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书院迎新生胜景重光续文脉

位于泉州三院旧址的小山丛竹

自唐以来,泉州郡城内外,广设书院,“家弦户诵”“泉郡学甲于天下”,中科第者数以千计,甚至出现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等现象,史上文风鼎盛、书院林立、书香绵延,不愧为“海滨邹鲁,鸿儒聚舫”。

兴于唐末的古书院,鼎盛于宋,巩固于元明。自唐末到清末,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不少书院已湮没或消失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近日一个好消息从泉州古城办传来:作为“古城双修”七个一项目“一园”的小山丛竹公园,有望于今年在原址复建古书院,令人仿佛看到了古书院复兴的前景。

为了梳理泉州千年书院发展脉络,记者分赴泉州各地,深入沿海名镇,对话相关专家学者,采访市文广新局、市古城办相关负责人,“管中窥豹”,以期为泉州古书院的复兴探路。   

悠悠书院今何在胜景重光续文脉

小山丛竹“晚晴室”是弘一法师驻锡泉州的最后居所

泉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不仅仅因为优越的经济成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因为历史上文风鼎盛、人文荟萃。为了探寻泉州史上书院的特色与风采,连日来,记者走进古城街巷,体验“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的遗韵,并驱车赶赴晋江安海、永春等地,实地走访如今尚存于世的部分书院。

小山丛竹书院

据史载复原古代书院

重现“泉州八景”之首

泉州古城县后街中段,医院的整体搬迁,如今的小山丛竹遗址更显落寞——在几座老房包围下,一座石头结构的牌坊,上书“小山丛竹”四个大字,朱红已斑驳,略显沧桑;不远处,三间名曰“晚晴室”的老屋,木门紧闭,在夕阳下,仿佛再现“晚晴老人”的冥想情景……

史载,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后人思恩,即在其“种竹建亭讲学其中”之处以朱熹手书刻石、立坊以纪。而“晚晴室”则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驻锡泉州的最后居所。

记者从泉州古城办了解到,“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将建设文化公园。作为“古城双修”七个一项目的“一园”,小山丛竹公园以“重现盛景+修复场地+服务社区”为规划理念,将恢复小山丛竹景观,复建小山丛竹书院、不二祠、过化亭等,恢复水池景观、山与竹的意象,营造可以满足周边居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园场地。该项目有望于今年6月份动工。

根据规划,小山丛竹书院将复建。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民间书院,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据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复建的书院将按照历史记载建造,尽量还原小山丛竹书院的原貌。此外,还将修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过化亭、强身庭、敬亭,修缮晚晴室等,致力于重现当年盛景。

同时,公园规划将以历史为线索,营造出世入世的空间序列,分为时空过渡区、近代意象区、古代意象区、现代意象区,以期启发游者的思考。其中,时空过渡区从入口处到悉心径、强身庭、听水道等;近代意象区主要纪念弘一法师,包括晚晴室、敬亭等;古代意象区主要纪念朱熹、欧阳詹,包括不二祠、小山丛竹书院等;现代意象区包括镜亭等。

石井书院内的朱松讲学图

安海石井书院

昔日“朱子过化”地

今成文化交流基地

走进安海石井书院,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朱子家训张贴在书院内,向访客述说着为人处世,行孝扬孝的大智慧。走进书院的大厅,便可见到厅内正中央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左右两侧分别放置着朱熹和朱松的人头塑像。在孔子画像的上方,分别挂着“万世师表”“闽学开宗”“学达性天”三个牌匾。

几年前修缮一新的石井书院,恢复了三进的棂星门,书院中的“五孔井”、八角窗等也得以保留,书院壮观肃穆,力证晋江安海镇当年的学风之盛。据史料记载,石井书院,也称“朱祠”。经史载,朱松、朱熹、朱在祖孙三代都曾来过安海任教或讲学,因此安海被称为“朱子过化”之地。

据石井书院陈列馆馆长张子德介绍,石井书院要从唐末讲起,鳌头精舍,是泉州最早创建的授徒讲学的书院之一,当时规模较小,北宋时期已经发展成鳌头书院,有了一定的规模,南宋时安海取名为“石井镇”,鳌头书院也转变成“石井书院”。

长期以来,晋江、安海两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朱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年,为纪念朱松、朱熹父子对安海文化教育的贡献,安海创办了松熹中学,联用朱松、朱熹父子之名为校名。之后,以“松熹”命名校畔镇区道路。年,朱祠被列为晋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晋江市、安海镇两级政府斥资按“修旧如旧”原则重修大成殿、两两庑、仪门并建碑廊,其建筑仍为清代风格。年12月26日“石井书院陈列馆”正式开馆,着重介绍朱熹家族史文化、书院历代的山长、安海历史变迁。

■他山之石

江西白鹿洞书院:

开展国学游打造文化品牌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江西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近年来,江西白鹿洞书院不仅开放为旅游景点,还与旅行社联合开发国学夏令营,发展国学游,开设一系列论坛、讲座活动,弘扬国学精神,打造文化品牌。

日本东京孔庙:

由专家授课

举办国学讲座

东京孔庙前身是“先圣堂”,由日本朱子学派创始人林罗山始建于公元年。现在,孔庙每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元旦为“正月特别参观日”,举行《论语》讲座,对外公开展示朱舜水带至日本的孔子像;4月第4个星期日举行释奠活动;10月第4个星期日举行“先儒祭”活动。此外,这里还常年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讲习班,由专家讲授《论语》、《易经》和唐诗等,讲座常年爆满。

位于泉州芳草园的崇正书院

芳草园崇正书院

古厝旧构件再利用

施琅“春园”添一景

走进位于市区新华路与新门街交叉路口的芳草园,沿着鹅卵铺就的园路,穿过茂密的树林,一座独具特色的红砖古厝,立即跃入眼帘,这就是藏身于闹市区之中的“崇正书院”。

据悉,芳草园是清康熙年间施琅将军所建的四大名园中“春园”的旧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古园林胜景。当时在修建时,施琅之子施世马来依原地形以草坪为主体,略加平整,成一绿野;将原来沙滩沉积处垒成小丘,丘上修亭。园内共修亭两座,一在草地东南侧,供逛园时休息;一在东北侧,用于接待重要宾客。清乾嘉年间,一些读书人曾借作院舍,组织“崇正书院”。

年1月25日,位于芳草园内西南面的崇正书院复建完成。它也是目前泉州市区唯一一处恢复的书院。目前,崇正书院内设立了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复建后的崇正书院占地面积平方米,是具有典型闽南建筑特色的古园林建筑,建筑结构按照原位于涂门街的黄氏古大厝木结构样式,一些原建筑上的石筑构件被充分利用。

永春侯龙书院正在保护修缮

永春侯龙书院

百年园林书院藏深山

保护式整修待“重生”

汽车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不时闯入眼帘的是沿途金黄水稻田。从永春吾峰镇侯龙小学狭小的铁门穿过,挨着土墙有一扇木门。不经意走进去,眼前所见与周围幽静的山林完全不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空间,整个建筑为园林建筑,古香古色,颇有特色。这是永春仅存的古代书院——始建于年前的侯龙书院。

“以前书院范围包括整座山头,先有侯龙书院,才有侯龙小学。”采访中,记者偶遇侯龙书院主第26代孙陈万松,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年近古稀的他娓娓而谈,“院子里的水池,除了作为景观外,还可以调节温度,尤其到了夏天,气温升高,但院子里却清风徐徐,可以说是冬暖夏凉。”沿着水池修筑的书斋共有十间,号称“十八厅”,而厅厅有故事。从左侧门进入,就来到上厅,其设有一厅两厢房和亭式前廊,构造独具一格。在其前面则是一方池塘,木质金字牌匾,刊刻“鸢飞鱼跃”,显示出池中游鱼、荷花和天空中的风筝相映之美。而在上厅的左侧,就是东院,其主要为厢房,可作为读书休憩的居室。厢房前有廊道相通,座椅位于边上,正好可以倚栏观鱼,别有一番趣味。

据悉,侯龙书院被列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从永春吾峰镇政府获悉,侯龙书院保护修缮项目投资超过60万元,目前,修缮已经在收尾,预计在下个月可基本完工,“政府十分重视对古书院的修缮,今后将作为当地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开发,期待古书院重放光芒”。

永春侯龙书院一角

■相关链接

泉州古书院知多少

泉州的古书院是当时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融讲学、祭祀、藏书、修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主要职能是著书立说、讲学授徒、探索学问。这些书院始建并发展于唐末,鼎盛于宋,巩固于元明两朝,历代兴建不少书院。据统计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所,具体分布为晋江县18所、南安县14所、惠安县5所、安溪县6所、永春县7所、德化县8所、金门县4所等。

其中南安石井的杨林书院建造时间最早,由杨肃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年)建于杨子山上,但这时的书院只是读书人自己的书舍或收藏经籍之所,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属于书院,之后才逐渐衍化出宋代的书院制度。

宋代泉州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朱熹的任职和讲学功不可没。宋、元、明时期的小山丛竹书院、石井书院、泉山书院、欧阳书院曾并称泉州“四大书院”。

泉州部分古代书院遗迹

崇正书院原在释雅山,清光绪十年(年)建,原为施琅东园,今在芳草园复建“崇正书院”。

小山丛竹书院医院“小山丛竹”古石坊边,清康熙四十年(年)重建。

清源书院在今晋光小学内,原为施琅夏园。

杨林书院原址在石井杨子山半山寺庙清水岩边,年移杨子山南麓。

诗山书院在南安诗山山头街东岳庙边,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观海书院在南安水头五里桥西今水头中心小学内,清乾隆年间建,建筑物尚存。

螺阳书院在惠安县署(今县政府左侧)惠安文庙内,清康熙四十八年(年)惠安知县钱济世建。

文峰书院在今惠安一中校园内,继螺阳书院后惠安另一所影响较大的书院,至清末设为新式学堂。

考亭书院在安溪城隍庙东,清李光地倡建。

浯江书院在原金门后埔丞署西边,清乾隆四年(年)建。

一峰书院在今泉州一中校内入门处,明崇祯末年建,清乾隆年间重修,曾名清源书院,又名梅石书院。

书院分期复建复兴“海滨邹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古书院历史文脉如何与现代生活完美对接?复建的书院如何保留其原有的“精神家园”功能?如何界定培训机构与书院的本质区别?围绕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

“书院”是泉州文化符号适时恢复很有必要

●出宝阳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泉州历史上书院众多,书院中也诞生一批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影响力的名士大家,比如朱熹、何乔远、蔡清等。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许多书院渐渐消失,只有一小部分遗存,十分可惜。”出宝阳认为,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书院”已成为泉州重要的文化符号与独特元素。他建议,对于与书院有关的历史遗存,要尽力加以保护、修缮;对于有条件的书院遗址,也可以适时、适量地恢复、重建,“以唤起现代人对先贤崇敬之心,营造良好的书香文风,提升泉州文化软实力。”

“在复兴古书院中,文物部门愿意在史料发掘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出宝阳透露,今年泉州古城双修中的“七个一”工程,将对小山丛竹进行复建,部门将积极配合古城办,派出专业人员,对小山丛竹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寻找更多的遗存构件,为泉州古书院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古城书院拟分期复建“小山丛竹”先行一步

●黄团峰泉州古城办副主任

黄团峰表示,泉州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落地七个一工程,“一园”即小山丛竹公园是重要复建项目。小山丛竹地处古城东北角,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三位名人曾经在此居住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

“对于古城范围内的书院复建,将分期分批,逐步实施。”黄团峰介绍,该项目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复建总共分两期,一期复建方案基本敲定,由市公园管理中心承建,借城市双修的试点复建书院,对泉州古城东北片区历史底蕴的挖掘恢复、传承弘扬很有意义。

泉州的园林式书院多元空间移步易景

●何志榕泉州古城咨询协调顾问组专家

“书院对古代读书人而言,绝对是精神与灵魂的家园。随着时代发展,其使用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中。”对于复兴古书院话题,何志榕从园林古建筑角度,给予别样的解读。

“纵观历史,书院类型可大致分成三类。”他说,首先是官学、府学,一般情况下,一个地方的文庙均会配套一座书院,尊孔祭孔,像史上的永春州,其行政级别比较高,倡导孔学,发展成后来的梅峰书院,即永春一中。第二种类型则具有官方背景的书院,像同安马巷的书院。还有一种则是私塾、个人书斋,比如古城的小山丛竹书院,先后有理学大家讲学,自然吸引众多读书人聚集;远一点则有安溪湖头李光地的榕村书屋。

何志榕说,“泉州历史上的书院,也有不少是园林式的典范,比如古城旧馆驿4号、永春侯龙书院,只要人一走进去,流动空间营造出别样的景观,绝对称得上一步一景、移步易景。”

现代书院生存不易硬件软件缺一不可

●刘平一浩然书院常务副院长

如何传承古代书风,推陈出新,发展现代文化?刘平一认为,很多书院以培训国学、琴棋书画为主业,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在新型教育体系下,这样的书院也起到教育补充的作用。

他认为,如今有些书院为了生存,打着“书院”招牌,忽视国学传统教育,取而代之则是职业教育、学生考级培训机构,“虽然美其名曰‘书院’,其实文化精髓已荡然无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尽量保留书院的灵魂,走出自己的路子,他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面对新形势,一些有背景的书院,可办成国人讲坛,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学者、名人开讲授课,以一种公益性质的方式,传播、推广古城文化。”他表示,传统书院生存发展,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恢复之外,在软件方面,即书院精神与灵魂,也要有一定的保护与延续,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