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书院门里的些许光阴......
这是西安书院门入口处一面墙上的一句话,浓浓的文艺范儿。
那么,书院门里留下过你的光阴么?
我在书院门里确实留下了那么一些时光,二十年前在西安上学,那会儿周末节假日没事就喜欢来书院门逛一逛,感受一下古城的历史、文化氛围。离开西安也十多年了,但是每次来西安还是要抽空到书院门转一圈,装一装“文化人”(哈哈哈)。
很多人说书院门是西安最有文化,最文艺,最有艺术气息,也最能代表西安这座城市特色的地方,我是赞成这个说法的。书院门是西安城墙根下,南门内的一条街,历史悠久,里面既是商业街,也是文物遍地的旅游景点,外地游客想要了解西安,认识西安,那书院门就是必须要来的地方了。
这是早晨七八点钟的书院门,和我们印象中人头攒动的西安好像不太一样,看不到几个人,更没有游客,只有晨练的老人偶尔经过。这样的书院门你一定没见过,街道两边的字画店、文具店、文房四宝店、文玩店等等,都还没有开门迎客,古朴的老街格外安静,只有我一个“游客”在闲逛。
关中书院,一进入书院门就能看到,这条街因为有这座书院而得名书院门,关中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首,创办于明万历年间,明清两朝是西北地区的最高学府。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年),改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民国时期为陕西省师范学校,建国后为西安师范学院,后来又改为西安文理学院,现在是书院门最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
书院门斜对面一座精致老宅子,门口的铭牌刻着“西安于右任故居”,于右任是我国近代的风云人物,陕西三原县人,大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草书是近代书法家中公认最高的,民国时期曾任驻陕总司令,不过于右任最大的贡献还是在教育领域,曾参与筹备了现在的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
书院门一间看似普通的小房子,门前一对石雕拴马桩,一对石狮子,门两边的墙上镶着一对砖雕,廊檐的木雕同样精美雅致,一副对联既有文化,又是书法作品,这间商铺看不到丝毫“铜臭味儿”,只有满满的艺术范儿,砖雕、木雕、石雕、书法,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藏于一隅。
往书院门里面走,可以看到和城墙并行,相隔一条公路的大院子,有高大的砖砌围墙,就是西安碑林了,古时这里最早是西安孔庙,这面砖雕影壁很显眼,外墙上“孔庙”二字是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可以说,在书院门,随便一块砖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钢架支撑起来的这棵古老的槐树见证了孔庙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西安孔庙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搬迁到这里了,庙内保存着完整的古建筑群,和全国其它地方的孔庙形制基本相同,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等等,一样都不少,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令人目不暇接。
早晨还未开门的碑林博物馆,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孔庙和碑林是合而为一的,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年),以唐代碑刻为基础,珍藏了此后历朝历代四千多件碑石,其中最宝贵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唐代石经,碑林藏品跨越两千多年,荟萃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是中华文化之魂。碑林历来是书法爱好者的“朝圣地”,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热衷于书画的朋友一定要来书院门,来碑林看一看。
碑林旁边,城墙根下走过的一位准备晨练的老人,背影是不是像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有点穿越的感觉,头戴斗笠,肩挎布袋,扛着一条木棍,手拿“青龙偃月刀”,步履轻盈。老人是要出城,城墙外面沿护城河是环城公园,西安人休闲、健身的首选场所,老西安人都习惯沿着城墙晨练,在环城公园练练拳,耍一耍十八般兵器,或者跑步,这是城墙根下西安人的生活习惯。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