才能想到了。同时这也说明古人对植物知识体系的建设,在春秋时期就很完善了,否则孔子的弟子也不会“各以四方奇木来植”。
小结
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很多奇迹,特别是在建筑方面,中国古人有很多奇思妙想。
在靠近山水自然的地方,古代劳动人民讲究“顺势而为”,所修建出来的房屋庙宇可谓是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而在城池之中,古代人民也有很多精巧构思,造出了暖房、冷室等,用以避寒纳凉。
至于墓地,作为先祖们的埋骨之所,更是有着“祖先崇拜”的后代们非常重视的存在。
也是因此中国有着非常详细的丧葬标准和规则,只不过在时间的流逝中,很多丧葬习俗都已经被简化,甚至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