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文庙

被北侧的文庙和凤鸣书院占据了大半面积的龙王庙街,商业建筑并不多,只有东面路口的几家店铺还算热闹。但在这条大街上有一处坐南朝北的二进院落,是榆次民国时期最早的同业公会——钱业公会的旧址。所谓“同业公会”,就是民国初年榆次的商会成立后,商人为了维护和增进同行业的公共利益并矫正弊端,按主营行业分类,根据不同的经营项目和内容成立的行业组织。

钱业公会旧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钱业公会旧址斜对面,就是和前文所写的凤鸣书院一墙之隔的榆次文庙。它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榆次城内古庙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由北宋咸平年间的榆次县令,在公元年主持修建的。此后历经金、元、明、清多个朝代的修葺扩建,至民国初年,整座建筑群的范围北至任家巷,南至龙王庙街,东至奎楼院,西至射圃。

榆次解放前,在县知名人士的倡议下建立的榆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被撤销,榆次县立初级中学以此为基础成立。后来榆次全境解放,县立初级中学在文庙后院重新成立。文庙两侧配殿中的七十二圣像,在中学将配殿设为教室的过程中被拆除,文庙西院外侧,也被开辟为中学的小型体育活动场。

后来随着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在北关成立,榆次县立初级中学被更名为“山西省榆次第二中学校”。原本以文庙棂星门为校门,在文庙厢房进行教学生活的榆次二中,开始兴建教室、教学办公大楼和图书实验大楼,并填坑造地建成了土操场,还修建了跑道。搬迁新址前,又在操场西侧面对花园路的地方开设了临时校门。

榆次二中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庙的整体格局和面貌,在榆次二中的建设中发生了变化。至榆次二中搬离,文庙开始修复,原有建筑只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和大成门留存了下来。如今,经过修复的文庙,占地面积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平方米。中轴线最南侧是近些年新建的影壁,与“道冠古今”牌坊相对。牌坊之后就是文庙的大门棂星门,两座过街牌坊分立在两侧,东为“钟灵”,西为“毓秀”,西侧牌坊下就是钱业公会旧址。

影壁(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冠古今”牌坊

“钟灵”牌坊

“毓秀”牌坊

棂星门是一座立在砖砌台基上的四柱三门的木牌楼,绿色琉璃瓦覆盖在三滴水歇山顶上,檐下层叠的斗拱使人眼花缭乱。其后是面积极小的半月形泮池,名为状元桥的小石桥横跨在池上。泮池两侧是斋宿和神厨,往北则是名宦祠和乡贤祠。文庙的正门就在两祠之间,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檐下有一竖匾上书“大成门”,两侧门柱挂有楹联,其上内容抄自曲阜孔庙大成门门柱的楹联,原是清雍正帝所撰写。

棂星门

大成门、泮池、状元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了大成门是一处宽阔的庭院,正面台基上坐落着文庙正殿大成殿。这是一间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大殿,上为重檐歇山顶,四周环有28根蟠龙石柱。殿内供奉有先师孔子的塑像,两侧是儒家代表人物“四哲”和“十二贤人”的塑像。

大成殿左右有廊庑,以北还有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附属建筑。从大殿往西经文庙西门即可进入凤鸣书院。

榆次文庙虽然留存下来的旧时建筑并不多,整体经过了修复与重建,但它作为县级文庙,能较为完整的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在漫长的千年岁月里,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威严老者,巍然立于书院的朗朗书声里。赴考学子在香火缭绕间,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祈愿。

大成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尊经阁(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