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当状元是所有文人的梦想。“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的风光暂且不表,能在高中当天昂首挺胸走上国子监中间的御道,那种骄傲的滋味怕是可以回味一世。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放在现在,就是清华北大加教育部的综合体,能作为古代官僚机构高层精英的后备军在国子监学习生活,也就算走上了人生巅峰的道路。
国子监并非想进就能进的地方,要读上这所大学很不容易,蒲松龄70多岁才当上贡生,踏上这个院落时已经白发苍然。辟雍大殿前的琉璃牌坊至今仍保存完好。这金色琉璃牌坊是北京城唯一一个不属于皇宫、不属于庙宇的金色牌坊,它是岁月流转中闪耀的不灭的知识之光。
“辟庸”在四水环抱下,宛如一块玉佩,建筑与景观的搭配非常有巧思,据说是梁思成第二喜欢的老北京建筑。国子监中的辟雍是现今仅存的古代辟雍,辟通碧,这里是当年皇帝讲学的地方,皇帝坐在里面,外面四周环水,听讲的人站在外面,要有专门的人往外传话,才能听到皇帝的金口玉言。
辟雍殿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年),大殿长、宽各米,面积约平方米。殿内下以金砖墁地,上为金龙合玺井口式天花顶,中间无柱抹角架梁,宽敞华贵。
室内是皇帝讲课的场所,金碧辉煌,设有皇帝的龙椅和龙书案。自清代康熙以后,每一位皇帝临位都要到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临雍”,以示朝廷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通往龙椅龙书案的木质台阶上雕刻有精致繁琐的龙饰,红黄相间,贵气十足,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如此多专属于皇家的权力之色。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古以来就相当发达。在“礼崩乐坏”之前,西周的璧雍曾是孔子心中的天堂圣殿,太学用汉朝文化把中国人凝聚成“汉”族,而国子监开创的科举,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考试制度。
国子监的几十块石碑上,刻着从元代到清代几万名进士的名字,可见当时人们对进士的尊敬。能走在国子监的路上,人生便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
左右两侧的诸多房子以前应是读书的地方,现在基本都开辟出来作为展厅,介绍当年读书和科举相关内容。当时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只考诗词歌赋,还有武举、政务和治国相关,已经比较接近现代公务员考试了,被录取后还有一段公务员的实习期。
国子监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圣地,几百年时光流转,这里孕育出无数名家轶事,累积成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许多临考的学子都会来国子监和旁边的孔庙转转拜拜,祈求考试成功。国子监中,古老的院墙里,似乎还回响着几朝几代的读书声。(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