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之孔庙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39.net/pf/a_4892467.html

北京孔庙又称“先师庙”、“宣圣庙”,是元、明、清三代国家举行祭孔典礼的场所。

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年),建成于大德十年(公元年),元大德十一年(年),立“加号诏书碑”,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宜王”,在孔庙大成殿内设圣位。

经过明、清两代的增建和修葺,形成现在的规制。

北京孔庙

孔庙平面图

孔庙占地多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孔庙西与国子监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

论语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开创的儒学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内容。

孔庙与学校合建一处是古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大成殿侧面

国子监与孔庙有两个通道互通,一是乾隆石经出口。

乾隆石经出口大门上方是莫言题写的“乾隆石经”匾,上图是出口正对着的大成殿侧面。

乾隆石经内容,可转看另一篇文章国子监乾隆石经十六方石碑

另一处则为持敬门。

持敬门是国子监与孔庙互通之门,意为从国子监进入孔庙祭祀孔子时要心怀崇敬之情。

先师门

北京孔庙大门于乾隆三十三年(年)重修后,由棂星门改称为先师门,大门上悬挂的“先师庙”匾额为乾隆皇帝御书。

先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门前立有琉璃牌坊及下马碑。

先师门至大成门为第一进院,是为祭祀仪式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场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

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西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进入博物馆的时候,个人走国子监门,出博物馆的时候依旧走国子监门,所以未能看到先师门正面。

大成门

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

大成门为黄瓦飞檐,重基石栏,中为螭陛,门阔五间,其上三出门,前后三出陛。因门内列二十四戟,也称“戟门”。

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院内青砖铺地,中间一条笔直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两旁为十一座清代碑亭。

甬道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甬道正中西侧还有一眼古井。

大成门外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前8世纪)的石鼓遗物刻制的。

进士题名碑

先师门和大成门东西两侧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通,刻有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其中,元朝3通、明朝77通、清朝通。

清朝所立进士题名碑包括正科碑,顺治九年(年)、十二年(年)两科满洲进士碑,乾隆四年(年)、十年(年)、十三年(年)、十六年(年)四科翻译进士碑。

碑上刻有进士姓名、次第与籍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者计人(含状元、榜眼、探花)。

砚水湖

这是一眼明代古井,据说当年水浅甘冽,相传文人如能饮一杯井中“圣水”就能文思如泉涌,以井水磨墨可使笔下生花,最终金榜题名。

由于这口井形似砚台,清乾隆皇帝特赐名为“砚水湖”。

御碑亭

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甬道两旁,有十一座清代御碑亭。

碑上内容主要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重大史实,也有修葺国子监孔庙以及皇帝祭孔的记事。

北京孔庙唯一一座明代御碑亭,明正统九年()立于大成殿前东北一侧,清乾隆时移至此处,因是前朝御碑,沿用绿色琉璃瓦为顶。

大成殿

大成门和大成殿同指孔子对中国古文化作了集大成之意。

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重檐庑殿顶,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年),后被毁,明永乐九年(年)重建。

大成殿台阶中间的御路石上浮雕有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

万历二十八年(年)改换青琉璃瓦顶,清乾隆二年(年)改为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年)殿堂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

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外的11块匾额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外的11块匾额

东西庑

大成殿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庑殿十九间,左右对称,布局完整。

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东西掖房及两库均为L形平面附属建筑,现为“大哉孔子展览”展厅。

崇圣祠

崇圣祠坐落在孔庙第三进院,建于明嘉靖九年(年),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以及先代,孔子五代先祖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的牌位曾供奉于此。

崇圣祠原名启圣祠,清雍正元年(年)改名崇圣祠,由南而北有崇圣门和享殿。清乾隆二年(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

孔庙崇圣祠与嘉靖皇帝孔庙崇圣祠与嘉靖皇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