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在火热的天气与聒噪的蝉鸣中,一批批人结束他们的学生时代迈入人海,也有一批批稚嫩的高中生迈入他们的大学生活,六月的夏天是高考季也是毕业季。结束一段段考试的他们,会有人放飞自己开始毕业旅行,会有人选择提升自己学习各种新技能,也会有人为了自己的工作东奔西走。
现代学生的毕业生活丰富多彩,而没有这毕业一说,在考完科举考试后又会做些什么呢?这就要从科举制度开始讲起了,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年间废除,在古代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高官、名士贵胄都是通过科举制度成就了自己。
科举制度下的考试有分为多种,在各个朝代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考生们都会从童生开始,有的成为秀才后会继续考成为举人、贡士,最后更优秀的成为进士,前三名分别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他们中了名次之后会怎么样呢,直接入朝为官么,当然也还是要有一段放松和庆祝的时间的。
拜谢仪式
人们通常会想到杜甫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或者戏文里的一句唱词“帽插宫花好新鲜呐”,的确他们在考完会有插花游街的活动,但不是考完立马就举行,在享受游街的无上光荣之前,首先不能忘了中了榜将来是要为谁做事,也不能忘了那些曾经对自己有提拔的名士们。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过堂朝谢”。从唐朝开始,在放榜之后,那些榜上有名的考生们就会自发地相约去拜见考官,因为一般他们都会将自己的主考官当做自己的老师,所以也算是拜师了。
在宋朝之前,主考官们还会带着学生们去各门宰相门前相访,再由这些高官们引荐给皇上,慢慢地这种行为带有结交朋党的嫌疑,会危害朝政,这种做法也就渐渐取消了。
他们开始统一拜谢皇恩,也被统一称作“天子门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天子脚下的人,一定是要为朝廷为皇上效力的,于是之前拜见宰相的“过堂”没有了,只剩下“朝谢”天子这一桩。
宴席与祝福
庄严的朝谢过后就是比较轻松的环节了,与今天高考完举办的谢师宴不同,为登科学子举办的宴席叫做“琼林宴”,在专门的地点琼林苑举办,属于皇家地界。主要内容也还是叩谢恩师,敬酒表谢。虽然比之前的朝谢要稍微轻松一些,但毕竟也是一项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学子们不敢掉以轻心。
但大体宴会氛围还是热闹和乐的,大家会让学子们题诗作诗,宋朝状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描写琼林宴盛况,各色旗帜招展,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圣上宴席结束后,还要进行一项仪式就是祭拜孔圣人。这也是体现我们礼仪之邦的一个重要表现,孔子作为万圣师表,在中国古代有着很高的地位,学而入仕的他们不得不好好祭拜孔子这一儒家学子的代表。
所以这项仪式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他们会换上最庄重的国服,在国子监的统一带领下,去往孔庙进行祭奠,而这也算是真正的毕业典礼了。
而这时候,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会给状元簪花还要敬酒,其余的进士们也会有专门的官员给他们簪花,这就是戏里唱的“帽插宫花”。簪花有点像今天给毕业大学生的拨穗仪式,完成这一项仪式后,才算完整地毕业了。
在祭拜完孔夫子后,还要去参拜魁星。魁星是中国古代一个星宿的名字,传说它掌管的是学生们写的文章,今天我们说考到第一名也被称为夺魁。所以高中后的学子们往往也会去拜拜魁星,感谢它保佑,也希望今后能一直保佑他们能写出好文章。
轻松时刻
结束完这些传统仪式后,就是这些学子们自己放松了。在考试时,他们会结识许多新的朋友,他们会相约为伴,游玩赏乐。这种做法有一种专门的名称叫做“期集”,与今天学生们毕业后举行毕业旅行非常相似。
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专门的“旅行团”,为这些有需要的学子们规划游玩之事,被称为“进士团”。主要项目除了聚餐外,还有打马球、组团游山玩水、赏花踏青等,内容丰富多彩。
聚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他们会进行最文雅风流的曲水流觞之宴,在觥筹交错中题诗吟文,好不自在热闹。而他们进行的这些活动因为热闹非凡,又意义特别,总会吸引一些达官显贵来参加。
而他们来参加的目的除了想结交一些将来可能是某位高官的人外,还有一些人是想来给自己招一门东门快婿。而这些活动的经费除了学子们自掏腰包外,往往也会由这些人赠予。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它也推动着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在千百年的历史行程中,科举制以其特有的法力导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洋溢着金榜题名的扬眉吐气;而“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却渗透了名落孙山的悲苦和绝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看重读的风气一直到今天都从来没有变过,这些毕业的科考者们在参加完这些各式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名次的会去自己该去的地方上任,名落孙山的也要去考虑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都算是开启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今后的路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