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刘戍梅张佳颀
网络编辑:郝枫
太原文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外围有一圈红色的宫墙,南侧与影壁相连,把整个文庙建筑和周围的其他建筑独特地分离开来,形成了自有一体的内外两个世界。建筑形制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建,整体建筑以五座主体建筑构成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依次为影壁、棂星门、戟门、大成殿,两侧修建有东西两庑、名宦祠、乡贤祠、孝悌忠义祠、崇圣祠、文昌祠、奎光楼、敬一亭以及供教学使用的明伦堂、斋房、教谕宅、训导宅等。在修建之时为了营造肃穆的气氛,种植有大量的柏、槐等古树木,现在依旧保存完好,呈现一片苍松翠柏的景象。
棂星门棂星门上的琉璃龙壁崇圣祠牌坊原位于最南侧,后挪至西侧,三间四柱三楼式。中间坊心题有蓝底金字的“文庙”二字.坊间上额描金彩绘双龙戏珠,这在全国同类文庙的牌坊上相当少见,仅有北京国子监牌坊上有类似的图案。在次间枋上还绘有各式各样的彩画,纹饰精美。石砌的夹杆石共4对8个,每一对之间以铁箍拉紧。除了夹杆石外,为了防风,前后共有8根戗柱支撑。
影壁,庄严大气,颜色搭配合适,与文庙整体建筑相碍益彰。为石质束腰基座,顶为蓝色琉璃瓦做硬山顶,檐下施五踩斗拱,用垂莲柱,正脊两边吻兽齐全,壁顶四角翘起,贴有琉璃烧制的云龙图案。软心刷红土浆,照壁两侧有用蓝琉璃瓦贴制的竹节柱。
太原文庙棂星门形制特殊,建筑形制上融合乌头门与牌楼两种建筑形制为一体,由三座一间两柱冲天式棂星门并列而置,中间一座棂星门两侧两柱高出额枋呈冲天状,柱顶有琉璃云罐套头,并蹲坐朝天吼。两侧棂星门形制上较中间棂星门稍矮,也为冲天式牌坊,柱头顶端套有琉璃云罐装饰。更为特殊的是,各单独的门坊两侧均筑有琉璃砖墙夹壁,两端用更为宽大的影壁收头,使人站在中轴线上自然感觉均衡中心在中间,中轴线正好经过棂星门主门贯穿整体建筑,完全体现了主次有序以及对称有列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新建的文庙大成殿圜桥,又称登瀛桥三座棂星门间共筑有4座琉璃砖墙夹壁,棂星门最外两侧筑有2座灰砖制团龙影壁。4座琉璃夹壁为砖构造,采用须弥座,外表通体贴有黄、蓝、绿三色琉璃面。底座饰以各不相同的花卉图案,中部以凸点构成的壁心内饰以浮雕云舞团龙图案,檐顶两侧使用琉璃筒瓦,额枋以上饰以彩画。顶部壁檐仿木构建筑形式,有琉璃檐椽斗拱装饰,檐下斗拱明间为十一踩,两次间斗拱九踩。正脊饰以黄色琉璃鸱吻。在影壁琉璃斗拱中还饰以黄色琉璃制的福禄寿三仙。这四座夹壁每一座都体现了色彩艳丽,装饰性强的建筑特点。琉璃烧制工艺精湛,属于晚清琉璃制品的精品实例。
大成殿石雕栏杆大成殿一侧大成殿是文庙中最重要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孔子和四配十二哲的大殿,位于中院中轴线的最北端,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2平方米。整个大殿修建于宽大的月台之上,更突出了大成殿的庄重感。大成殿屋顶铺蓝色琉璃瓦,屋顶正脊贴有黄色琉璃瓦。在屋顶正脊的两端收束处,饰有黄色琉璃鸱尾。鸱尾是古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一般表现为:龙口咬住正脊,尾部上卷,背插宝剑。太原文庙鸱尾为典型的清式官式龙吻。这些饰件不仅能在屋脊交接的部位防止雨水的渗漏,而且使得屋顶的造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而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影壁崇圣祠一般位于文庙大成殿东侧或者北侧,原来被称作启圣祠,供奉有孔子的父母。太原文庙崇圣祠是在第三进院落(后院)中,是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所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建筑。
太原文庙建筑是物质功能上的通用性和精神功能上的时代性相结合的建筑实体,它所形成的环境氛围,向人们传递着强大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