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瓦爿墙,
寂寞在小巷。
一篇兰亭序,
俨然砖瓦样。
慈城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是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和旅游目的地。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慈城古县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等古建筑为标志,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共出进士人,素有“天下第一进士城”之誉;到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慈江。“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整个古城格局方正,纵横街巷平直规整,呈“井”字型交错,“一街一河双棋盘”备受专家赞赏,称之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
孔庙
慈城孔庙是目前浙东地区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学宫,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年。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孔庙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年,已有余年的历史。慈城历代为县治中心地,县衙历史悠久,她涵盖了我国古代基层政权机构政务文化要素,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及后代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校士馆
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15年(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冯岳彩绘台门
母亲的艺术展推出陈曹倩“中国女红馆”、陈夏生“中国结馆”、粘碧华“中国刺绣馆”、吴元新“蓝印花布馆”、“纺织馆”,以上主题艺术展馆涵盖了国际顶级华人艺术大师们的精心之作,游客在展馆里可亲手体验精湛的中国结、剪纸等手工艺。
清道观
慈城清道观历史悠久,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年至年重建,建筑质量及艺术皆达到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材料进行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清道观的重建没有停留在对传统道观的恢复和修缮,更着眼于对中国传统道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和展现,力图体现时代精神。清道观已从传统的道教敬神祀仙,道士斋戒礼仪、修身养性的场所,进化为新时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之所。
甲第世家
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15年(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位于慈城古县城西北隅,馆内设有“怀先堂”、“南轩”、“我们的大冯”等三大展区。“怀先堂”为冯骥才祖父和父亲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复原厅堂、卧室、书房场景,展示冯氏三代的生活信息。“南轩”展示慈溪冯氏历史渊源及启承祠世系家传等。“我们的大冯”展区主要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现出冯骥才先生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领域的成就,同时,反映出冯骥才先生与故乡慈城的浓浓深情。
冯俞宅
冯俞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体现了清初江南建筑的风格。“手工艺”是缔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中华手工艺涵盖食衣住行各方面,人们依循天时,就地取材,以精湛的手工做出朴素的实用物品,其中蕴含生活智慧及审美观念,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礼仪。古城、工艺、大师,值此炎炎酷暑,请来歇歇脚,沈淀一下纷扰忙碌的心绪吧。
民权路
慈城民权路南起东镇桥街街口,北至中华路,全长约米。民权路的北端是慈湖,其与竺巷东路交叉处向西是慈城孔庙,与莫家巷交叉处向西是莫驸马宅,与金家井弄交叉处向东是布政房、福字门头、甲第世家,与中华路交叉处向西是古县衙。民权路符卿第、邵氏坊、陈氏坊等古迹,现在的民权路已经成为古代市井商业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