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很多种,这里主要指清代建筑。基座是古代建筑的三大部分(基座、屋体、屋顶)之一,具有承重、加固、保护房屋作用,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基座按外部样式可以分为须弥座和平素座两种。
结构
基座四个转角处各有一方角柱石(埋头石)。其高等于整个基座的高减去阶条石的高,其宽等于1.5柱径。基座面上四周铺满一圈阶条石,其宽1.4柱径,厚0.5柱径。土衬石是主要在地下的一个结构,但地面上也有一部分,土衬石高出地面1至2寸,外边比基座宽出2至3寸,称作“金边”。土衬石之上阶条石之下,为陡板石,也可以用砖代替。基座面上柱子的位置安放柱础(柱顶石),柱础高一柱径,长宽各为两个柱径,中间有一个突出的“古镜”,古镜高0.2柱径,直径为1.2柱径。
地面到台面设有踏跺(台阶),民居中的踏跺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垂带式踏跺,其长等于明间面阔,两边各有一条垂带,垂带宽1.4柱径,厚0.5柱径;另一种叫如意式踏跺,如意式踏跺每上一级比下一级前、左、右都少一级踏跺的宽度。在一些重要的宫殿、庙宇的须弥座上有一至多座踏跺,往往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为御路,上面雕有精美的图案。
从立面来看,须弥座比平素座造型更复杂,从上至下有十层,假设须弥座的总高分为五十一份,则每一层的
具体高度是:
一、上枋(高九份)
二、皮条线(高一份)
三、上枭(高六份)
四、皮条线(高一份)
五、束腰(高八份)
六、皮条线(高一份)
七、下枭(高六份)
八、皮条线(高一份)
九、下枋(高八份)
十、圭脚(高十份)
因须弥座台基较高,所以一般基座边缘装有栏杆。栏杆由望柱和栏板组成,望柱分柱身柱头两部分,柱头作云龙、龙凤、石榴等雕饰。栏杆由桪杖扶手、花叶净瓶、中枋、下枋和绦环板组成。
基座的作用
1、承托建筑物
2、防腐、防潮
3、弥补中国古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4、基座的高度代表着建筑物本身的等级以及其主人的阶层、身份和社会地位
普通基座
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高约数十公分。常用于小式建筑。
较高级基座
由砖或石建成,较普通基座要高,基座上还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
更高级基座
称为须弥座,有名金刚座,采用条石砌成,砖石上有凹凸的线脚和各种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的栏杆,常用于宫殿或寺院内主要殿堂等建筑。
最高级基座
由几个须弥座叠加而成,从而使建筑显得更为雄伟高大。常用于级别较高的建筑,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是中国古建筑中著名的三大殿之一。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举行殿试及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三大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三层须弥座基座上,显得高大、宏伟、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