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定博物馆,到嘉定孔庙

印象中,知道嘉定,是从归有光而始的。做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大家,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堪称中国古文的巅峰之作。嘉定学堂,是和归有光密不可分的。

归有光是苏州太仓人,在昆山出生,死后也长眠于昆山。但是,归有光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嘉定度过的。

他是嘉定的女婿。明朝嘉靖时期,归有光在嘉定开堂讲学,盛名誉满江南,弟子更是遍布朝野内外。他讲学的地方,后来被叫做震川学堂。

特意问过当地人,震川学堂,现在还保留着。只是,在一个学校里面,外人根本进不去。

归有光,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在昆山,他陵寝旁的大道,就是震川路。

嘉定,原本是南宋皇帝宋宁宗的年号。以自己的年号赐地名的,除了嘉定,还有绍兴。宋宁宗嘉定十年,也就是公元年,南宋朝廷在这里设县。县名就是当时的年号,嘉定。

现在的嘉定,是上海的一个区,这里有中国最著名的上海赛车场,有中国最大最集中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这里,东邻昆山,北接太仓,堪称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中心。

嘉定有江南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孔庙。一个有文庙的地方,读书人的种子,必定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千百年来,从嘉定这块沃土上走出来的名人志士,璨若星河,数不胜数。

在超过摄氏35°的三伏天里,游走在嘉定的大街小巷,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呢?身为一个烟台人,对于江南炎热的恐惧,是不怒自威的。临近中午的时候,走在塔城路上,一度有几欲呼吸不畅的感觉了。

好吧,一大早,步行五公里,来到嘉定博物馆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迎接酷暑挑战的思想准备了。

在我走过的县级博物馆里,嘉定博物馆,绝对算得上是一流的。嘉博的馆藏文物,虽然不像宜兴诸城那样,有着脉络清晰的流传,但是,整个博物馆的布局,尤其是硬件系统,包括展品的布局,都堪称一流。小而精,精且全,全而不杂。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民国时期的政府大印,还有上世纪80年代,县政府的大牌子。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功能,正因为有这样的馆藏,才更加接地气。

超喜欢博物馆地下的特展区,一个上海本地的刺绣品牌,露香园顾绣,在这里做特展。如果不提前声明,你绝对不敢相信,你眼前的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居然是刺绣作品。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从嘉定博物馆出来,步行不到一公里,就到了法华塔。我也曾拜谒过很多的佛塔,四方塔,却只有南京高淳的保圣塔,和常熟方塔。身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四方塔之一,千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几度重修,法华塔做为嘉定的地标,从未改变过。

遗憾的是,做为文保管理者,理应懂得最基本的常识,佛塔,应该给朝圣者留出绕塔的路线。可惜,法华塔的管理者,没有这样的意识。

在嘉博的时候还在遗憾,做为从嘉定走出去的一代风云人物,顾维钧,以一己之力,证明了弱国也有外交的风云人物,理应在嘉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没想到,在法华塔的院内,有一座二层小楼,是专设的顾维钧陈列室。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居然陈列着大量和顾维钧有关的历史真迹。品种之全,之精,令人咋舌。只能说,顾维钧的后人,几乎把他所有的精品遗物,都捐献给了家乡的博物馆。

由法华塔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嘉定竹刻博物馆。嘉定竹刻,是中国历史的竹刻翘楚。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中,所收藏的竹刻作品,几乎都是来自于嘉定的竹刻艺术家的作品。

赖于气温的关系,在嘉定竹刻博物馆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竹子的偏爱,又怎能不对竹刻产生兴趣呢?原本,还想在这里淘一个竹杯,送给远方心心挂念的朋友。太热了,放弃了,算是逃也似地离开了。

步行五分钟,到达嘉定文庙的时候,一度,我都有点精神恍惚的预兆了。和朋友在网上调侃,就觉得吧,我自己的胳膊,皮肉都快烤熟了,撒一把孜然,就可以吃烧烤了。

据说,嘉定文庙,也就是嘉定孔庙,是江南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孔庙。这里是全国重点的文保,棂星门,泮池,孔子庙,孔庙应有的规制,这里大都完美地保存下来了。

孔庙的厢房,是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所在。陈列着各种和科举考试有关的资料,却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清末期间的榜单,完全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只是,全中国的统一考试,只录取个人,这难度,相当于当下中国所有的高考考生,只能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样。名落孙山者,何止成百万千万巨?

午后,为酷暑所累,真的熬不住了。原本计划的步行五公里回去,改成了两块钱的公交车代替。

上车之前,去车站对面的某个大超市,买了点日常用品。结账的时候告诉我,方便袋,两块钱一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吧,这年头,赚两块钱太难了,我还是自己拎着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