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是镶嵌在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地处华士镇的西边,大约华西之名便由此而来。华西村出名比较早,在我求学年代就很闻名。20年前,当我还是“小兵张嘎”的时候,由于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条,加之正好顺路经过华西村,我便慕名前往,依稀记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江南小洋房和据说是“晴天遮太阳,雨天不用伞”的长廊,不过那次只是“浅尝辄止”,属于“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蜻蜓点水”。后来单位也组织过到华西村参观见学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未能成行。拂开20年的历史尘烟,当年苏南大地上那颗璀璨的明珠,又经过20年改革发展的洗礼,如今会是怎样一番辉煌的景象啊!
有缘终相会。时隔多年,因为单位的一项主题活动,我再次走进了传说中的“天下第一村”,并有幸聆听了“中国农民第一人”的传奇村书记吴仁宝的报告会。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那个“天下第一”的称呼,这让我觉得这个“处江湖之远”的“山寨”,“狂妄”得有些不真实。然而所见所闻之后,觉得这样的“狂妄”是有道理的。身临其境,方知所言不虚。
行进到村头,“天下第一村”的大字标识映入眼帘。街道整齐划一,楼房错落有致,山麓的别墅、湖泊与山体浑然一体。其名曰“村”,却完全没有村庄的影子,活脱脱一派现代化的“清明上河图”繁华和谐的“村级城市”景象。这哪里是农村,这是世外桃源,绝对的“鸟语花香的天堂”。
听村导游何苇介绍:“华西村兼并了周围几个村子,现在有五万多人口,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实行一分五统管理,村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康、中康、小康,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西村,提起他们的老书记,都跟咱们国人提起毛主席似的。
在何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浏览了华西的人文景观。首先,迎面一座雄伟高大的青石牌坊,原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所题的“华西公园”四个大字跃然于上。过了牌坊,一幅幅西游记壁画展现在眼前,介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比喻华西人白手起家,闯过一道道难关,使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山顶上,“万米长城”蜿蜒起伏、“天安门”巍峨耸立、索道满载欢声笑语、河面上几座“长江大桥”精致玲珑、路边游人如织……山上还有微缩的凯旋门、自由女神像、孔庙孟庙,头顶上还有盘旋的直升飞机。这哪里还有20年前的摸样,分明是旅游景点么!吴仁宝的“治村格言”“一年进一步”、“超时俱进”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难怪“红旗永远不倒!”原来他们从不囿于一种模式,从不陶醉于“一时之得”!难怪,吴仁宝“骂我不生气,夸奖不足喜,挫折不泄气”。“中央领导肯定,处之从容淡定”。
何导游来自贵州,具体哪市哪县记不得了,听其现身说法:她大学毕业考取了公务员,工作好好的,9年前的一次华西之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不顾家人劝阻,朋友劝说,毅然辞职来到华西当了“村民”,如今她年收入在10万以上,这还是比较少的“新新人类”收入,已购买10多万元、30多万元的一百平方米以上住房两套,其弟弟也买了一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去年“七一”还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呢!据说,华西村的别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式样越来越新颖,价值也越来越高。老年人大多数住一至三代别墅,年轻人住四至五代别墅。何导游告诉我们,别看这么多别墅,可老书记吴仁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所盖的老式平房里。吴仁宝说:“等华西村所有的老百姓都住进了别墅,我再住进去。”老书记的情怀令人敬仰。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为华西人骄傲,为华西村领路人吴仁宝骄傲,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有如此美丽的新农村骄傲!内心也深深感到,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华西村不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
说话间,我们来到一户小别墅门口,导游带我们“鱼贯而入”。从浓重的苏北口音中,听得出这位高大娘是个老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音。”我用土话跟她拉呱了几句,从她没有“台词”的朴实话语中可以感觉得出她说的是真话。高大娘的介绍颇有点传奇色彩:大概15年前,她的儿子从学校毕业在家闲着,在苏北上厕所还用报纸的年代,边上厕所边看报纸,偶尔看到了关于华西村的报道,随即回去跟高大娘商议,决定南下“淘金”。如今,她的儿子已经成了村里的“红人”,不仅是村党委宣传口子负责人,而且是广告宣传公司的总经理,年薪两百万。据高大娘说,她的一大家子75口人如今全在华西村落脚呢!高大娘所言不虚,华西村分管政法和旅游工作的党委徐副书记在午餐宴会上向于处长一行介绍:华西村不“排外”,敢用人,不搞论资排辈,而且不拘一格用人才,从吴仁宝推荐吴协恩来看,更体现了“用贤不避亲,用亲不避嫌”的共产党人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这需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无私过硬的底气。华西人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作用,有了人才,经济才能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才才有用武之地。西方个别媒体所诟病的“华西村现象”大概源出于此。但是,许多主流媒体和有识之士也对发祥于华西村的“苏南模式”大加称道。
随后我们参观了生态大棚,里面种植了各种水果蔬菜,最值得称奇的是大南瓜,个头真大,好似一个胖娃娃。有些嘴馋的、善于“保养”的美女同事还买了几捆小黄瓜,分发给大家品吃。里面还有一串串的番茄、小小的像贡丸一样的小桔子、从顶棚架子上垂挂下来的各种形状的葫芦,还有生菜,居然是种在柱子上的营养液里的!真是稀奇!
从大棚出来,黄瓜的清香尚在齿颊留香,我们一行又参观了华西村五十周年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和模型,纪录着“华西创业史”。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在金塔前的居民区,我默默诵读着老书记吴仁宝的名言。再向前走就是华西村的现代标志性建筑,高米,名列中国第八、世界第十五的61层“黄金酒店”。该大楼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和购物区。何导游的解释蛮有意思:大楼之所以高米,是因为北京最高的楼也是米,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然这种解释的“原创”是吴仁宝。站在最高层,只见一排排精致的欧式别墅,犹如一方方棋盘,有序地排列在华西四周的土地上,整齐划一,白墙红瓦,绿树掩映,真是人间仙境。如果不是亲临观光,我很难相信在我国的农村会有如此美的“人间天堂”。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华西村剧院民族宫。吴仁宝一口吴侬软语的江阴话,不得不让他的孙女在一边担任翻译工作。老书记的报告简明扼要,妙趣横生,富有哲理。从创业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偌大资产,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华西人万众一心,在以吴仁宝为首的党委领导下,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一般人难以承受和想象的。为什么农村的先进典型像大寨、大邱庄,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色,华西村却由穷到富、由小到大,一直呈强劲上升的势态。吴仁宝的总结是:坚定信仰,天时地利人和,不怕公有和私有,40年不换领导。上述几条促成了华西村“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然后我们观看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文艺表演,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戏剧、杂技和歌舞,讲述了农民们自己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
节目终了,当这位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农民第一人”、八十五高龄的老书记健步走上舞台,和我们握手、合影时,看上去是那样的谦恭诚恳,和蔼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哗哗哗……”,掌声猛烈响起,长时间响彻礼堂,所有人欢声笑语,兴奋异常,热烈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
在一阵嘹亮的《社会主义好》的广播歌声,我们结束了日程匆忙紧凑、却收益良多的华西之行。多年来,我一直想知道华西致富的奥秘所在,临行前,我也担心这只是一次观光旅游。但当我坐上依维柯返回的时候,我知道这趟没有白来:不仅拓阔了眼界,对华西的“致富经”也窥到了几分,这些东西不亲身去感受是无法知晓的。通过参观学习,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就一天的所闻所见,华西的确给我留下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印象,使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景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尤其是午餐宴会上,该村党委徐副书记的话很有道理:华西一大四小的5只铜钟和呈五角形的5个钟亭,象征着华西人心向党,一辈子跟党走的信念。这也是华西村“红旗不倒”的奥妙所在!我坚信,有党的正确领导,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我们就无往而不胜!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百姓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繁荣富强!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感悟。
感悟之一,华西村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负责人,有一个真正以民为本的领导班子。他们懂得政治经济,明白党中央政策的真正价值,并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所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后,华西村有能力去做更大的事了,而没有这种积累的地区则不具备这种能力。“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我忽发奇想,如果全国的老百姓都能来华西走走、玩玩那该多好哇!农村的基层干部都能来华西学学、看看,会不会再出几个“吴仁宝”呢?华西村始终坚持加强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这也是华西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感悟之二,华西村真正理解并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华西村的经济结构并不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并瞄准时机“上市”。他们非常注重能源循环利用,把污染降到最低,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使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实现协调和谐发展。可以说,华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受益者。
感悟之三,华西人崇尚实干苦干加巧干。华西人能过上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信有手机、行有好车、路有大道的幸福生活,与他们实干苦干加巧干分不开的。华西为什么能够如此美丽、富有、和谐?因为华西人敢想敢闯敢干,始终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引领发展;因为华西人实事求是,做到了“听领导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百姓的不走偏”。
感悟之四,华西村走的是集体致富之路,追求社会和谐最大化。他们不提倡过于拉大差距,不满足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因而华西没有个体户。追溯华西的成长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并非从来就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和很多地方相比,华西村的区位优势不算突出,也没有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在经济长跑中,它之所以能不断超越直至一路领先,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结果。“华西多样化、全方位的分配机制使华西达到了既没有‘亿万富翁’,也没有‘两手空空’,既保证了个人的勤劳富、节俭富,也保障了集体的共同富、长久富。”同时他们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运用法律手段和民主程序,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始终弘扬诚信文化,广泛调动村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规范有序、协调稳定、人心所向的社会局面。
“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这是伟大导师马克思说过。勤劳、勇敢、智慧的华西儿女沐浴着党的阳光,融入改革开放大潮,在短短几十年里,将一个小村庄建设成美丽富庶的家园,呈现一派亦工亦农亦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率先步入小康社会的“村级城市”。纵观发展历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们坚持发展决心不动摇,锐意创新,大胆改革,走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成功之路。坚持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论需要雄辩,而事实又胜于雄辩。”一个成功的现实案例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鲜活的、有说服力的教材,更为雄辩地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为我们建设美好未来提供百倍的信心和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定不辜负历史之重托,继续高扬理想的旗帜,脚踏实地,走向未来!(梁根华写于年7月,原作曾发表于《忠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