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森林年(民国十三年)末当上康平县教育公所所长的那天起,直到年(民国十九年)底在康平县教育局长任上退下来(民国十八年,教育公所改为教育局——作者注),每年都有两件最重要的典仪要操持,说是两件,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件,就是每年春秋两次的祀孔,即仲春(农历二月)上旬丁日和仲秋(农历八月)上旬丁日的上丁祭祀,简称“丁祀”或者“丁祭”,俗称春、秋祀孔。
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民国临时政府废除清代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思想,民主、自由、科学的文化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在社会人文教化中掀起了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浪潮,与社会上的封建复古势力遥相呼应,恢复了尊孔祀孔活动,儒家的命运呈现出“峰回路转”之势,急剧衰落的孔学又重新获得尊崇。
民国十四年(年)的秋季祀孔,是杨所长上任后第二次张罗这个事了。有了春祀的经验,加上孔夫子诞辰在秋季,所以秋祀比春祀更为隆重,他格外用心。祭牛是纯黑尖牛(公牛),选的两口猪和一只绵羊也是没有一丁点杂色的雄性,这都是按周礼规定准备的。祭祀前将猪牛羊雇屠宰工宰杀去毛处理干净,要整猪、整牛、整羊抬到祭台。猪牛羊三牲全备是有讲究的,叫“太牢”。
另外又准备了各色时令水果,葡萄、李子、香枣等,各色茶食,还有香烛、纸张,包括手巾等物他都备办齐整,祭肉、鼓乐一样不少,生怕落下了什么。准备妥当之后,杨所长将所有花费共小洋一百二十八元三角四分详细列支并附单据,向县知事吴寿篯上报呈文。同时上报的还有春祀时他已经抄写过一遍的祀孔祭辞。
整个祭祀的程序已安排好,祭辞要知事大人亲自诵读。
祭祀的地点当然在孔庙。
孔庙是祭祀儒学开创者孔子的纪念性建筑,也称文庙、夫子庙或先师庙。孔庙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之一,也可以说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又一典型代表。
公元前年,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去世,他的弟子把他安葬在鲁城北泗上。翌年(前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在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将孔子生前“故堂所居”,“立庙旧宅,置卒守,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这个“置卒守,岁时奉祀”的庙屋,显然是一个祭祀用的场所,这座纪念性建筑,就是我国最早的孔庙。
曲阜祭孔专用庙堂的开辟,迎来了皇帝祭孔活动的开始,其规格、规模也日趋盛大。皇帝到曲阜祭祀孔子始于汉髙祖刘邦。《史记》记载,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前年)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据考证,自汉武帝至清末,帝王亲自或遣官到曲阜祭孔达一百九十六次之多。
皇帝到曲阜频繁祭孔,使鲁城陈设简陋的三间“庙屋”满足不了隆重礼仪的需要,汉桓帝永兴元年(年),皇帝下诏修建孔庙,“并置山卒百产,使掌礼器,春庆享祀。”皇帝下令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于庙,同时大批礼器、祭器送置孔庙,孔庙殿宇由此形成。
唐朝之前,皇家及上层统治者祭祀孔子要千里迢迢去曲阜孔庙。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思想需要一个能被普通百姓吸收的思想文化体系固定下来,这个体系正是汉以后历代帝王所承认的——儒家文化。孔庙是传播这种文化体系的地方之一,于是唐以后,孔庙越出了曲阜(鲁城)的范围,走向东西南北。
唐高祖武德二年(年),诏国学各立周公、孔庙一所。长安始设孔庙,标志着孔庙走出了曲阜独家的范围。唐贞观初,皇帝又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寇,谥‘文宣’,专祀孔子,尊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配享孔庙。”唐贞观四年(年)又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诏书一下,各地大兴土木,营建孔子庙堂。根据皇帝封号,孔庙主殿为“文宣王殿”(后称大成殿),此后各地孔庙建筑群始终依据大成殿的规格而变化。
明清时期,孔庙的发展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程度。在前朝孔庙格局的基础上,各地孔庙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式样从中轴线上建有大成殿、大成门、启圣殿(崇圣祠)、东西两庑等基本建筑格局为基础,又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孔庙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大成殿、崇圣祠(启圣殿)、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庑得以固定下来。至于现今的泮池、石拱桥则是明代修建的。
康平县的孔庙原址在今天的康平一中院内,老百姓称其为“文庙”的居多。年(光绪九年),经知县张丕绩奏准,用公款兴建,训导刘国藻督工营造。不到一年,张知县离任,工程还没有结束。这期间,康平县知县调换频繁,到光绪十一年(年)孔庙竣工时,康平又经历了四任知县:陈世芸、章越、祥瑞、许之履,他们持续孔庙工程。期间因为公款不足,劝募县内文武生员及农商各界捐资相助。
康平孔庙
康平孔庙,同全国各地一致,基本沿袭了明清旧制。称孔庙为“文庙”,既是“文宣王庙”的简称,也是与“武庙(关帝庙)”相对而言。
康平孔庙建筑浩大,工艺精湛,在当时奉天省同类建筑中颇有盛名,可惜在0年时被拆毁。其南北长东西窄,中轴线对称。设有大成殿三间、东西庑各三间、崇圣祠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个、上跨泮桥一座、大成门三间、照壁及魁星楼各一座。
孔庙大门前东西两侧置“下马碑”,刻“奉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南墙和东墙交角,高耸魁星阁一座,青砖底座,座上四根红漆木柱,木花格门窗,内置木雕彩绘魁星像(主宰文运兴衰的神),一手执笔一手握斗,意为点状元。高大的红色照壁迎着大成门。照壁,又称“万仞宫墙”。照壁后是泮池(用青砖砌的荷花池),池上跨一桥叫泮池桥,俗称状元桥。桥后是棂星门。棂星门,最能表达孔庙的内蕴。“棂星”,又名天田星,汉代用以祭天祈年。天田星是二十八星宿之“龙宿”的左角,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称“棂”。文庙设棂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人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寓意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归于儒学门下。
过了棂星门就是孔庙主殿大成殿,建筑是砖木结构的三间瓦房,灰青砖、黑瓦、红柱、绿花格窗,属清代庙宇风格。周围排十八根明柱,上架九梁,以层层斗拱架起屋檐,四角檐牙高挑,悬以铁马,蔚为壮观。大成殿正门外高悬清光绪皇帝御书“斯文在兹”匾额,正门内悬宣统御书“位育中和”匾额。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供“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圣神像位,东西两侧序列“闵子、冉子、端木子、仲子、卜子、有子、宰子、言子、朱子”等神位。
大成殿前东庑从祀先贤公孙桥等木主四十位,先儒公孙高等木主三十九位,西庑从祀先贤鐪(lǔ)瑷等木主三十八位,先儒谷梁赤等木主三十八位。
大成殿的后面就是崇圣祠,主体建筑是砖木结构的三间瓦房。崇圣祠也可说是孔子的家庙,奉祀孔子五代祖考,中间正位为孔子五世祖,左孔子四世祖,次左孔子祖,右孔子三世祖,次右孔子之父。东西配殿从祀孔子长兄及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圣”之父神位。东院与“大成殿”同一直线上修建“文昌宫”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两间,奉祀“文昌帝君”(主宰功名利禄的神)。“文庙秋鸦”曾经是著名的康平“八景”之一。
背后是魁星楼
杨森林所长安排了祭祀的所有程序。到了这天,知事吴寿篯率公署一干人等及全县生员前往参加典礼。
所有人均穿祭服,衣帽整齐。三鸣钟、三伐鼓后,赞礼官高唱:“主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执事者各执其事!”之后是引奉祀官诣崇圣祠,行三鞠躬礼。再引主祭官到盥洗所,濯水净巾。再复位。迎神,乐师班子奏“昭和之章”。奏乐停止后,主祭官、陪祭官脱帽行三鞠躬。
再引主祭官到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位前,上香,读祭辞。
祭辞原文是这样的:
维民国十四年九月二十日,主祭官康平县知事吴寿篯致祀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伏维
先师德参化育,道冠古今。集群圣之大成,炳前知以垂宪,天下为公。中国一人之量,生民未有。六经千载之心,循宫墙而瞻富美,入室升堂,隆俎豆而奉馨香,先明后法,兹当上丁,只率彝(yí)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孔子
亚圣孟子配。
鸣呼!声名所届,血气莫不尊亲,光景常新,礼乐明其礼。
尚
飨
中华民国十四年九月二十日
吴知事读过之后,退下,脱帽鞠躬,回到原位。
导引官带着主祭官吴知事至神位前行初献礼,陪祭官依次行初献礼。复位。这时祭典乐章为“雍和之章”。待乐章结束后,开始亚献。
亚献的仪式和初献一样,乐师奏“熙和之章”。
终献与亚献相同,乐师奏“渊和之章”。
再引主祭官到香案前,上香、饮福酒、受福胙,脱帽鞠躬,复位。吴知事和陪祭官再次脱帽三鞠躬,送神。这时乐队奏“德和之章”。
音乐停止后,撤馔。主祭、陪祭向西而立,读祝文的吴知事和捧祝帛的一起,到燎所把祝文和祝帛焚化。再行脱帽三鞠躬,复位。奏“昌和之章”,执事人员再击鼓。
吴知事及陪祭官退。礼毕。
除了教育公所准备的祭品外,知事大人及公署的各科长也都备有祀孔祀品。
祀孔的大典结束,杨森林所长也长出了一口气。那些祭祀用的猪、牛、绵羊也不会浪费,第二天分胙肉。当头的分头,跑腿的分腿,所以俗语说的“庙里猪头都有主”是有道理的。
▲康平县公署为祀孔典礼费用给康平县教育公所的指令
杨森林任职的几年里,除了民国二十年(年)春祀按上级要求取消外,每年都要举行两次祀孔大典。尽管这几年康平县的知事(后来叫县长)换得跟走马灯似的,吴寿篯、富元、李徵、李成善……杨森林每年都要抄写的两遍祭辞的内容却一直没有变化,只是报送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了。民国十四年(年)春祀,花费小洋一百零四元八角六分五厘;民国十四年(年)秋祀,花费小洋一百二十八元三角四分;民国十五年(年)的春祀,花了小洋一百八十四元六角七分,秋祀花了小洋二百一十二元六角五分;民国十六年(年)的春祀,花了小洋三百四十七元七角七分,秋季祀孔花费了小洋七百一十三元七角一分;到了民国十七年(年)三月的春祀,花费已经是小洋一千九百六十九元一角了,到了秋祀,达到了小洋二千五百三十九元一角五分;民国十八年(年)秋祀,更是花费小洋六千四百九十一元八角,物价涨得不成样子;民国十九年(年)的秋祀,尽管节约办事,也花费小洋六千八百九十四元六角。
民国十八年,辽宁省财政厅发文,“(孔庙)县有者,由各县教育局保管之”。作为康平县教育局局长的杨森林,马上向县政府递呈,请求如数拨还孔庙底款以资保管,补贴教育事业费用不足。县财政局如数将孔庙底款小洋三千二百元拔给了县教育局。钱是少了点儿,少了点儿就紧巴点儿,多了点儿就宽裕点儿。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选自康平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三辑《追寻历史的足迹——民国档案中的康平》
作者简介:郑直,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康平县历史暨辽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诗集《我的草木我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