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古代的高等学府,如今高考的学子们

在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有一条与北二环平行的街道,这就是国子监街。国子监街清代名为“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国子监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太学”始于两汉时期,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年)初立国子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此时国子寺已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宋代时,在洛阳设西京国子监、在开封设东京国子监,并增辖武学。此时国子监的职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作为官学最高管理机构,二是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大型琉璃牌坊,这座牌坊和北海公园内的琉璃牌坊很相似,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这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下一共有三道门,中间的主门叫龙门,只有两个人可以走。一位是含着钻石汤勺出生的皇帝先生,另一位就是自己奋斗出人生辉煌的状元先生,由此可见古代状元的地位之高。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琉璃牌坊熠熠生辉。

在琉璃牌坊的北侧东边有一座彩色的小兽。这座小兽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子“鳌”。这座“鳌”兽设立在国子监也是有说法的,叫“独占鳌头”。来到国子监,一定要从头到尾把这座小兽摸一遍。而来此祈福的学子这个动作更是不容遗漏,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现如今的鳌首已通体光滑。如果你有机会过来一定要记得摸一下哦。

牌坊北面就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了,辟雍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与周围的环水组成一体,形如一块玉璧,是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事理念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古代“壁”与“辟”为通假字,这也正是辟雍名称的切实来历,辟雍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史料记载,辟雍落成翌年早春,乾隆皇帝就亲临辟雍,举行了盛大的“临雍讲学”典礼。“圜桥观听”的学生多达人,从内院一直到集贤门外两侧的街道都跪满了听讲的监生。如果您家有考生,不妨来此沾沾灵气。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国子街和国子监内的古槐很多,原来这也是大有说法的。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大学生)可以考中高官之意。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

博士厅,看到这个名称是不是很好奇,我这个博士真的很好奇。现在的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及其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的一种称呼。但博士这个称谓其实在设立国子学之初就有了,只是那时的博士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含义。古代博士是国子监掌管教学的官员,博士厅是负责管理教务的部门,也是博士办公的场所,换句话说博士厅相当于现在的教务处。

国子监的最北侧是彝伦堂,元代称为崇文阁,是学校藏书的地方,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明永乐年间重建后改称彝伦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临雍讲学,均在此设座,门上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书。彝伦堂前有一长方形的高台名为灵台,也称为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集会和上大课的地方。彝伦堂前方立有孔子雕像,记得第一次来国子监的时候孔子雕像四周还挂满了祈福的挂件。

在灵台前方的东侧有一个日晷,日晷又称为日规,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该日晷建于明代。在当今中国的两大顶尖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里都能见到日晷的身影。

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在东侧辟为《国子监原状陈列展》,里面详实地展出了清代国子监的历史风貌,通过展览可以详细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展览室中部的蜡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率性堂的场景,率性堂是国子监的高级班,有助教和学正两位老师,学生恭敬站立在老师身侧,向老师请教问题。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讲授有所质疑,为表示尊敬,学生要跪在老师面前提出疑问。

在快要离开国子监的时候我意外地遇到了一大批来此游学的孩子,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他们来自南方,一问之下才知这些学生来自扬州,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国子监接受国学启蒙,国子监受学生、家长的追捧由此可见一斑。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国子监,在门口更意外地遇到了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看他们听导游介绍的专注神情就知道他们对国子监很感兴趣,看来文化的传承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