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讲授新一轮中国诗歌史课程。叶先生从《诗经》讲起,至李贺结束,用一学期时间系统地讲述了先秦至唐朝诗歌史。课程结束,先生便退休,可称叶先生在UBC的收官之作。
近日,这份尘封多年的课程录音被陆续整理出来。《草地》周刊征得叶嘉莹先生授权,开设“迦陵课堂”专栏,刊发全部课程精要,每期一课,本次推送为第十四课,讲述李白的身世与不受拘束的天才,以及他既求仕也求隐的人生追求。
首发:7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原标题《“仙而人者”李太白——一个天才作家的出现》
作者: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林栋整理
张海涛审校
叶嘉莹为大学生做讲座。新华社资料图片现在是真的有一个天才作家出现了。李白确实是一个天才,而天才也有不同类型。李白的类型,我以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不羁”。“羁”字右边从“马”,左边是“革”,是皮带,上面是古代的网罗,代表网。所以“羁”字是马身上的一种约束,就是马的头上和身上用皮带绑起来,让它去驾车。所以李白天才的类型是不羁,好像一匹野马不肯被绑起来,不受约束。可是不管如何,他毕竟生活在人世之中。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叫贺知章,也是唐朝很有名的诗人,做官做得很高,文学也很好。李白把他的诗拿给贺知章看,贺知章看了以后,就说“子,谪仙人也”。“子”是“你”的意思,“谪”是被贬降,就是说他从天上被赶出来而降在人间,所以是“谪仙人”。李白是从天上被贬降到人间的一位仙人,本来不属于人间。
中国诗歌史上的两位“仙才”
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之中,有两个人被认为有“仙才”,一个是李白,还有一个是宋朝的苏东坡,人们称他为“坡仙”。他的诗写得好,词写得好,字也写得好。历史记载说他有“逸怀浩气”,“逸”是离开尘世、与众不同的,是超出的,说苏东坡有超出一般人的怀抱,说他的精神是那么浩然那么辽阔那么高远。说苏东坡的诗歌,都是“天风海雨”,是天上刮的没有约束的天风,是大海上没有边际的海雨。人家赞美苏东坡是如此。虽然苏东坡好像也是不受世间约束的,但我以为,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都是人跟仙的结合,分别在哪里呢?李太白是生来的、不服约束的天才,不幸被贬降到人间,所以人间给他的都是痛苦,都是约束,都是失望,因为他本来不属于这个人世,是从天上被降下来的,所以是“仙而人者”。他所遭遇的都是挫折,他所有的都是痛苦,他觉得好像被大网网罗住了,可是他不甘心被网罗,所以他要挣扎,他要脱离。而李白是天才,他的挣扎表现为一种腾跃的挣扎,他的力量是一种飞腾跳跃。他是不属于人间的天才,生活在罪恶、约束、痛苦的人世之中,拼命要挣扎出去,他一生都表现的是这种痛苦。苏东坡呢,是“人而仙者”,苏东坡是一个人,然而他带有几分仙气,所以他在挫折痛苦之中仍然是挫折痛苦的,可是因为他带有几分仙气,所以从痛苦之中很容易就解脱出去。
由汉白玉雕成的苏轼(右)和李白(左)像。新华社记者孙恕摄北宋两个词人,晏殊跟欧阳修,都是受了晚唐五代时候另外一个词人冯延巳的影响,所以他们三个人有相似之处,可是这三个人虽然相似,但实实在在是不同的。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培养我们比较细致、比较敏锐的分辨和鉴赏的能力。怎么样分辨、鉴赏诗的好坏,就要从它精微细致的地方来看。外表上很相似,但实在是不同的。你在文学里边要养成这种辨别能力。不但如此,在做人方面,你同样应该辨别出很精微、很细致的不同在哪里。
我们趁这个机会给王维做一个结束,我以为王维很不幸的一件事,就是留下了一封信《与魏居士书》。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人。这个姓魏的居士是谁,没有人考证出来。他真正是一个居士、一个隐者。你要知道,安禄山的伪朝廷也要找一些有名望的人出来工作,所以要任命这个姓魏的居士,可他不接受。他是居士,王维也是居士,所以他们就请王维写一封信,劝魏居士出来做官。你为什么在家里修行做居士,而拒绝了安禄山伪朝廷的官职?你可以做官同时也做居士,王维就是很好的榜样嘛,所以就让王维给他写一封信。从外表来看,王维对佛家有一种觉悟。他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外表,所以他在《与魏居士书》中说,嵇康不受世俗的约束,跟你受世俗的约束,没有区别。可是什么是世俗的约束?嵇康也写过一封信,是写给他的朋友山涛的。嵇康在信里说自己为什么不能受世俗的约束,是因为世俗“千变百伎,在人目前”。他说的是官场。中国有一本小说叫《官场现形记》,还有一本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讽刺社会的。他们可以睁着眼睛把白说成黑,把黑说成白,他们可以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怎么能忍受跟他们相处,而且他们逼得你,如果不跟他们这样做的话,你就不能够在官场上混下去。所以嵇康说他不愿意受这种世俗的约束。可是王维说,你受这个约束和不受约束是没有分别的,换句话说,你出卖自己跟不出卖自己也是没有分别的。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这种哲学不分黑白不辨是非,所以你忍心看他们做伤天害理、贪赃枉法的事情,牺牲老百姓的性命,你能够不跟他们斗争吗?你怎么能够说,因为我超然了,得道了,所以对跟错差不多,黑跟白差不多,你跟他们同流合污和不同流合污差不多,你怎么能这样说?陶渊明不肯卑躬屈节拜见来视察的督邮,不肯逢迎这个做官的上司,所以陶渊明就辞官不做了。王维说,陶渊明的选择是不聪明的,他如果当时逢迎了督邮,那么他坐享多少俸禄?他不需要劳动,不需要耕田,没有饥寒交迫的痛苦。可是你自己劳动,哪怕荒年收获不到粮食去乞食,跟在官场上出卖自己的灵魂是不同的。王维说,与其乞食,不如当初就去做官。这话是不对的。而且对于权贵都不肯得罪,一句正直的话都不肯说,保全了自己,拿着俸禄,就是我们讲《诗经》时举过的一首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如果真是品德好的人,就不会坐在那里白白地吃饭。这很容易蒙混,大家以为这就是超然、解脱,但其实不是。
苏东坡是高一个层次的人,他有他超脱的地方,可是他的超脱是对自己的艰难困苦取一个超然的态度。苏东坡晚年被贬官到海南,没有房子住,也是饥寒交迫。可是他不在乎,我只要看到宇宙万物,只要看到人民,我还是很快乐的。是说对于自己的艰难困苦,你可以超脱出来,不是说对那些贪赃枉法的事情视而不见。苏东坡对于自己的艰难困苦是超脱了,但是只要把他召回朝廷,给他一个官职,他仍然不苟且,不同流合污,所以被贬官贬了那么多次,变法的新党在位的时候,他看到不对的要批评,等旧党执政了,有不对的他又批评。这是苏东坡,应该正直的时候我持守我的正直,我的超然不是说不辨是非,自命超脱。苏东坡之所以是“人而仙者”,他能够从自己的艰难困苦之中,抱有超然的观点,这是完全不同的修养。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李白与杜甫:真正的天才,应该是互相欣赏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李太白。李太白怎么会是“仙而人者”呢?我以为,杜甫写过一首诗,很能代表李太白的一生,所以在我的《迦陵论诗丛稿》里边,有这么一篇短文,题目是《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那么多诗人,那么多作品,可是你一直读下来,你就不得不承认,这里边最有光彩最有天才的两个作家,是李白跟杜甫。如果你把这两个诗人从唐朝诗歌的历史里拿出去,你就会发现,唐诗的光芒马上就暗淡下来。我们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因为有李白跟杜甫,所以唐朝的诗坛有千古的光芒,这是英雄造时势。李白跟杜甫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因为他们生于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中国诗歌的演进,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诗,经过诗的格律化,到唐朝,古体诗已经有这么长久的历史,这么丰富的作品,而新兴的近体诗在李白、杜甫手里慢慢开始成熟起来,所以他有这么丰富的继承,这是一个旧传统跟新创造结合起来的时代。另外我们可以说,在空间上,经过南北朝那么长久的分裂,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来到中原以后,学习了中国文化,南方婉约柔美的风格跟北方飞扬健举的风格都结合起来了,所以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唐朝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何况,唐朝的时候科举取士,而科举是考这些诗赋的,所以一方面是你才情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你生活的出路。现在很多同学为什么不学古典诗词了?因为没有出路,学了之后没办法维持生活啊。而唐朝为什么诗歌这么兴盛,不但是你的才情兴趣,而且跟你将来仕宦的出路结合在一起,所以唐诗当然发达兴盛了。
可是,虽然生在集大成的时代,但你自己有集大成的才能吗?那么多诗人都生活在唐朝集大成的时代,但是只有李白跟杜甫是最为光芒夺目、最有天才的诗人。而且,我还以为,中国古人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所以文人相轻,看到同行就嫉妒,老想把别人贬低,凡是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大家。真正的天才不需要跟别人比较,你有你自己所有的东西。真正的天才,应该是互相欣赏的。你这种不同凡俗的天才,只有另外一种不同凡俗的天才,才能够欣赏。五四时代很有名的诗人闻一多写过一篇文章,他说唐朝李白跟杜甫的相遇,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件大事,就好像太阳跟月亮在天空之中相逢。我们应该敲三通锣、打三通鼓来庆祝。
所以杜甫对于李白,那真是非常倾倒,非常欣赏的。李白也写过几首送杜甫的诗,也写得感情深厚,可是比较起来,杜甫送李白的诗更多,而且感情更热烈更诚挚,为什么呢?因为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相见是在天宝三载,那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且一度入为翰林,做“翰林待诏”。可是李白后来辞官而去,就在这个时候,他跟杜甫相见了。而那时的杜甫,还没有任何的成绩,诗也没有那么出名,而且从来没有入朝为官,连进士也没有考中过,那些倾动千古的好诗,都没有写出来。所以比较起来,李白虽然对杜甫不错,但是没有那么倾倒。倾倒者,就是说甘心在他面前拜服。杜甫对李白有这样的感情,李白对杜甫还没有。就在这个时候,杜甫写了一首赠李白的诗,这是一首非常短的诗,只有四句。可是杜甫真是对于李白做了一个速写,而且把他的特色完全掌握住了。就在这么短的一首绝句小诗里,杜甫把李白的天才,李白的诗歌,李白的生活,李白的痛苦,各种特色都写出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那么他这首诗怎么说呢?
陕西本土经典秦腔戏曲《杜甫》。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杜甫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我们先说第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我说过你欣赏一首诗,要对这首诗的文字有相当敏锐的感受,有细微的分辨,对于它内容的情意有非常敏锐、细微、深入的体会。而且你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的诗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秋来相顾尚飘蓬”,“秋来”是跟“飘蓬”结合的,什么是“秋来”,什么是“飘蓬”?我们讲悲秋的传统,说“秋士易感”,从草木摇落感慨到美人迟暮,美人迟暮不是说一个女子的容颜的迟暮,从《离骚》开始,草木摇落跟美人迟暮的结合,是说你生命已经到衰老跟死亡了,陈子昂写“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是生命落空无成的悲哀。你说你没有遇见过,你可以一直保留梦想,如果有一天皇帝欣赏了我,我一定可以建立一番功业。可是现在呢?李太白有没有得到知遇?李太白得到了,他遇见了玄宗,玄宗欣赏了他。我现在讲到“遇”,就为了讲李白“遇”之中的“不遇”,他表面上是得遇,事实上是不遇。
李白的家世与思想
李太白之所以有与一般人不同的不受约束的天才,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同的成长环境。对于他的平生有很多传说。第一就是籍贯。李太白到底是哪里人呢?他的家世是如何的呢?历史上有记载说,李太白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中国的西域,说李白四岁的时候才回到中国来。他回来是住在四川青莲乡,说那是李太白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历史记载说他的父亲,在西域的时候不姓李,回到中国以后,“指天枝而复姓”,恢复他的姓。天枝是一个植物,一个树枝,什么树枝?李树。说他们本来姓李,在胡地生活的时候,没有用这个姓氏,等李太白四岁,他父亲回到中国来,才恢复了姓李。而且他父亲的名字也很奇怪,叫做“客”,“客居”的意思。
所以李白的家世、籍贯一直是一个疑问,很多人都在考证,近代很有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李白可能是胡人。有一个人叫做胡怀琛,他认为李白的祖先是汉人,可是被落入胡地。胡怀琛曾经引证《西游记》里面的记载说,胡域有一些汉民族居住。有人说,李白的祖上是因罪逃到西域的碎叶条支的;有人说是流放到碎叶条支的,可是有人考证了,说隋唐之际到唐朝早期,碎叶条支不在中国版图之内,如果你流放一个人,你只能把他流放到自己国家的版图之内。所以大家对于李白的籍贯一直有很多的争执,而李白后来自己说是“陇西李氏”。陇西在甘肃,这是李家的一个郡望。我们讲王维,说他是太原人,太原是王氏的郡望。王维的母亲姓崔,是博陵人,博陵是姓崔的郡望。陇西是姓李的郡望,所以李白说他是陇西的李氏。后来说是跟唐朝的皇室同宗,至于是不是真的,这个不可考。台湾有学者猜测,你要知道在唐朝初年,发生过很严重的政治斗争,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前把当时的太子建成和另外一个王子元吉都杀死了。所以有人猜测李白说不定是建成、元吉的后代,那时候逃到西域,一直到李太白四岁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李白的祖先可能是武后时代因罪逃入胡地的。
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李白小时候所受的家庭教育,不是像一般中原的家庭,从小就读孔子的书,遵守礼法。他不是受这个教育出来的,所以李太白有一篇文章说他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五岁的时候不是只读孔子的书,不是只读四书五经,他五岁时读过“六甲”。“六甲”是道术的书,讲占算、方术。“十岁观百家”,十岁把百家的书都看了。他后面还说“十五好剑术”,他是真的懂得剑术,所以他少年时代仗剑出游,一年之内散金三十万。他家里在他少年时代应该是相当富有的,有人猜想说李白的父亲,可能是来往胡地跟中原的一个商人。所以李白小时候受到这样一种教育,他天生就是不受拘束的性格。那么你说李太白完全没有接受儒家的思想?李太白当然接受儒家的思想,凡是中国的读书人,四书五经是必读的书,所以李白在读六甲、观百家、好剑术的同时,当然读了儒家的书。
观众在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文创作品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张端摄他对于儒家,我以为,是有正反两种看法。李白有两句诗说:“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他说能够挽回天下败坏衰乱的人一定是豪圣,就是说特别的天才的特别的能力,才能成就这样的大事。他说,一天到晚摇头摆脑一点也不切实用的俗儒,不能真正挽救这个时代。从这个诗句来看,他对于儒家好像有讥笑,有轻视。可是你要知道,李太白常常自比的一个人是谁?是孔子。他说:“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说我也希望能够像圣人孔子一样,一生能留下什么东西,有所树立。“希圣如有立”,孔子曾经整理过《春秋》,《春秋》整理到哪里停止了呢?整理到鲁国的哀公十六年,这一年鲁哀公去打猎,“获麟”,抓到了一只麒麟。中国人认为麒麟是祥瑞的象征,麒麟出现是要天下天平的。可是你要知道,天下一直都是大乱,从来没有太平,没有麒麟出现。今天竟然有麒麟出现了,没有人看见过麒麟,人们都不认识,就把这麒麟给杀死了。孔子知道了,说因为麒麟出现的时间不对、地点不对,虽然上天这么难得给你降下麒麟,没有人认识,给杀死了。所以孔子整理《春秋》写到这里就停止了。李太白说,我希望能够像圣人一样有所树立,“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所以儒家有他拘狭的一面,这是李白所讥笑的俗儒。而李白是一个天才,天才不甘于生命的落空,所以他要追求不朽。而儒家救世济民的理想,对于不朽的追求,这对于李白的志意就是相合之处。所以他对于儒家不是完全的否定,还是有肯定的一面。
李白既求仕也求隐
我们前面说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欣赏,李太白来到宫中的时候,唐玄宗是“降辇步迎”,从皇帝所坐的车上下来,亲自走向前去迎接李太白。当接到李太白以后,皇帝是“七宝床赐食”,给他最珍贵的座位,请李太白饮宴,而且“御手调羹”,就是皇帝亲自给他盛汤。这一段记载,见于李阳冰为李白诗集所写的序文。当李太白死了以后,李阳冰是最早的一个人,编辑了李太白诗集。李阳冰曾经在安徽当涂当县令。李阳冰姓李,李太白也姓李,所以李太白认李阳冰为他的族叔。
当李白跟杜甫相见的时候,他已经是被唐玄宗亲自召见过,那真是名满天下,位极人臣,一般人如果得到这样的机会,就应该占据一个高位置,安享富贵了。李太白居然辞职不做,“请放还山”。
我们讲过,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什么时候动呢?只有真正伟大的天才才能认识另一个伟大的天才。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上说,有诗人的境界,有常人的境界。他说“诗人之境界,唯诗人能感之”,只有诗人才能够有这种感受。他作为一个诗人写出诗来,另外一个人,他的心灵、他的感情跟这个诗人的境界相近似,才能够体会诗人的境界。为什么陶渊明这么好的诗,很多人不能欣赏,因为他在修养上、品格上没有达到陶渊明的境界。诗人的境界唯诗人能感之能写之,常人有的时候不能领会。可是常人的境界是常人皆能感之,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有相同的感受,而只有诗人能写之,所以我们常人读了这样的诗就受感动。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我们常人皆能感之的感情。常人的境界,常人皆能感之,可是唯诗人能写之,所以常人就欣赏这种写常情的诗歌。可是真正出色的天才,他写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境界,也唯有具有同样境界的人才能够欣赏、领会。李太白的天才,就被杜甫这另外一个天才所欣赏,所以为之倾倒。
杜甫跟李白相见,给杜甫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杜甫有一首诗,说李太白“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写得非常好。“乞归优诏许”,他请求辞职回家,就像我刚才说的“请放还山”,为什么不说回家,说“放还山”,因为李太白曾经隐居学道。我们开始讲唐诗的时候也说了,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说《唐诗三百首》里边,“仕与隐”是诗人心中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孔子时代就有了。《论语》记载,孔子跟他最得意的高材生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仕”是出仕,儒家的理想是“学而优则仕”,这个仕不是为了做官赚钱,而是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有怎么样的修养是“用之则行”?如果有一天国家要用你,你真的能够拿出东西来贡献,你真的能够实行你对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下一句“舍之则藏”,如果不被任用,那怎么样?我就“舍之则藏”,我就隐居。颜回没有被任用,颜回怎么样?他在一个很贫穷的小巷子,“一箪食,一瓢饮”,拿一个竹篮吃饭,拿一个葫芦瓢饮水,“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这样贫穷的忧患,“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陶渊明的境界,大家不能够理解,越是到现在的这个时代,越少有人能够理解陶渊明了。为什么?儒家曾经讲过一种做人的理想,“固穷”,现在哪里有人肯“固穷”,我们一般人都向外去追求,追求名,追求利,有时候为了这种追求不惜去做某些事情,就是不爱惜自己的人格。中国儒家所提倡的理想的人,就是一种自我完成的境界。陶渊明、颜回他们所追求的,是最有把握的。凡是向外的追求,都不一定有成功的把握。“用之则行”,就可以兼善天下,“舍之则藏”,也可以独善其身,这是儒家的一个理想。而这是什么?“用之则行”,就是出来仕,“舍之则藏”,就是隐,所以这两种观念在儒家思想里面,不是相对的,是互相补足、相辅相成的,你能够有“固穷”这种自我完成的修养,你才能够在“行”的时候完成自己的理想,不然的话,你很可能为名利出卖自己。
这两者本来是相补的,所以朱自清说,唐代的诗人都有一个情意结,就是追求“仕与隐”。我说孟浩然是“仕隐两失”的人,王维是“仕隐两得”的人,一方面拿着朝廷的高官厚禄,一方面自己笑傲隐居,又隐又仕,才是“仕隐两得”。李太白是什么?虽然都有“仕与隐”的一个情意结,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李太白是既求仕、也求隐。他把“仕与隐”的相补相成结合在一起去求。
李白文化园内的李白雕像。新华社记者张端摄所以李太白所追求的真正理想是什么?他有一首诗,说“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冀”是希望,他说我所希望的,是把这个旄头消灭,旄头是什么?旄头是一个星座的名字,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昴星,这个星星是代表叛乱的。所以李太白说我希望把叛乱都消灭,等到功业完成那天,我就要追随鲁连。
鲁连是谁?鲁连是战国时代品德很好的一个高士,排行第二,所以叫鲁仲连,鲁仲连怎么样?战国时代秦国强大,秦兵甚至曾经包围了赵国,当时有另外一个人,就劝赵国投降好了。而这个时候赵国向魏国去求救兵,魏国的将军害怕秦兵,不敢帮助赵国。这个时候鲁仲连,他本来是齐国的人,就来到赵国说,为什么我们不联合魏国来反抗秦国?赵国跟他说,有人劝我,要尊秦为帝,秦国太强大了,我们没有力量反抗他。鲁仲连说,我去见他,所以鲁仲连就见劝说赵国投降的人,跟他说你尊秦为帝,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秦国所消灭。那个人突然间觉悟了,同意反抗秦国,而这个时候,魏国大军也跟他们联合起来,就把秦国打败了,于是赵国就说,我要以千金来酬谢鲁仲连,鲁仲连一文钱都没有拿,他说我“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我的理想是当天下有了危难,我能够替天下人消灭、解除,不是为了名利禄位。所以李太白说“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他又说,“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我希望建立一番功业,但是功成以后,我绝不接受任何名利禄位的奖赏。如果跟当时的人一样地追求名利,我觉得真是可耻。所以李太白也不是不求仕,但是他求仕的理想跟别人不一样,他是求仕也求隐,而他的仕、隐还能够相补相成。
李白求仕方法不同于常人
唐朝求仕决定于什么?决定于你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如果不能通过,一辈子都不能出来做官。李太白很妙,他无论求仕也好,求隐也好,他求的方法不同于常人。我又想到《论语》里边的一句话,有人问孔子的学生,说你的老师也追求做官吗?孔子也追求做官的,他曾经说过,如果是一块美好的玉,就要找到欣赏的人把它卖出去,“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在等待有人认识我的价值,所以孔子也求仕,可是孔子怎么样求?孔子的学生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夫子”,就是孔老夫子,他说夫子得到人的尊敬、重视,是因为他温厚、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他有这么多的品德,才慢慢让人认识他,得到大家的尊敬,不像有些人,用一种速成的、急功近利的手段来追求。孔子跟别人追求的方法是不同的。
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这是孔子的方法。李太白要温良恭俭让,过30年再让人认识他?李太白不这么干,李太白也要“打出知名度”,跟陈子昂一样,跟王摩诘一样。李太白有李太白的方法,他先是学道求仙,周游天下。我们说李太白求仕也求隐,可是李太白学道求仙是跟他求隐结合在一起的。他求仕求隐都有他的原因,有他不同的手段。我们先说李太白为什么要求仕,为了名利禄位?不是,如果是为了名利禄位,那么他做官做到翰林待诏,那么高贵的地位,为什么请求放还山林?李白对于儒家有他否定的一面,有他肯定的一面。他否定的一面是什么?他常常骂人是“俗儒”,“硁硁然小人哉”。儒家有时候也拘守一些礼法,李太白是不守礼法的。李太白是不受约束这一类型的天才,他反对那些“俗儒”死板地拘守礼法,可是儒家有一个东西打动了这个天才,就是儒家的入世精神,你生在这个时代怎么能够对这个时代毫不关心?
所以李太白是有用世的观念,一方面是儒家的影响,你一定要完成你自己,你的理想一定是兼善天下。我曾经说过天才有不同的类型,譬如你自己能够飞起来,地上有很多灾难,你就飞在空中看着不管?所以最伟大的人他能飞,而且要帮助地上的人也飞起来。
北京人艺保留剧目《李白》。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儒家一直是兼善天下,要与人为善。凡是你有机会、有渊源接触的人,佛家说我们“譬如众镜相照”,每个人都是镜子,每一个镜子里面都有别人的反光,你给人什么样的反光?人家跟你碰到以后,从你这里所得到的是什么?所以儒家的“兼善天下”和用世观念影响了李太白。而且李太白所生的时代十分危乱,安史之乱以前,他亲眼看到李林甫、杨国忠做宰相时的乱象,这样的时代危乱,不是等待一个天才去拯救吗?东晋五胡乱华的时候,诗人刘琨说“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上天生下一个天才,而这么多苦难、危乱的人世,需要一个天才来拯救它。李太白求仕的动机,一个是因为时代的危乱,等待人来拯救。
而第三个观念,李太白是一个天才,他不甘心于生命的落空。我们讲左思,说“铅刀贵一割”,你既然叫做“刀”,你怎么一辈子没有切过呢?你不用完成什么伟大的事业,但以你的才能所能做到的事情,你做了多少?“铅刀贵一割”,所以李太白求仕的动机,一方面是儒家用世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危乱,要等待一个人的拯救,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天才,不甘心生命的落空。可是求仕,就是寒窗十年,然后千方百计通过进士的考试?不是,所以李太白也曾经学道,也曾经求仙,也曾经周游各地,他所梦想的是谁?李太白所梦想的是如同楚汉之际一个人,郦食其。郦食其怎么样?楚汉之际,汉高祖刘邦起兵了,郦食其来见汉高祖,汉高祖正在洗脚,郦食其对他长揖而不跪拜,然后就责备汉高祖说,你要取天下,为什么对来辅助你的人这么傲慢?汉高祖还真是有开国皇帝的度量,马上就站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他道歉,然后对郦食其很恭敬。郦食其就劝汉高祖说,我不用你出一兵一卒,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给你说服多少个城市。果然,郦食其就去说服当时的齐国,就“下齐七十余城”。
李太白是一个天才,所以他一切的追求,一切的理想,都带着一份天才的狂想,他觉得他取得君主的欣赏跟重用,易如反掌,而且以他的天才,君主一定会任用他,一定可以马上就平定天下。所以他以他的学道、他的求仙,你要知道,在唐朝学道求仙也可以出名的。因为唐朝姓李,老子是道教的始祖,也姓李,所以唐朝尊崇道教。当时唐朝很多宗室,特别是很多公主都学道。李太白曾经认识的玉真公主,据说是当时一个叫司马承祯的道士的徒弟。司马承祯是六朝时候一个有名的道家高士陶弘景的三传弟子,而李太白跟司马承祯交了很好的朋友。李太白写过一篇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鹏鸟,把司马承祯比作一只稀有之鸟,这两个鸟碰到一块了。这是写得很狂想的一篇文章。而玉真公主是司马承祯的弟子,所以当时有些宗室的人,也赞美李太白的名声。而且李太白还跟另外一个道士叫做吴筠的一同隐居,吴筠后来也很出名,曾经被皇帝请入朝廷,所以李太白也很出名,就被玄宗约到朝廷去相见了。(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