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军参谋处参谋方知,回忆十二月二日常德城陷落前的最后时刻时说道,第五十七师余程万师长采取断然措施,令一七〇团团长柴意新率炮兵团所余二百余人突围,自己带一个收容整补的加强连与敌巷战。柴团长坚不服从命令,表示师长身系全师安危,应由自己坚守城池迎接师长率大军反攻。言毕,拔枪率部出战了。余师长只得带领少数官兵从南门乘隙突出,一百余人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方参谋把柴团长的番号记错了,柴是一六九团团长,一六九团主守常德城垣。
李风林是第七十四军炮兵团副官,他参与了突围的全过程,其所述与方参谋有不小的区别。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夜,漆黑如墨,天下着毛毛细雨。
这天下午,坚守了十来天的小西门、大西门防线也被突破了,常德城仅剩下兴街口的中央银行师部指挥所到笔架城一小块阵地。城内的每个人都明白,最后时刻即将来临。
深夜两点,师部来电,余师长在笔架城下的一间民房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炮兵团团长金定洲马上参加。金团长要李副官与之随行。
两人在墨黑的常德城里,沿着笔架城下的小路摸索前行。路过孔庙时,看到那里正在激战。
没一会,两人到达一间民房外,金团长进里屋开会,李副官在堂屋等候。
会开了大约半个小时,其间李副官听到一阵猛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哨兵过来说,孔庙失守了。李副官暗暗心惊,但什么也没说。这时长官们出来了,会议结束了。
余师长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几位团长。一群人匆匆出门,很快就消失在黑夜里。
金团长准备回炮兵指挥所。他说师部决定突围,他要把留在那里的人带出去。
“过不去了,”李副官说,“孔庙丢了。”
金团长犹豫了好一阵,才幽幽地说了一句,“那就跟着走吧。”
两个人加快脚步往南赶。南城墙边一片喧哗,惶恐不安的人影在来回窜动。大概是余师长一行过去的动静,惊动了城墙附近的人。人人都在想办法翻越城墙。
这个时候是不会有梯子出现的。
李副官没有迟疑,抠着墙缝、凸起咬牙攀上了城墙,接着就把金团长拉了上来。城墙外黑黢黢的,李副官先跳下去。他正准备站起来招呼金团长,没想到后者已顺着城墙溜了下来,而且恰好滑到他身后,把他撞了一个大跟头。
李副官急忙爬了起来,顾不得是否弄了一身污泥,就跟着金团长往河边猛跑。幸好他们动作过快,一艘小木船刚刚离岸。金团长一个跨步跳了上去,李副官则差了点运气,他跳进了水里,不过还好,他抓住了船帮。在他前面余师长的船正徐徐远去。
小木船没有划走。更多的人从岸上跳了下来抓住了船。水中的人纷纷往船上扑腾,无人成功。徒劳的努力却压得船失去重心,眼看就要侧翻。
船上一名长官,从架势上看,大概是小木船的主人,很生气。他旁边的一名卫士,早就按捺不住了,这时迅速抽出日本指挥刀朝船帮上砍过去。
有人好像被砍中了,大叫了一声,沉下去了。
有人在喊“我是师部军需”“我是师部副官”......但指挥刀还是劈开这些声音,势如破竹地砍了下来。
抓着船帮的手一只只松开了,有人哭,有人骂,哭的人和骂的人都在下沉。
刀眼看就要砍到李副官手上了。金团长一把握住卫士的手:“他是我带来的副官,让他上来吧。”卫士这才收起了指挥刀。
在水中冷透了的李副官在金团长连拖带拽的努力下,总算上了船。
船无桨,船上十几个人只能用木板划动,但幸而东北风强劲,脱离了水中人群的羁绊后,很快就疾行起来了。
沅水虽然宽阔,有了风的助力,航行不是难事。船很快就抵达河对岸的南站西侧。李副官和金团长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悉,他们沿着河州上的棉花地,走到花园坑,再走到裴家码头,此时天色熹微,不过此地日军退走,已没有多少可担心的了。
二人又赶了一段路,直到新甸驿,才在本部一位军需家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李副官上邮电所给驻在沅江官庄的团部打了个电话,下午团部就派来了十几匹马。李副官和金团长就一起回到了官庄驻地。
李风林最后说,配合五十七师作战的有军直属炮兵团炮兵三营及团辖高射机枪连,有近千人,包括自己、金团长及七个俘虏后逃回来的七个士兵,共九人活了下来,其他的就都牺牲了。
#新手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