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名城曲阜市的东南部30公里处,有一座风光秀丽的群山竣岭,这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尼山。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尼山则因为曾经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诞生了一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历代君王、百姓尊称为“万世之表”、“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而名扬四海,誉满全球。如果这座山没有诞生孔子,那谁又能知道呢?
今天我们想谈论的是为何孔子会出生在山洞里呢?孔子的出生有哪些神秘之处呢?一起来看。
根据史料记载还原,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父亲,他早先娶鲁国贵族施氏为妻,生下九个女儿而无男孩,后又娶一妻生一男孩,名叫孟皮,字为伯尼,因脚部有先天残疾,而不能接班继位。叔梁纥自叹命运不佳,到60多岁己是晚年时节,再到尼山东侧的颜母庄村向颜家求婚。当时颜家有三个女儿,年芳只有17岁的三女儿颜征在却欣然同意,嫁给了叔梁纥。
相传颜征在与叔梁纥结合之后不久,便怀有身孕,叔梁纥望子心切,夫妻二人天天去尼丘山前祈祷,企望早生贵子。一天,两人又到尼山祈祷,突然,空中出现一只麒麟缓缓而下,吐掉口衔玉帛,正好落在叔梁纥手中,而麒麟却又入云中飘然而去。叔梁纥手捧玉帛定神一看,只见上面写有:“奎星下凡,振兴于周。”他朝天上一看,乌云密布,二龙盘旋。那云间有一仙翁说道:“天感生圣人,故降以和乐。”顿时上空响起了祥和动人的音乐之声。
正在此时,颜征在说道:“要是咱周围的枣刺朝下不扎人就好了。”话音刚落,附近的枣刺果然全部朝下长了。从此以后,孔子出生地的野草便成为红草坡,生长茂盛,这里的枣刺也都是往下生长,直至今日仍是如此。随后,一只凤凰落在了颜征在身边,几分钟后就飞走了,凤凰飞走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并在尼山的一个山洞里生下了孔子。
孔子出生以后,夫妇俩一看虽然是个男孩,可是长相却奇丑,顶如反盂,中低周高,面有七露,鼻露孔,嘴露齿,双眼露眸,双耳露轮。颜母和叔梁纥看到孔子这副模样,连声叹息,直嫌孩子太丑陋,便把孔子丢弃在红草坡边的24棵柏树下。
当他们夫妻二人走后,从山上下来一只母虎,将孔子衔入山洞之中,并为他哺乳喂养,精心看护。由于洞内热不透风,当孔子闷热难耐之时,却从远处飞来一只老鹰停在洞口,张开翅膀,为孔子扇风纳凉。这就是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孔子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丽传说。尼山夫子洞也从此成为闻名世界的风水宝地。
自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便设孔庙;两汉以后,孔子的思想越来越受统治者的重视,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建和扩建。在孔子死后的多年间,大陆各地兴建数以千计的孔庙,孔子受到帝王格外的推崇和尊敬,儒者也无不以瞻仰孔子圣容为荣。但是,孔庙让人看到的孔子俨然是“神”,而不是人,在夫子洞中,孔子就只是一个平民,与百姓的距离更接近,孔子思想可能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由于孔子出生在这里,历朝历代累积建造了尼山完整的孔庙建筑群。整个古朴的建筑群就位于尼山主峰东麓山腰的苍松翠柏之中。随着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广为传播,影响日益深远,孔子也逐渐得到历代朝廷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敬重。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历代朝廷官吏对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孔庙,也在进行不断的扩建和修缮。
从唐、宋、元、明、清,历经两千多年的苍桑岁月,虽然朝廷几经更迭变换,历经无数兵灾战乱,尼山孔庙也曾经有过兴衰起伏,可是历代当权朝廷官吏都始终对尼山孔庙的兴建和保护情有独钟,关爱倍至,不断加以扩建完善。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代皇帝都亲拨专款,对尼山孔庙予以整修,因此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气势。
尼山孔庙建筑群依山势地形而建,占地余亩。前后、左右、上下,共分九组院落,殿、堂、虎、门等81间,周绕红垣,高低有差,错落有致,古柏老桧,蓊郁葱葱。庙内外有元代以来石碑十数幢。
值得一提的是,尼山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名曰“大成门”的门东南悬崖处,建有一座四角凉亭,亭内悬竖匾一方,上书金字“观川亭”。相传是孔子当年曾在此观看五川汇流之处。《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闻名于世的名言正是孔子在此发出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光阴如流水,不分昼夜的流逝着,感叹人生的苦短。年,元朝皇帝在此专门建立观川亭,以示纪念。从此,前来参拜孔子圣人的游客,都争相站立于亭上,居高临下,观览滔滔五川之汇流,领略孔子思想之境界,感受光阴流逝的意境,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了这么多,观澜了这么多风景和建筑群,总之都跟孔子及其身世有关,说白了,这一切都是由于孔子才被人们所铭记和发扬光大的。如果没有孔子,没有孔子伟大思想的远播,估计到现在还是一片荒山和几条黑水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