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张贷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一件他认为不可思议的事:他去曲阜拜谒孔庙,发现一座阁楼的匾上写着: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
梁祝同窗三载,居然是在山东读的书?见多识广张贷见到这一幕时的反应是“骇异之”。
鉴于读书是梁祝传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自宋代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好多“梁祝读书处”,看来这人造古迹不是只有二十一世纪才有。有些地方的官员干脆亲自出马,搬出各种当地“传说”,为人造古迹鼓与呼。
例如明代宜兴知县谷兰宗在《祝英台近词并序》中说,阳羡(宜兴古名)的善权禅寺相传为祝英台她家,还有个叫碧鲜岩的地方,就是梁山伯祝英台读书的地方。现如今,宜兴政府果然就在善卷洞跟前修了个“祝英台读书处”,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
除了读书处,梁祝的墓也是各地重点争夺的名胜。目前在各地地方志中记载的梁祝墓就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和江都、山东嘉祥、河北河间、安徽舒城,甚至还有甘肃清水。
由此可见,梁祝的故事魅力太大,以至于各地群众都以他们死在当地为荣。
梁祝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东晋,但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手史料都是宋以后的记载,不过其中包含了很多间接的史料。
宋人张津《乾道四明图经》中记载:“《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信息很重要,因为《十道四蕃志》的作者梁载言是唐中宗时代的人,可见这个故事起码在唐朝就已经流传了。
宁波的梁祝文化公园清人翟灏《通俗编》有“梁山伯访友”的条目,引用晚唐张读《宣室志》的一则史料:“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闻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
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推想出这个故事的原始面貌:一个聪慧的女子假扮成为男学生到学校去读书。不久她爱上了一个男同学,又不肯说明自己是女子。她的父母不明白她的意思,把她另许了别人。及至她的男同学知道了她是女子,想要与她结婚,可是已经晚了。因此她们两人都抑郁而死。
这个故事已经和今天流行的梁祝故事大体差不多了,缺的只是化蝶的浪漫。
杭州万松书院,最有代表性的梁祝读书处自宋以后,凡是到过江浙的人,尤其是在宁波、宜兴、上虞、会稽各地做过事的人,差不多都有关于梁祝故事的记忆。无论是传记和诗歌,大都是把故事渲染扩大,并添上些神话,比如“化蝶”什么的,甚至还有人说梁山伯在晋安帝时显灵,帮助太尉刘裕讨贼,因此被封为“义忠神圣王”。
随着故事的演变和发展,梁祝生时的读书处和死后的墓穴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在各地出现了。所谓的“名胜古迹”,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