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孔子)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地理山川,塑造了一地的生活形态,也参与造就了一方精神世界与文化内核。
时至今日,行万里路对我们而言已非难事,但从相对恒定的物理空间走进饱满鲜活的风土人情,或许仍需要一些来自于文化上的指引,否则一座海拔仅.6米的山丘,你怎么识得它就是尼山所在,是孔子人生的起点;而孔庙大成殿前那三棵桧柏,若不念孔子那句“岁寒,然而知松柏之后凋”,即便它们身形苍老遒劲,扣之有金石声,也只不过是挺立六七百年已然枯死的古树了。
眼前的风景之外,需要搭建起一座连接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桥梁,以便更好地构筑起一个更为广博的历史人文空间。
对于生长在孔孟之乡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创作与生活。
今年的“云祭孔”新闻发布会与以往不同,济宁采用元宇宙元素打造了一个云端会场,参会嘉宾点击“换装”,一秒实现“在线变身”;按下“传送门”,瞬间实现“场景穿越”。
“孔子与世界思想家”大型沉浸式光影秀,以星空为幕,利用光影艺术、乐音、舞蹈表演、喷泉特效、无人机、烟火等合成编配,呈现出从尼山走向世界的孔子画像,以及凤舞尼山、论语书卷等诸多画面,天地之间徐徐展开的壮美图景,令人惊叹。
一座孔子博物馆,除了开展多种形态的文物线上线下展陈,一口气推出了十多个系列数百款特色文创产品。这些既有科普性又有话题性的“小可爱”们甫一亮相,引发了社交网络拍照打卡式传播,古朴厚重的儒家文化成为一种极具特色、鲜明的符号,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疯狂心动”。
编钟、瑶琴、竹箫等传统乐器齐聚一堂,八音迭奏,连同博物馆内70多万件馆藏文物一起,轻轻呢喃,犹如圣贤远古的叮咛声,声声入耳。来自尼日利亚的郑泽伟不由得在这场箫韶雅乐表演中“痴迷”了。
很显然,经历了几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之后,走向世界的儒家文化仍在不断探究并反复践行一个信念:如何将古代文明与现代创新进行更好地融合,需要进一步创新的,仅仅是呈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吗?
早在年,以石为纸、以刀为笔的孔府印阁就开始尝试线上销售,在直播间里讲解“一石一世界,一印一乾坤”,研发出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