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介绍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前半部分是孔庙,后半部分由居中的碑林和分别位于东西的新旧石刻艺术馆组成,今天带大家看一下博物馆内最重要的碑林部分是怎样的闻名全国的。
西安碑林导览图沿着孔庙的甬道一直往北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一片层峦叠嶂中露出的一座写有碑林的亭子,仿佛一个世外桃源的入口,让人有点迫不及待想进去一探究竟。走近了可以看到亭子中有一块巨大的刻碑,作为西安碑林的门面迎客碑,其历史渊源自然极其深厚,此碑名为石台孝经碑,其上内容为《石台孝经》,《石台孝经》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高厘米,共4面,每面宽厘米。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方额、盖石、顶上等均做了非常艺术化的处理,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碑造型极富特色,称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碑,所以人们经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
此碑留下了两位帝王的四种字体,书法工整,字迹清新,秀美多姿,记录了唐时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千古爱情佳话拉开了序幕,这其中多多少少的曲折故事在咱们后世还是并不陌生多有耳闻的。
碑林入口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碑林部分由七个展室组成,每一个展室均展室不同特色的碑体。
其中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方,加上清代补刻的《孟子》,合称《十三经》。那么为什么要费时又费力地刻这么多碑呢,原因是唐代印刷术不发达,为了避免抄阅学习出现错误,专门刻石经作为范本,以供校对。
第一展室残破的碑石第一展室残破的碑石十三经周易周易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张旭、柳公权,每个人都如雷贯耳,当然咱认识他们,人家不认识咱。代表作品有表现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宝贵资料的《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从后世书法价值来看代表作有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每一部作品都是古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被后世之人视为珍宝,在今天更是有无数书法爱好者去探索模仿,小编当时看到这些名碑切切实实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还是非常激动的,不知道你是否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置身其中?
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碑刻底座第二展室碑刻第二展室碑刻第二展室碑刻第二展室碑石御史台精舍碑第三展室陈列的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有唐篆书《美原神泉诗序》,有汉隶书《曹全碑》,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尤其《曹全碑》小编那会是入门必学的字体,一直在拓印的书上临摹,相信当你触摸着这些字体的时候,即使玻璃覆盖着,仍然会给你一种别样的冲击吧,说不定会一下子灵感上来,手感火热得手书一番!
怀素草书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第三展室碑刻孔子庙堂碑熹平石经残石颜勤礼碑正在维护的碑刻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小编拍摄较多的是画作请欣赏。其中还有墙上挂着的正在出售的拓印作品。
第四展室画作达摩东渡刻石黄帝内经魁星点斗刻石松鹤图吴道子写意观音像王维画竹在售的碑刻拓片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其中的小篆《峄山刻石》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文字标准是现在每一位书法学习者入门必修的字体,线条瘦而不弱,飘逸灵动,典雅优美,观之赏心悦目。
第五展室碑刻宁静致远一笔虎一笔寿峄山刻石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复刻《淳化秘阁帖》的碑石,共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第六展室碑刻在一到七展室之间的墙壁处又有收集来的民间墓志收藏,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第二到第三展室之间墓志第二到第三展室之间墓志第三到第四展室之间墓志第五到第六展室之间墓志第五到第六展室之间墓志第五到第六展室之间墓志第五到第六展室之间墓志西安碑林历代以来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