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林,原名至圣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地。同孔庙、孔府一样,孔林最初“地不过一顷”,后来随着孔子地位不断提高,经历朝历代的扩大修缮,如今总面积已达2平方公里,比曲阜市还要大很多。
沿着孔林千米神道一直前行,苍松翠柏分立两侧,越走,肃穆之感越浓重。神道中段的石牌坊上刻有“万古长春”四个朱红大字,寓意孔子的思想犹如松柏长青,万古不衰。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是曲阜现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也是是中国著名的牌坊之一。继续前行,走至神道尽头便到了至圣林木牌坊,也就是孔林的大门。
由“至圣林”往前就到了二林门,门上刻有篆书“至圣林”三字。二林门也叫“观楼”,城堡式建筑,以前是鲁国古城的北城门。与之相连的城墙高4米,周长余米。多年前,这里围起的是城内子民城外敌,如今,这里分开的是生者逝者的阴阳两界。
蜿蜒小路两边墓冢累累。多年来已有10万多孔子后人陆续葬埋于此,不同年代的逝者停留在这里,带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凝望着一代代的归来,尘归尘,土归土。和想象中不同,这些墓冢排列并不规整,零乱散落在草丛中,看过去又增加了许多凄凉感。虽然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比较起来,孔林应该是“三孔”中最冷幽清绝的景点了。
孔林因孔子闻名于世,也因园内的千年古树和碑碣而受瞩目。孔林内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在其死后从各自故乡所带,因此树种非常丰富,数量达4万余株,还有很多珍稀品种,构成了一处古老而浩大的人造园林。孔林历代的碑碣则有多块,记录着千年来孔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此外还有余座石仪、门坊。这些古物历经千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早已显出饱经风霜的神态。
通往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华表、文豹、甪端、翁仲。文豹形象似豹,温顺善良,能分辨好人和坏人,因为它腋下能喷火,当年曾陪伴孔子周游列国,为其照明引路。甪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能日行1万8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当年曾是孔子的坐下骑。这两种神兽生前便是孔子追求理想的伙伴,死后也不离不弃守护在他左右。
分立享殿前两侧的石人像叫做翁仲,传说是秦代的一员骁勇战将。后人为了对称,将其雕成文、武两像,文者执笏,武者按剑,共同看护着孔子的坟墓。孔林中的石雕有着严格的等级规格,已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
享殿是祭祀孔子时排摆香坛、宣读祭文的地方,平时摆放祭祀礼器。孔子画像后,隐约可见金色的龙似在云间腾飞。孔林中雕刻有龙的古物不在少数,也可见孔子的地位之高。
已经长上青苔的残存楷树桩相传为子贡所植,清朝时曾遭到雷火。旁边的石碑上刻有“子贡手植楷”,“植”字少了一横,意为孔子出殡时,弟子三千独缺他一人。
相传孔子去世时,作为得意门生的子贡因在外地经商而未能及时赶上出殡,这种遗憾,应该是久久不能释怀的。故也有了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唯独子贡守墓六年的后话。
走在孔林中,会生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庙堂世界中,驻跸亭、祈愿牌、孔子子孙三墓热闹喧嚣,人群熙攘。幽冥世界中,荒草萋萋,坟冢落寞,许多墓碑风化破损,电瓶车呼啸而过,游人足不踏地。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三个墓以孔子为中心,构成一个“品”字,寓意携子抱孙。孔子这一生经历了太多悲痛,17岁成为孤儿,晚年时妻子、儿子和最喜欢的学生相继去世。死后能有子孙伴其左右,也算是一种补偿。
孔墓形似马背,是一种特殊尊贵的铸墓形式,墓碑立于公元年,上面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一个无以复加的崇高称号。可悲可叹的是,孔子生前一直希望通过为官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结果却周游列国十几年,如“丧家之犬”不受任何一国重用,死后被封的官却一个比一个大,最后做了文宣王。
子贡庐墓处悬挂着红色祈愿牌,重重又叠叠,甚至还有英文写成的,或许是外国人也希望中国的圣人能保他心愿?这些写满心意的许愿牌充满了生活气息,将漫游孔林的人重新拉回到现实中。心愿和祈求都是人间独有的生动,也给这座世界上时间最漫长的墓冢加了点俗世烟火气。(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