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系圣祖苗裔,杭川一脉属衢州分派。
孔子(公元前前)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47代裔孙若古,字世文,宋元祐四年()任仙源县(今山东曲阜县)主簿,后升任县尉。建炎四年()同嫡侄端友,侄孙玠,从高宗南渡,寓居浙江衢州,后成为衢州分派,官至中散大夫,赠中奉大夫。48代端问,字子诚,随父南渡后,授洪州奉新县丞。49代孙琬,字莘夫,乾道二年()任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县)县丞,金兵南侵,逐留居该地。54代思铭,字新世,原居临川孔家渡九龙桥,于元至治年间(~)岀仕汀州,因世乱,寓家上杭西门宣德坊(今孔巷),遂为杭川肇基祖,妣刘恭人,生一男克相。
孔氏由原籍山东曲阜迁至上杭,前后相隔年,历经8代。其直系代序为:若古一端问一莘夫一拱阜一元辅——之绅——湍宠——思铭。
杭川2世(杭川孔氏称世)克相,妣巫、曹氏,共生5男:福兴、希固、希祥、希图、子顺。
从第4世起,各房开始分居繁衍,其后子孙昌盛,枝繁叶茂。
希祥,字子祥,任湖北光化县主簿,且精通医术,后裔迁往漳州定居。
希图,字子瑞,妣陈氏,生5男:文芳、文华(后臣)、文昌(伯峰)、文美、文忠。
文华,生6男,长男公进,号仲贤,后裔移居永定县龙门乡(今湖雷镇)定居,逝于明弘治十五年(),享年92岁。22世后裔贞尔,号进吾,迁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一能、毓诗迁居上杭临城土埔、龙翔村定居。……三男公远之重孙闻世,因庄业在旧县前坊,遂卜居旧县乡石圳潭村开基,其直系代序为:公远一彦明——承香一宏镒——闻世。闻世生6男:贞见、贞梧、贞泰、贞皋、贞立、贞程。自此,孔氏石圳潭系共有六大房。
文昌,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明成化十年()知县萧宏委派他督工修建县城西门外驷马桥。该桥全用长条石干砌而成,桥长31米,桥髙5.6米,单孔跨5.2米。石柱上架有木梁,盖屋9间,属古建较艰巨工程。桥建成后为杭武主要驿道,现仍为湖洋、上登、六甲通往县城行人必经之路。享寿82,生6男,三男公琼从县城孔巷移居临城镇城西村。其直系世序为:文昌一公琼——彦道一承杭——宏介——闻胜一贞魁——尚荣一衍趾(尚如)——兴宜——毓芳传禄继元。继元生4男:广进、广富、广文、广武。自此,孔氏城西村系共分为四大房,另一支为传寿——继连一系。
孔氏有严格的字辈排序。明洪武从56代起赐派10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明万历66代起赐派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乾隆从76代起赐派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目前,石圳潭已传到“垂”字辈,城西、土埔、龙翔的孔氏已传到“德”字辈,最小辈按圣祖世系为79代,以杭川始祖计为25世。人丁分布以旧县石圳潭居多。
庙祠与祖墓
孔氏为鲁国郡,较通用的堂联为:泰岳钟灵;洙源萃秀。
孔子被历代文人尊为至圣先师,全国各地县城都建有孔庙。上杭孔庙坐落于县城东门学坪,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迄今已有年的历史。杭城孔庙端庄雄伟,巍峨壮观,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雕梁画栋。大成殿内石柱联语为“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绘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等。民国三十三年()8月27日,曾举行一次盛大祀孔活动,由时任县长练平主祭,鸣钟击鼓,气象庄严,前清庠士及社会名流和机关团体、学校师生均致景仰。祀毕,由学生进行文艺表演。该庙系闽西历史较悠久,保存尚完整的孔庙。年为迎接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龙岩召开进行了全面修葺。
杭川孔氏宗祠建设,早在明代就在城内冈背街(今人民路民政局、敬老院内)建有“思铭太公祠”一座,清道光壬寅年()遭特大洪水冲废。旧县石圳潭村有开基始祖闻世创建祖庙“麟瑞堂”一座,该庙至今保存完好,堂内联语为“与国咸体安富争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圣衍浙之衢北穆南昭百代宗材绵世泽;薪传庭有训言礼立千年家法诵清芬。”“玉振金声追作圣;诗言礼立缅趋庭。这些联语为探讨孔氏源流、宗族迁徙、人物事迹、家教家训制度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临江路西段又建有孔氏宗祠一座,在县城西门外山川台右畔。
原由杭川16世裔孙继元创建“孔尚如(衍趾)公祠”一座,系蟹形,大门联曰:“仰东山而思木本;追北海以溯源流。”该祠因年久失修,毁坏不堪,且地势较低,属棉花滩水电站建设淹没范围,年经宗亲协商,将原址提高地基,按原设计图、原坐向复原重建,巳焕然一新,是年9月10日(八月初一)举行了开光仪式。
杭川始祖思铭,妣刘恭人墓地,葬于西门外矸子坑,形为走马攀鞍马踏穴。因世事变迁,原墓已毁坏,年由其裔孙集资,按原样重新修建,并把2世克相、3世福兴、4世文华、文昌等墓地一起重新修建。开碑之日,来自广东大埔,本市长汀、永定裔孙云集,管弦乐声瞭亮,礼炮喧天,甚为隆重。其后每年清明、冬至各地裔孙都前来扫墓,以表达尊祖敬宗,报本难忘的心情。
石圳潭开基始祖闻世,葬于麟瑞堂后龙山,妣蓝氏葬庵坑形,似观音坐莲,该二座祖墓经多次维修,仍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