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个刘姥姥曲阜孔府有张姥姥
清朝,南方有个富甲一方的江宁织造“贾府”,北方有个“东方不败”的“孔府”。一南一北两大望族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曾经历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孔门虽然没有历经病来如山倒的轰然倒塌,但随着一个王朝的悄然隐退,也难逃一个大势已去的凄惶,曹雪芹与孔德成在人生命运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天咱以走进两大家族府第的两个小人物对比分析,一窥那个庭院深深的大宅院的一角……
刘姥姥和张姥姥都是乡下人,一个是为了生活攀远亲,一个是模范人物“恩人”。
孔府张姥姥的故事
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衍圣公府,世世代代与达官贵人结亲,可也有一门很特别的亲戚,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官宦世家,而是世代种田的庄稼人。这就是世代恩亲张姥姥。张姥姥住在林前张羊村,主人是一位老妈妈,可人们都管叫她张姥姥。每逢孔府有红白喜事,张姥姥就带着她家的大人孩子们到府里来吃喝。别的客人都是王孙贵族,满身珠光宝气,只有她一身蓝粗布衣裳,农民打扮。别的客人都是彬彬有礼,只有她土里土气,而且最特别的是她比所有客人都神气,当差的穿着打扮虽然都比她讲究,但却要小心翼翼伺候她。一个乡下嬷嬷,孔府上下为什么都敬着她呢?
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孔子龙脉到了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的时候,当时孔府远离朝廷,早已断了恩赐。仁玉的父亲也失了爵,只靠在当地做个泗水令的小地方官支撑门面。这时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来进府当差改为孔末,外姓人进府当差为奴都要改孔姓才行,孔末早想要篡位夺权,于是在一个月暗天黑的夜里将公爷杀死,并且还要斩草除根。但事不凑巧,小少爷去了乳母张妈妈家没回来。孔末就追到张妈妈家,正巧张妈妈有个儿子和少爷的年龄相仿,而且这两个孩子都是秃子,张妈妈忍痛割爱就把自己儿子的衣服扒下来给孔仁玉换上,结果自己的孩子被孔末所杀……孔末回到府里,夺了大印、令箭,自荐袭爵,以孔子后世自居,而真正的孔子世家却断了宗。在那乱世年头,族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就这样过了十多年,孔仁玉改名换姓,和张妈妈以母子相称,发奋读书。到了后唐明宗时候赴京赶考,被朝廷授以太学生。这才有了向皇上递奏折的机会,遂一纸公文禀明了孔末乱孔的真相。皇上派人来曲阜查证,确如奏章所言,后来就把孔末治了罪,给杀了。皇上恩准孔仁玉回到曲阜孔府袭爵,从此断了宗的孔子世家才得以中兴……
后来孔氏家族便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
龙头拐杖·酒·及馍馍
孔仁玉为了报答张妈妈舍子救命养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世世代代都是孔府的恩人,如有不周到的地方,就是触犯家规祖训。从此孔府上下和孔氏全族都统称张妈妈为“姥姥”,这姥姥就成了张妈妈的官称。孔仁玉还赐给张妈妈一柄楷木制龙头拐杖,这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如有不周到这龙头拐杖,就象佘太君的龙头拐杖一样,可以用来管教孔府衍圣公的一品夫人。还规定张妈妈死后,这姥姥的官称和龙头拐杖由长房儿媳继承,世代相传。至今孔庙崇圣祠前还有两块“张姥姥碑”。同时为了纪念姥姥,孔府在曲阜城外的张羊村附近还封了一小片树林,名叫张家林。另外,在孔林历代衍圣公都要给张妈妈立“报恩碑”,每逢祭祀孔仁玉的时候,都要有张家嫡孙二人来陪祭,有时还委托张家代替衍圣公去孔林扫墓……“张姥姥”这一世袭的头衔历经岁月不知过了多少朝多少代。到了民国的时候据孔府主人二小姐孔德懋回忆说:“……张姥姥每次来孔府也拄着一根拐杖,但却是一根很普通的拐杖。其实她走路稳健的很,原本用不着拐杖,大概只是一种装腔作势的形式罢了。那时的张姥姥看上去五十来岁,是一位很普通的农家妇女,粗布裤褂,紧扎着肥大的裤腿角,一双小脚,挎着个竹篮子。酒席宴会上达官贵客很多,她毫不在乎,呼三吆四,大吃大喝。临走时,竹篮里还要装满吃食。衍圣公夫人陶氏这个一品夫人当着许多客人,对张姥姥也总是很孝敬的样子。有好几次听陶氏悄悄吩咐当差的说:“张姥姥来要什么给什么,别得罪她。”……记得有一次,当差的在伺候中怠慢了她,张姥姥竟然站在大堂上高声怒骂,没一个人敢吱声。我那时还是个小孩子,没见过这撒泼骂街的——在孔府上上下下的人不管心地如何,至少外表看上去都是彬彬有礼,斯斯文文的,所以就觉得非常新鲜,一直在她旁边看。张姥姥常带许多人来,不光是她全家,几乎是全村。我十三岁那年,陶氏出殡时,张姥姥带来的人就摆了六桌酒席,但后来逐渐减少了,到小弟德成结婚时,她带来的人就只摆了两桌。
除却这些之外张姥姥在孔府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每年过年都有她来宣布“过年”。这是府里多年传下的老规矩,至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没人知道也没人去问。每年腊月孔府早早的就备下了所有的年货,当然也会按常理给张姥姥准备下一份,这时候张姥姥会准时的垫着一双不大的小脚来了,来了之后先咳嗽两声并煞有介事的“我宣布······”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姥姥这个人物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穿越那历史的年轮,我仿佛看到,村头那粗布蓝对襟褂、小脚的嬷嬷,对着全村的父老爷们说,“不是跟你们吹,我能领着您们到孔府去坐席,还要让他们恭恭敬敬的敬咱!不信?走,我领着您上城里见见世面去……”于是挎篮提兜吆三喝四的来了……吃完喝完然后再大包小包,酒、馍馍、菜的装满,满载而归了……
红楼里的刘姥姥也是吃完喝完大包小包的带着回家了,其中有干果、酒、馍馍当然还有衣料被面什么的……
刘姥姥和张姥姥都是普通的乡下嬷嬷,张姥姥的骨气明显比刘姥姥硬气许多。一品诰命夫人她都敢骂,作为两个乡下嬷嬷还有比馍馍、酒、衣料更好的东西吗?……
红楼里还说刘姥姥后来又去了一次,只是这一次,贾府早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而那个山东张姥姥却挎着一个竹篮惦着一双不大的小脚,在孔府和家之间来来回回行走了几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