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它赋予了城市形象的美好品质,而城市老街区则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其印证着城市的变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数月前《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年)》批复,对面积约13.5平方公里的西安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定,城区内北院门、三学街、七贤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同时得以划定。
13.5km的西安历史城区保护范围
在整体规划批复之后,《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于近期被官方规划部门公示,这也是首个确定的历史城区街区具体保护规划。
它从保护、展示、管理及环境整治的多方面展开细致的规划,将碑林展示方向扩展为整个街区,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分区的划定,提出了各片区高度、风貌等建设管控要求。
传承历史城区文脉
三学街的历史背景曾是当年大唐皇城太庙坐落之地。时至北宋改为祭祀孔子的文庙,明成化年间,西安府学、咸宁县学和长安县学相继落成,围绕文庙形成了“一庙三学”的官学中心,三学街因此得名。
西安孔庙照壁
总占地50.2公顷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首先将核心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作出明确划定。
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33.8公顷,东至开通巷以东陕西省黄金家属院界墙,西至南大街,南至西安城墙,北至东木头市、东厅门;建筑控制地带约16.4公顷,即核心范围以外区域,东至西号巷,西至南大街,南至西安城墙,北至东木头市街以北。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区划分布
这个四四方方的街区,与西安城墙相邻、永宁门相望,书院门、东木头市、安居巷、柏树林等数条大小街道纵横分布。此地集合着石刻文化、佛学文化、关学文化、儒学文化、城墙城根文化等诸多文化脉流。
据统计,街区范围内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历史建筑2处,并保存有众多传统风貌建筑。
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规划将其梳理成清单,共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从而开展着重保护。
三学街街区保护清单于右任故居
观察清单不难发现,除碑林、城墙、关中书院等熟知的历史建筑,还包括碑帖拓片、庙会、秦腔等民间风俗,以及高培支、于右任等历史人物,再次印证三学街的重要地位。
一核三轴两带,打造文化街区样板
由于遗迹分布不均,设施硬件陈旧,加之传统商业模式的固化,造成稀缺的旅游资源与周边环境极不匹配。此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是对如今被切割破坏的城市肌理开展修复、整合。
片区范围最终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为总体思路,空间上形成“一核、三轴、两带、六区”的格局分布。
街区空间格局规划
一核丨碑林展示核心;
三轴丨一庙三学碑林文化轴线、书院文化轴线、佛禅文化轴线;
两带丨南大街城市商业带、顺城巷休闲生活带;
六区丨碑林文化展示区、安居巷民国名人居住空间展示区、关中书院文化展示体验区、书院门文房商业展示区、卧龙山寺庙文化展示体验区、明清城区及顺城巷古城展示区。
作为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支撑项目,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秉承项目建设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保护修缮提升,留住城市核心文化街区。
关中书院
建筑措施方面,保护、修缮主要文物为主,片区内建筑多以改善更新及整治改造,待拆除部分仅存在于临近南大街、柏树林等主街地区,其后将以绿地广场、文化商业设施等形式展现。
交通规划上,不同于人、车混行的现状,书院门、长安学巷、咸宁学巷等列入步行街巷,禁止机动车通行;三学街、顺城巷、安居巷、下马陵、开通巷等为限时机动车道;东木头市、县仓巷更改为单行机动车道。
文物建筑规划措施图
街区范围交通规划图
街巷格局保护规划
此外,片区对建筑高度进行划定,南大街以西、东木头市以北及县仓巷以西建筑保持现有高度不变(12-24米),其余范围内高度基本控制在9米以内。
保护规划亦对地下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开展重新排布工作,使三学街、书院门街、柏树林街迎来新一轮的有机更新与品质提升。
三学街片区与西安城墙三学街范围高度控制规划
三学街改造时间节点披露
规划有了,下一步即是实施。公开信息显示,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进展为当前历史城区内三大街区中推进速度最快的。
去年8月,碑林区发布对三学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相关房屋征收通告,标志着三学街改造正式拉开。至今,片区征迁工作有序进行。
三学街现状(.2)
今年西安十项重点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学街”这一关键词被多次着重提及——实现新突破以保护历史风貌为主,对三学街柏树林街区实施“微改造”,打造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样板。片区改造时间节点上,计划全运会召开前完成。
在此之前,街区核心的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于年8月先期启动,将对博物馆北扩至东木头市,新建一座地下三层、地上两层的新馆,馆区面积增加近一倍。目前,北扩地块处于考古工作阶段。
碑林博物馆改扩建效果图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考古所各研究室的近40位学者对30余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汇报。其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北区工程遗址联合考古发掘情况披露。
勘探调查和发掘首次发现了明确的隋唐长安城皇城中的太庙类建筑基址,殿堂遗址规模宏大、瓦件厚重奢华,加上出土的黑、白墙皮等,凸显出宗庙建筑的重要;发掘出土的遗物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博物馆所在区域乃至西安古城区的历代居住演变情况,是研究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老建筑已经被风雨剥蚀,但仍然掩饰不了当年的气派和辉煌。
因而,西安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契机,在“古老”与“鲜活”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发掘和用好文化资源,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打造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区,彰显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