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儒家思想于春秋割据时期兴起,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只为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但因其不符合战国七雄的政治抱负而备受冷落,在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为悼念孔子,便将其生前所住的三间草屋设为家庙。唐朝时期,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这便是文庙的名字来源。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等。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逐渐独占中国文化发展的舞台。从此,儒家学说便来始国学化,为祭奠孔子的家庙也开始与各级官学合为一体,渐渐形成“庙学合一”的独特文化,并在全国相传开来。各地府县必须按照朝廷的规定修建文庙,甚至一些重要的集镇也开始自发的修建起文庙来。文庙的建立,一大批儒家文化的精英应运而生,文庙也成为各地悼念孔子与学习儒家文化博得功名的标志性建筑。
山东曲阜孔庙
正文
在史料中记载,在明朝时期,全国拥有的各级文庙约座。到清代后,增到多所。但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存在千年的文庙,在清末时期遭到新式学堂的冲击而开始没落。时至今日,文庙作为地方礼制文化的代表,其存在的价值依旧不容忽视。它的价值在于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作为老城的文化精魄,是无数学子的精神圣地。
“礼者,天地之序也”,文庙作为礼制建筑,从选址再到修建,都是按照一套特定的流程规章制度。在其选址与布局之上,无不体现在着儒家文化的神韵。设计与布局更是富含深厚的象征意义。古人向来重视风水一说,所以修建文庙时更是讲究“藏风得水”。在地形选择、方位朝向、水土文化等因素上都是经历严格把关挑选的。因其得需满足古人的好风水能影响仕途。
北京孔庙
为进一步了解文庙,就以位于山东聊城市的莘县文庙为例,对文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莘县文庙修建于明洪武三年(年),系旧时祭祀孔子的场所,坐落在莘县商业街东段路北,如今更是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战乱与自然环境的侵蚀,在明弘治十二年、崇祯六年以及乾隆年间经过数次整修。
文庙中的“庙”就是大成殿,大成殿是由来专门祭祀孔子以及其他儒学贤士。“大成殿”来源于孟子的《孟子·万章下》,在书中孟子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高度赞扬孔子学时渊博与至高无上的成就。而“学”则是明伦堂,明伦堂是学子们读书、讲学经义、弘道和答辩的场所。“棂星”是文庙的第一座大门,因为古代皇帝祭祀天地时首先便要祭棂星,意即象征祭奠孔子如同尊天。在棂星门之旁的泮池,又称砚池,是入学时举行入泮仪式的,在泮池之上有一座拱起的“状元桥”,寓意着平步青云。因泮池呈半月状则象征学无止境。
莘县文庙内景
如今,莘县文庙仍保留着古代留下来的石碑,其中便有雍正九年《圣训碑》、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圣训碑》的主要目的是告诫世人好好读书,不要以下犯上,不能越矩,不要违背三纲五常。《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中的内容则是宣扬乾隆皇帝的伟大政绩,在巩固大清统治时立下的丰功伟业。
文庙占地面积高达平方米,现存的大成殿坐北朝南,其下有高45厘米的台基,单檐歇山顶,在房顶中央还用绿色玻璃瓦作成棱形包袱心。殿前古柏参天,古槐繁茂,古藤盘柏,使得文庙更加庄严肃穆。
大成殿的柱子与梁架颇具古韵,是元末明初时建筑的特征。现今拥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山东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建筑。整座文庙包含棂星门、大成殿、启圣祠、明记堂、敬亭、名宦乡贤二祠等,但现今保留下来的就只有大成殿。历经沧桑的莘县文庙,在解放之后被命名为烈士祠。时至今日,莘县文庙是4个就县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庙,还是聊城地区尚存的文庙之一。
结语
由此可见,在中国两千的历史发展中,文庙的功能已超越其本身的建筑意义。文庙,不仅是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见证,见证了历朝统治者尊孔祭儒,更是中国几千多年文化结晶的载体,是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极高的影响。