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岳飞的周三畏后代在兰溪八百年衣钵相

八百年衣钵相袭—赍志以没的“法学士”

蔡予新(原创)

明清时期,但凡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学子,多将自己的试卷文章,配上本人的履历、家族历史、老师介绍等相关文字汇编刻印成册子,这类册子叫做“朱卷”。

朱卷有殿试卷、会试卷、乡试卷,还有贡卷、廪卷等等名目。按照常规的理解,或者说顾名思义,朱卷该用红色颜料印刷的吧。不过,除了殿试卷等极少数卷子用红色颜料印刷外,大部分朱卷却是用黑色墨汁印刷的。那为什么要把印着黑字的册子喊为朱卷,而不叫黑卷、墨卷?个中原因很多,一时间说不清楚,就不再展开,否则离题太远了。

一册册沾着黑墨臭味的朱卷裹挟着考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喜悦,由笑逐颜开的考生家长们恭送给同宗、同族、师生、亲朋好友们,同时收获热烈的祝贺和丰厚的贽仪。清末废了科举,印送朱卷的习俗没变。民国后,不叫朱卷改叫毕业卷,内容不再是科举文章,而是各类大中学校、国外留学学校的毕业考试试卷。

我手头有一册《日本法政大学校毕业卷》,这份卷子的主人公叫周维。卷子的首页有他的履历介绍:“周维,字子价,号协群,清光绪癸未年()九月二十八日吉时生,浙江省兰溪县民籍,前清由浙江农业学堂暨日本东亚蚕桑学校毕业。”他在浙江农业学堂以优等第六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后,东渡日本,进入日本东亚蚕桑学校学习,以甲等第七名毕业。清末兰溪闭塞的山村中,跳出一个去东洋游学的留学生,该是怎样轰动的乡间大新闻啊?之后,他又去日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攻读,以甲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取得“法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兰溪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养正两等小学堂、蚕桑试验所的教员,兰溪县天足会会长、绳贤两等小学堂堂长、兰溪县农务分会总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后,周维担任兰溪县公署教育科科员、平渡乡自治会议长、浙江实业分会编辑员兼代理会长、南洋师范学校教员、保定地方检察厅书记官等职务。

毕业卷里列述了周维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老师姓名简历,第一部分是“受业师”,按受业时间先后摘录:

潘士瀛,邑庠生;

潘廷桢,廪贡生,前民智学堂教员;

郑文灿,增生,前县教育会正会长,现湘岩学校教员;

唐绍壵,癸卯科举人,前云山学校教员;

樊鍠,壬午科举人,前云山学校教员;

章霦,岁贡,前云山学校教员;

祝绍政,癸卯科副贡,前云山学校教员。

第二部分是“受知师”,摘录如下:

苏高鼎,现兰溪县知事;

蒋倬章,前清岁贡,提倡实业,注重农工;

刘焜,前清翰林,曾任省议会会长;

金兆丰,前清翰林,现清史馆编辑;

唐望君,前清恩贡,现甘溪区乡教育会正会长。

“受知师”中还有驻外使节、周维在日本留学时候的老师,这里就不再列举。

周维的毕业卷里有他家族的信息,我把其中一部分摘录出来:“迁兰始祖三畏,世居汴梁,进士。历守婺州,擢大理寺少卿,谳鞠岳武穆狱,直言忤旨,为权臣所忌,遂解组弃职。道经旧治兰阴,雅爱白鹭山麓,遂于此迁居焉。”原来他是历史大名人周三畏的后裔啊,怪不得他立志高大,远渡东洋刻苦学习法律。饶有兴趣地读完这段文字后,我的崇敬之情如滔滔兰江水汛期高涨,撩起我“窥探”名人往事的陋癖。

周维毕业卷上还有他曾祖、祖父、父亲的名字:曾祖羽魁(孔生,应该是孔庙里祭祀时伴舞的学生)、妣氏王;祖殿臣(太学生,就是监生,下同)、妣氏王;父士玉(太学生)、母氏章。

既然周维在毕业卷中尊南宋人周三畏为家族的始迁祖,那么能不能在周氏谱牒中找到周维的资料信息呢?能不能让毕业卷和周谱来一场百年后的邂逅相遇呢?让他俩携手相助,替我排忧解难,解开谜团,可行吗?带着这个想法,我去翻查周谱。

费了一番周折,我在清末重修、民国续修的《坦源周氏宗谱》卷之三“上宅支派”找出周维曾祖父羽魁的行第是“源四百七十”。随即在卷之八“行传”中找到羽魁的资料:“广三百六十五子、行源四百七十,讳魁儿,字羽魁,号德高。乾隆丁亥年()八月初八日生,道光甲午年()九月初七日终。娶王氏,乾隆乙未年()六月十八日生,道光己酉年()九月廿二日酉时终。生四子,登发、恺儿、德意、吉意。二女:长适慕坞桥下孙涌,次适。”

周羽魁有四个儿子,哪一个是“殿臣”呢?我只好把“登发、恺儿、德意、吉意”一个一个排查。找出“德意”的行传资料,只有他的信息最吻合:“行汝五百五五,名德意,讳殿金。嘉庆壬戌年()三月初九日未时生,咸丰辛酉年()六月廿四日终。娶王氏,嘉庆丙寅年()十月十二日生,光绪庚辰年()四月十三日终。生五子:和儿、霖呐出继汝五百五八为嗣、测呐、卸测、测荣出继汝四百六三为嗣。一女适。”

毕业卷上周维的祖父是殿臣,而家谱行传上是殿金,也许是土话口语造成的笔误吧?我只能这样理解,否则“根”就寻不下去了。

周殿金有五个儿子,二个儿子过继给亲房,可以排除。剩下三个儿子:和儿、测呐、卸测,哪一个是周维的父亲呢?接着继续用排查法。这一次比较简单,结果很快就找出来了:“行汉五百五四,名卸测,讳士玉。道光癸卯年()八月廿八日巳时生,宣统庚戌年()四月初五日辰时终。娶章氏,道光丙午年()六月廿八日申时生,宣统辛亥年()十一月三十日巳时终。生三子:桂连出继胞兄汉四百九五为嗣、桂根承继汉五百三十为嗣、连根。三女:长适下潘樟罗、次适荷花塘、三适郭宅章均昭。”原来卸测就是周维的父亲周士玉。

周士玉有三个儿子,桂连、桂根、连根。桂连、桂根出继给亲房为嗣,只有一个连根,他就是周维吗?我带着疑惑的眼光,继续查谱。结果是这样的:“汉五百五四公三子,行浩四百八二,讳连根,字于善,号维翰。日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毕业,由驻日全权公使章宗祥、留学监督金之铮题给法学士匾额。光绪辛巳年()九月廿八日戌时生,民国己巳年()六月十四日巳时终。娶施家章氏,光绪庚寅年()五月十二日酉时生。生二子:杏南、竹生。二女。”

家谱行传中的周连根,字于善,号维翰。与毕业卷上的周维,字子价,号协群。两个名字除了都姓周,其余风牛马不相及,简直是八竿子打不着,是同一人吗?还有一个疑问:毕业卷上说周维清光绪癸未年()九月二十八日吉时生,而家谱行传中周连根是光绪辛巳年()九月廿八日戌时生,出生年份不同,八字也不相同哇。不过,毕业卷上说周维的父亲是周士玉,周谱上说周士玉只有一个儿子周连根(其他二个儿子已出继)。周连根行传中还有一条重要的资料:“日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毕业”,这个不容置疑。综合这些证据,我认定周连根就是周维。

行传中说周连根获得“法学士”学位时,“由驻日全权公使章宗祥、留学监督金之铮题给法学士匾额。”章宗祥可是民国初年大名人,年五四运动中,他挨过义愤填膺的北京学子一顿暴揍而闻名于史。

能得到驻日全权公使章宗祥题赠匾额,在百年前的乡村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在周谱中可能会留有受匾人的其他信息,比如他人写的传记、赞序等等。

《坦源周氏宗谱》果然有一篇《周君子价传》,我兴奋异常,连忙抄录下来:“周君,名维,字子价,喜读书,有四方之志。游日本三年,卒业于东亚蚕桑大学。越数载,又入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得法学士。”毕业卷只说周维分别毕业于日本东亚蚕桑学校、东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没讲清楚各个学习的时间段。周谱“传记”则比较仔细些:游学日本,三年后毕业于东亚蚕桑大学。数年后,再渡东洋,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传记说周维“好义轻财,与朋友交必主于信。”他从日本回国后,选为兰溪县天足会会长,并不遗余力地参加改良旧制学校,成绩颇有可观。后来,周维通过朋友介绍,先后担任南京蚕桑学校教师、南京总司令部参谋、鄞县地方审判厅法官、松阳县承审员、署松阳县知事。又出任临海地方分庭法官、镇海砲台司令部参谋、宁波警察厅咨议等等职务。“然命途多舛,均不久于其职,”周维担任的众多职务在岗时间都很短促,走马观花地四处奔波,之后他就在上海、鄞县管辖区域内做律师。由于仕途不如意,周维“抑郁穷愁”,抱病回到家乡。回乡的第二年,周维四十九岁,在春天快过的时节,朋友们开始张罗准备给他做五十大寿。不料到了六月,周维(--)不幸病故。

这篇《周君子价传》的作者是“古溪居士潘廷桢”,在周维毕业卷的“受业师”一栏中,有他的介绍:“潘幹臣夫子印廷桢,廪贡生,前民智学堂教员”。由此看来,这位潘廷桢先生是周维的小学老师,老师给已故的学生写“传记”,个中滋味肯定是惆怅万千。潘廷桢在“传记”中说周维“怀远大之图,以赴势物之会而卒。”这段话是有典故的,北宋王安石在《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中写过一段:“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意思是说:一些智谋双全的读书人,试图利用时世的变化,竭力去追求功名利禄,往往是不能如愿的。传记最后写道:“赍志以没,噫其可哀也已。”周维抱着未遂的志愿中年离世,潘廷桢感到非常惋惜,很悲痛。

毕业卷中的周维履历与《周君子价传》所述不尽相同,可互为参考印证,但两者都没有说明周维在日本东亚蚕桑学校、东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的学习、毕业时间,这份毕业卷也没有标注印刷年份。我从毕业卷的“受知师”名单中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1)苏高鼎,现兰溪县知事。经查兰溪地方志:苏高鼎,民国四年()6月16日到任,民国六年()11月21日离任。

(2)胡惟德,前驻日公使。经查胡惟德于年3月任使日本钦差大臣。

(3)汪大燮,前驻日公使。经查汪大燮年任留日学生监督。

(4)陆宗舆,前驻日公使。经查陆宗舆年12月任驻日全权公使。

(5)章宗祥,现驻日公使。经查章宗祥年任驻日特命全权公使。

通过上述五条信息比对,我大致推定:年至年,周维第一次去日本,在日本东亚蚕桑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年左右第二次去日本留学。他在东京法政大学大学部法律科的毕业时间是年至年之间,毕业卷也印刷在这个时间。

(上图是垷坦周氏始迁祖周三畏墓)

《坦源周氏宗谱》上说垷坦周氏的始迁祖是南宋周三畏,周维的毕业卷上也认定周三畏是他家族的始迁祖。

史籍中的南宋人周三畏在绍兴八年()夏四月任大理寺少卿;绍兴九年()五月,任大理寺卿。《宋史》本纪第二十九高宗六记载:“绍兴十一年()冬十月戊寅,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大理寺卿周三畏参与审理岳飞的案件。岳飞冤案后,史籍中的周三畏先后担任过刑部尚书、代理吏部尚书。绍兴十九年(),他出任婺州知州。关于他的去世年份,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六记载:“绍兴二十七年()岁次丁丑三月甲申,敷文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周三畏卒。”史籍中的周三畏出生年份不详,名讳字号也不详。

(上图是垷坦周氏始迁祖周三畏墓)

《坦源周氏宗谱》中垷坦周氏始迁祖周三畏,“名直卿,讳正仲,字三畏,官号廷尉。”世居汴梁,中进士后,历任婺州,擢为大理卿,然后审岳飞,随即挂冠,毫不犹豫地炒宋高宗小老儿的鱿鱼,更没正眼瞧过大权臣秦桧,大义凛然地跑到兰溪隐居山中。谱牒上的周三畏有生卒年份,八字完整,“崇宁二年()癸未二月初六日生,淳熙八年()壬寅八月十一日终。”

史籍中的周三畏与周谱中的周三畏各自都拥有不一样的履历档案,孰真孰假,估计包龙图从冥间跳出来重坐大堂上,他也不一定能审得清爽。也许他俩真的是同一人,莫须他俩又是陌路人。历史真相并非扑朔迷离,只是我们一不小心掉进它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不得已坐井观天吧。

史籍中的周三畏与周谱中的周三畏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担任过大理寺卿。

史籍中的周三畏由大理寺卿升任刑部尚书后,引起一些朝廷官员的非议。绍兴十八年()八月,侍御史余尧弼向宋高宗告状。说“刑部尚书周三畏由法吏以升八座,缙绅所鄙。”八座指朝廷高官,宋代以六部尚书、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座。相隔八百年后,周维依然承袭先祖衣钵,勇敢挤身于“法吏”之列,终身从事司法职业。

周谱上说周维生二子:杏南、竹生,还有二女。“行泽三百五六,名杏南,字聘卿,号国珍,宣统辛亥年()二月初二日未时生。行泽四百四八,名竹生,字国员,民国甲子年()五月十四日巳时生。”毕业卷上说周维“子二:盤、继,俱幼。女一,适女埠太学生毕荣喜之次子。”两者对不上号,又是一笔糊涂账留给后人。

《坦源周氏宗谱》记录周维是垷坦周氏始迁祖周三畏的后代,但周维不是垷坦村人。据毕业卷记录,周维“世居瀫西平渡乡下舒”,他那块引以自豪的“法学士”匾还挂在那里吗?(3.1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