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历史只有一个姓氏两千多年都享受高官俸禄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显赫一时的大族,无论是唐宋八大家,还是民国的大家族,荣耀只不过是须臾之间。只有一个姓氏的家族创造了奇迹,经历朝代更迭,整个家族两千多年都享受高官俸禄。
没错,这个家族就是孔氏家族。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从未有人像孔子一样,一个人影响一个家族千年兴盛,一个人铸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其嫡裔子孙世受封爵,孔氏家族号称“天下第一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并没有享受至高的荣耀,但是其子孙在他的庇佑下可是熠熠生辉,如今已经延续至80代了。不管统治者变成谁,都是尊崇孔子为大圣人,后代全部享受最优的待遇。
孔子之家为何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家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能度过几千年的风雨,甚至比那些称孤道寡的帝王之家还要长久?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最早创办私学,是儒家学说的鼻祖。自刘邦建立汉朝以来,开始推崇儒家。汉武帝执政时,将孔子的儒学推向了高峰。
众所周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忠孝思想,在我们当代同样适用,因为,儒家思想是当代内的主流思想。
最初的孔氏家谱,只是以抄本传世,记载世袭奉祀的宗子名字。北宋元丰八年(年),官居朝议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深感个别抄本易于散失,而且每代仅录一人,使家族中许多贤达之士未能载入史册,年代久远后必被湮没,决定广收资料,创修孔氏族谱。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谱,将本族嫡系及支庶一并收入,正式镂版印刷。
孔宗翰之后的四百年间,宋、金、元历朝更替,屡值兵燹战乱,其间孔氏谱牒虽曾进行过重修,但没有正式刊刻。明代弘治二年(年),才又一次组织重修并付印。这次重修的族谱接受以往濒于失传的教训,特对修谱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规定:此后族谱“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为期”。按此规定,应当在嘉靖四十年(年)左右修谱,但由于种种原因,修谱工作比规定时间向后拖了六十多年,直到天启二年(年)才纂修族谱,这距上次修谱已有年的时间。而后的康熙、乾隆朝的甲子年均按时修谱,但乾隆甲子(年)负责修谱的是孔继汾,他后来因被告触犯了清朝《会典》而陷入文字狱,充军到新疆伊犁。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再大修过族谱,直到民国九年(年)倡修全族大谱,经17年努力,在民国二十六年方大功告成。这部民国族谱是最大规模的一个孔氏全国合族大谱。
现在孔子的后裔散居在世界各地,国内的孔氏后裔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陕西、山西、辽宁和台湾等省市。
山东曲阜的孔府自建成以来,经过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进行了无数次扩建,如今它已经是仅次于明清皇宫的庞大院落,整个宅院是包括座殿堂的古建筑群,如今香火不断。
这里也是孔门后裔的最集中、最为典型,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家族聚居地,这里展现了孔氏家族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保留了大量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古迹和文献资料。
海外孔子后裔,主要分散在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等国家。
孔子的灵光一直在庇护着孔氏的子孙们,从而使孔姓家族昌盛不衰,代代繁荣,成为迄今为止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贵族大家。
随着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优待孔子的子孙,成为封建统治者尊祟孔子的重要内容,孔子的嫡系后裔受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比拟的封赐,绵延两千余年,历经十几个朝代。
根据封建嫡长子推恩受封的制度,孔子嫡系长支子孙享有被封赐、继承爵位的权利。自汉代以后,汉高祖封九代孙孔腾为“奉祠君”,这是孔子后代受到封之始。汉元帝封十三代’孙孔霸为“褒成侯”,后又赐“关内侯”,“褒成侯”的封号为后来数代子孙袭封。魏晋南北朝时,孔子后代的封号虽时有改变,如祟圣、奉圣、宗圣、恭圣、绍圣,但爵位大都是侯爵。唐朝,孔子被统治者推祟备至,孔庙遍及天下,孔子子孙的爵位也由“侯”晋升为“公”。开元二十七年(公元乃9年),唐玄宗册封三十五代孙孔传璲之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此后,“文宣公”的封号为后来十余代子孙袭封。到宋代,宋仁宗为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将“文宣公”改为“衍圣公”。自宋仁宗至和二年(年)封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到民国二十四年(年),国民政府任命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衍圣公”这个封号被孔子三十余代嫡系子孙所袭封,时间长达八百八十一年之久。
除孔子嫡系长支子孙享受封爵外,明代尚对孔氏其他后裔予以封赏。封衍圣公次子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子思子祀事;封衍圣公三子为世袭太常寺博土,主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
孔氏后裔世袭的职位,还有:
曲阜知县。天下州县皆用流官,只有曲阜知县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有贤能者任此职,后改为“考选廪膳生员德才兼优者”授予此职。这种任命的原因是“大圣之子孙,不使他人统摄之”。
四氏学学录。天下学录,皆用钦谕,只有四氏学学录,因“圣贤之子孙不与他学同”,其官出自孔姓生员中德行兼备者。洙泅书院学录。因洙泗书院为孔子阐教之地,一名学录也由孔氏子孙担任。.
尼山书院学录。尼山为孔子发祥地,一名学录由孔氏子孙担任。’
孔府所属官员,管勾一员,司乐官一员,典籍官一员,掌书一名,书写一名,知印一名,奏差一名,均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