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宋元开始,曲阜孔家的家风就一直惹人争议。据说在抗日战争时,蒋介石还特意带走了曲阜孔家,以免其投降日寇。
在孔家历史上,有着“孔末乱孔”的故事,传说曲阜孔家一度被外姓杀绝,后来其遗孤夺回家业。有人怀疑,孔家实际上在此事中被换了种,家风才变得大异,事实是否如此呢?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马来人安立桐偷外卖
字数:,阅读时间:约5分钟
01孔氏孤儿
大家都听说过春秋时期赵氏孤儿的故事,而在五代,孔氏也有个“孔氏孤儿”的故事。
▲孔子画像相传,当时天下大乱,山东曲阜孔府有个下人叫孔末,趁乱伙同暴徒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一一杀害。最后,孔末又去泗水杀了他的家主孔光嗣,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经此事件,曲阜的孔子后裔几乎被杀尽。
孔末为了斩草除根,又追杀在襁褓中的孔仁玉。结果孔仁玉的乳母张氏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孔仁玉。后来孔仁玉长大后揭发此事,使得孔末最终伏法。
▲孔氏中兴祖孔仁玉根据后续的说法,宋朝建立后,孔仁玉的后裔均居于孔庙内,他的后代被称为“内院”,世称“真孔”、“内孔”或“内院孔”。
令人不解的是,孔末居然仍有后代,被称为“外院”,世称“伪孔”、“外孔”或“外院孔”。
被认为是贼人后代的外孔,则认为内孔为“伪孔”,他们才是“真孔”,也仿照内孔将其子孙分为五系,称为五院。
内孔认为与外孔并不同宗,后者是仆随主姓而姓孔,加之孔末曾大杀孔子后裔,冒宗冒爵,所以与其永为世仇。据说,在元朝时孔子五十四世孙袭封衍圣公孔思晦对外孔冒充圣裔非常气愤,一度召集族人,考核典故,将孔末子孙一律斥之,又重刻宗谱元中兴重立宗支图于石碑之上,防止冒充或混入宗谱。此后,孔子家族在在编修家谱时都极其审慎严格,号称“宁漏一千不妄收一人”。此外,流寓外地支派的支谱送交衍圣公府时,只收不录,直到民国时期的第四次大修家谱期间,才将家谱修成“全国谱”。
根据孔家人的回忆,直到民国时,曲阜孔氏还有优待张家人(即孔氏孤儿故事中的乳母张氏的家族)的习惯,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是板上钉钉的。
02历史的真相
然而,口耳相传的,也不见得是真相。年,曲阜市文物局修葺孔仁玉墓塚时,在墓室中发现一块刻有“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的石碑,揭开了历史的秘辛。
铭文竟只字未提“孔末之乱”!根据墓志铭说法,孔仁玉是九岁丧父,而非九月。墓志还说孔仁玉服丧毕即“传家为陵庙主”,全无被追杀之事,也根本没提及孔末此人。
▲后周叛将慕容彦超但墓志也清楚地说明,当时阙里孔氏一族确乎遭逢大难。墓志铭说“慕容作叛,公罹其灾”。当时慕容彦超在山东举兵反抗后周王朝,山东兵乱,社会动荡,一些孔家的佃户庄奴也起来反抗,使得孔家受到重创。
而宋金时期的文献,也对孔末之乱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恐怕,孔末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已。
▲孔子后裔在曲阜孔林祭祖在年03期《孔子研究》上刊载的赵文坦《文宣公孔仁玉中兴本事考》有如下结论:“孔末灭孔、弑孔光嗣、冒爵等情节,与宋代史籍和《孔仁玉墓志》中的孔仁玉本事抵牾,当非历史真实。”
03元季波涛
那么,这个故事究竟出现于何时?最早出现“孔末乱孔”一事确切记载的,当是元代第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思晦的《孔氏宗支图记》。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实际上是由孔思晦所编造的。
然而,身为堂堂衍圣公,孔思晦篡改家谱,编造出这样的故事,用意何在?
▲靖康之耻这得从北宋末年说起,靖康之乱后,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举族追随宋高宗南迁,史称“扈跸南渡”,亦称“大宗南渡”。
此后,金人在北方扶立了孔氏旁支为衍圣公,称为北宗。蒙古人后来又扶持一位衍圣公,一度形成三衍圣公并立的局面。蒙古灭金之后,围绕衍圣公之位展开了一连串的争夺。到元仁宗年间,衍圣公孔思诚突然被蒙古人所废,改立孔思晦为衍圣公。①而这些争夺的最终胜利者孔思晦,正是“孔末乱孔”故事的编造者。
孔思晦上位,名义上是其血统最正。随着孔氏人口增加,不少旁支和普通农户无异。孔思晦编造孔末故事,似乎是要警戒家族内部,让孔氏不要再内斗,否则,孔末真的会出现!
04血色衣冠
然而,真相未必只是如此。
孔思晦的地位之正,是由蒙古人判定的。蒙古人策划这样一次夺嫡,目的何在?
▲曲阜孔庙大成殿笔者在这里且来一个阴谋论,孔思晦这个凭空跑出来的孔氏嫡裔,实际上是由蒙古人找来的外姓,甚至可能就是一个蒙古人!他编造“孔末乱孔”的故事,并特意构建出“外孔”家族来混淆视听,正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消除对他合法性的质疑。
明初,南宗在北宗的打压之下,被迫放弃了嫡裔的地位,称作南孔。一直到第76代衍圣公孔德成都是孔思晦的后代。而当代的南孔宗子孔祥楷,是衢州一位信仰毛泽东思想,不慕名利的忠厚矿工。
▲位于衢州的中国儒学馆里的论语墙衣冠胜血,千年浮沉,华夏文脉依然在。孔子自是华夏文化底色关键组成儒学的开山之祖;但曲阜孔氏只是孔子后裔,当然代表不了孔子,更代表不了儒家。然而围绕其间的一系列血腥的你争我夺,仍然映射出华夏文明砥砺前行间所遭遇的种种残酷。
①《册封“衍圣公”的来龙去脉》:北宋后期,女真族南下,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为南宗。其后南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二年(公元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二年(公元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
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以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元太宗五年(公元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无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为嗣。孔浈于元宪宗元年(公元年)袭封衍圣公。后来,元政权先前所封衍圣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言孔浈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驱口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宪宗二年(公元年)皇帝下诏免去孔浈衍圣公封号。其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任命新的衍圣公。南宋灭亡后,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三世孙孔洙归元。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此时,南北宗的衍圣公均被免职,十余年后,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年)因孔之全长子孔治权奉祀事三十余年而奉诏袭封衍圣公。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年),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六代孔宗愿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五十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元孝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公元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并授阶为中议大夫,列正四品。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马来人安立桐偷外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